朝鲜时期的文人精神略考

2019-06-09 10:24杨铖
大经贸 2019年4期
关键词:儒教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朝鲜时代的儒士精神进行分析,从而探索传统的儒士精神是否在当今社会依旧具有价值。由于过去和当今社會的时代差异,如何去除过去的儒士文化中的糟粕,借鉴其中的合理的部分,和当代社会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儒士文化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通过探索朝鲜时代的儒士精神,发掘其中具有现实意义价值的内容,从而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问题,以此方向进行研究。

【关键词】 儒士精神 朝鲜时代 韩国文化 儒教 退溪李愰

1.文人精神的意义和体现

韩文中的“文人”,依据《儒教大事件》的解释是三国时代在高神道的背景下,一种理想化的人格,而作为一种官职而使用的。儒士由檀君朝鲜而来,而且在高句丽的儒生制度和模仿的新罗兴王时期的国选花郎等,也在高丽时期,书生或花郎也不断被改用,但在朝鲜时代,“儒生”转变为儒生的全貌,“儒生”是韩国的武士,是韩民族的精神,是连接教育思想和儒教的桥梁。

但随着时代的潮流,“儒生”这一名称的使用,即使稍有变化,但在其内容和意义上,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先辈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当代的儒士文化。因此,在朝鲜时代的“儒生”和“文人精神”中,也会不知不觉间潜意识地将其融入其中。

朝鲜时代的儒生身份是“良人”,经济上农村地区的中小地主出身人士是主流。这是把朝鲜作为国学的性理学作为主攻,实践其理念的学者。在士的阶段,以修己为本,在大夫阶段,以治人为本。

从古代开始,韩民族的文人精神是通过人格的修养,同时追求道德的榜样和“爱国忠烈”等社会功能。从对栗谷的儒生的定义来看,儒生不仅要学习修己和治人、政治学科等,所以在修己和治人两种中有一种不足,也就不具备儒生的资格。另外,栗谷说:“即使儒生有学问,而且有深奥的学问哲学,但如果不明确其能力和处世的进步,就不能承认是书生。”总之,儒士会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学习圣人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学问和政治。因此,儒士具有在外或在家中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的主体,作为履行自己任务的领导者的气质。

2.李愰的文人精神

退溪的姓是李,名字叫做愰,字景浩。退溪又叫陶臾,或者退陶。清凉山人。他在燕山君7年,阴历11月25日,庆尚道艺安县的溪里(现在的庆尚北道安东市陶山面马慧利)作为8兄妹中的老小出生。当时,他的父亲是进士,在他的身份中,他的身份是拥有未来的贵族家庭出身。

在朝鲜时代儒生的退溪对于儒士文化的确立,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记述如下:

“前朝(高丽)的儒生,崇尚的是独特性,例如佛教和儒学,安成文公推崇在学校进行儒学教育虽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风潮,但也没到道的阶段。在末期的时候,像道德和礼节兼备的郑国隐一类的人,也不少。但还是无法和李愰相提并论。”

退溪表示:“儒生是礼貌的象征,而且是有精神的地方。”但是退溪活动的时期是因持续的私有化,导致思想的倒塌,导致了社会的灭亡。因此,在此过程中,他也担心自己的儒生地位。他还说:“虽然说道德是崇高的,但如果没有实际情况,平时会崇尚节义,但如果遇到变故,就会根据理解进行批评。”

他出生仅7个月就失去了40岁正当壮年的父亲。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在贫苦的生活中长大了。当时,父亲的孩子中只有大哥结了婚,而其他的兄弟都是年幼的孩子,因此,母亲只能独自一人耕种来抚养他们。

与此同时,退溪是这样的思想家,也受到了迫害。在这种艰难的氛围中,他一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树立了自己的思想。持续的私有化,使他远离政治,致力于学习文学研究和落后的教育。他主动学习本领和名望,具备了成为无数人所仰望的大学士。就像这样,从“性理学”引进后,曾经生活在土地化时代的退溪,与前时代的儒生相比,对儒教的本质和根本的精神更加严格,而且政治也从这种观点出发。因此,在当代现实中,研究出了难以实现的理想的学问,并以此来要求学生。

退溪说,朱子是他尊敬的老师。在看了朱子的论述之后,自己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就像他写的一样,“退溪”认真地继承了朱子的理论,并把以朱子为中心的宋、元、明代的性理学进行了整理。

3.结论

朝鲜时代的儒生是社会的良心,也是人性和人格的标准。另外,作为各时代要求的理念性领导人和作为知识分子承担了责任。传统的儒士比起追求现实的欲望,更追求普遍价值。儒士是与普通人区别的少数精英(elite)。他们的目标是,作为领导者的义务和社会成员共同生活的共同体。儒士比起物质上的利益,更关心道德的正当性,所以绝不能过上安逸的生活。但是,他们在不断的学问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了这个问题。

先驱者首先要对自己进行严厉的批评和反省,从而使自己人格健全,同时也成为社会制度的动力。在这种精神上的动力,在历史中,甚至有很多人在跳入仕途,而在倭乱等国难时期,有很多忠臣、烈士、义士,从而支撑了韩民族生活方式。

在“儒生精神”中,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否定的观点,为强调伦理道德,努力实现道德道德,而努力的儒士们的作风,在物质名利中形成了廉洁的人品和人格。他们的坚强的精神,成为实现“义气”的基础,为国家国难的运动献身的原动力。但过分执着于道德时,一不小心就会被拘泥于身份主义和形式上的名分主义等,表现出文人的脆弱,并使其成为回避现实的原因,这一点也能从过去儒生的阴影中觉察到。

在现代史的丰饶和安乐的情况下,我们正在追求无尽的物欲,而不顾一切,放任自流的个人利己主义下,进一步加剧了精神上的荒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人精神”可以成为纠正这一问题的重要支柱。不妥协和不后退,实现正义的先驱性精神可以牵制执政阶层,赋予他们的刺激和反省的机会。这是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的原因,是一种以自豪的传统精神,更应该融入现实的时代精神的儒生精神。

【参考文献】

[1] 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韩国思想研究所,《译注和解说性学十图》,学术研究院,2009。

[2] 民族文化促进会,《(国译)退溪集》1卷,民族文化促进会,1976。

[3] 成均馆大学东亚文化研究院,《退溪全集》,1985。

[4] 盛白孝,《论语集注》,传统文化研究会,2006。

作者简介:杨铖(1995),男,汉族,河北邯郸,研究生,朝鲜语口译,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0。

猜你喜欢
儒教
图书易学与儒教建构:喻国人思想研究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道统的宗教化:王启元儒教思想研究
新教与儒教的义利观对资本主义的作用——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有思
儒学与儒教分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