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2019-06-10 07:02吴志送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学创作道家民俗文化

◎吴志送

引言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凝聚了人类的智慧结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被人们重新挖掘,人们在重新思考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人们该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指引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了现如今社会探讨的一大热门主题。如今众多学者和社会大众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现代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产生了目前的国学热、佛学热、历史热,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涵和意义。传统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自始至终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显性和隐性的作用。传统文化也从来没有脱离过我们的文学创作,而且为现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文化着手,分析了现当代文学创作。20 世纪初叶,我国的文学创作者试图从道家思想的角度去发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追寻生命的意义,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试图寻找到文化理念同现实世界的一种动态平衡,从而实现自我精神的解脱。

一、自然理念的渗透

从道家文化的角度来讲,自然是人类生活中最崇高的美学和哲学。道家的自然既是指大自然的世界,更是指人类生活和人类与大自然相处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态度。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即是宇宙的运行规律,指出了自然的运行和发展规律,人类的生活要符合自然规律,有与自然和谐相处,做到无为而为。道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烈,进而需要形成一种人类的精神思想来约束物质追求的过度泛滥,指引人们超脱物质的追求,寻找自身的精神信仰。在现代的很多文学创作里都在宣传这种思想,传承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往往对现代人物质丰富的追求产生一种厌烦的感觉,呼吁人们去寻找自我的本真。

在文学史上存在很多有代表性的作家,沈从文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风光的渲染和本性的烘托。他尊重自然本身但是又在文学创作中超越了自然本身,将自然风光同人的精神相结合。他善于体验和把握大自然的生命本性,将之作为作文素材,并将大自然的生命力同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所具有的生命力相融合,让读者在自然风光的欣赏中感受到人类的生命活力。还有就是沈从文的作品中人物和大自然风光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人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就是要同大自然融为一体,人的精神自由高度就应该向大自然一样广阔无边。正如《边城》中的这么一句:“祖父是一个在自然中生活了七十年的人。”其对自然的推崇可见一斑,人生也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一切跟随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不需要我们刻意地去改变什么。

二、自由民主思想的本土化

20 世纪初期,外国的民主自由思想正在融入中国,有人视之为洪水猛兽,有人视之为至宝,但是文人必须从自己根部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依归,不能够无缘无故地让人们接受这个外来之物。而恰恰道家的游离精神与其有着不谋而合的状态,文人开始采用这种传统文化,达到一种个性的解放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的境界。如果说这种道家传统文化带给中国知识分子什么,那么一定是一种哲学的文化基础和情感的支持,也就是让整体的文人在道家文化中寻找到共鸣和认同。

鲁迅写作的时候大量运用庄子的语言典故,所以造成一种有选择性的文化传承。他曾经多次校勘《嵇康集》,并用了长达23 年时间,反映自己对嵇康的偏好。为何独爱嵇康?因为嵇康在魏晋时期中便是以推崇庄子思想的姿态而出现的。他醉心自然,醉心长啸,都是反抗当时黑暗时代的表现,而这种“醉心”,恰恰是道家无为的表现,体现了他对民主自由的向往。

三、儒家文化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体现是多样化的,并不是通过一种渠道展现文化的内涵。在我国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最为久远,且直到现在仍然占据重要地位的就是儒家文化。过去,儒家是社会主流的主要思想,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的言行举止。虽然现当代背景下,儒家并未被大力倡导,但其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根据过去历史朝代的更迭,儒家文化已经影响较为深远。儒家提倡“仁爱”的思想,在时间的推移下,该思想成为了思想文化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治阶级的提倡下,成为国家的一种意识形态。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所在就是“仁”。现当代文学中,作家在结合现实的基础上,为了反映当下的社会形态,会对文学进行拔高,将文学转变为人学。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应用到了儒家文化,并且将仁爱思想渗透于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形成高尚的人文素质。儒家文化不但是人们思想精神的一个重要归宿,同时还使得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历史底蕴与思想资源更加深厚。

四、道家思想的渗透

道家是我国“百家争鸣”中的重要学派,道家提倡人应该追求自由,从一定程度带有一种清高淡远的态度,这就使得道家思想中带有一丝悲剧色彩。道家思想从深处挖掘,还是能够窥见其中的忧郁与哀伤。道家思想认为人生经历大多都是痛苦的,因此没有必要对外化的东西过于追求,这里所说的外化的东西指的是社会性的东西,人只需要追求当前的自由就可以了。道家学说看得很清楚,人类的终点就是死亡,因此其内心会时常怀揣不可救药的悲伤之情,其也认为人是没办法摆脱自然规律的。所以,不如做一个清高淡远的人,遵从自己的内心,追求自由。在这种绝对的内心自由状态里面,人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人生悲剧命运的认识。道家这种清高淡远对待人生的态度,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自救,能够实现人从现实到精神的过渡,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我满足的感觉,涵盖有一定程度的反抗精神。

五、民俗文化的渗透

民俗文化是我国民间在长期的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民间文化,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可否认的是,可以保留文化的精髓,不会受到朝代更迭的影响,体现民俗精神的内涵,其一定是在民间。民俗文化与官方文化相比较,区别在于:官方文化与国家政权控制有关系,而民俗文化不会受到官方的束缚。民俗文化的特点包括下列几点:第一,发散性。从地域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是特别集中,也不易于掌控;第二,自由性。民俗文化是与人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的,其会随着生活习惯的方式进行改良;第三,驳杂性。民俗文化涉及范围较广,时常会出现一家之言,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村落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不过尽管这样,民俗文化却很容易走进人们的心里,它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因为民俗文化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和体现,因此传承性更加持久。与此类似的还有,现代文学创作与民生紧紧贴合,在其中赋予了宽松幽默的文化元素。例如著名的武侠作家金庸,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也会广泛地搜集民间信息。诸如此类的文学创作,都对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传承起到了推动作用。

六、民族文化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传承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展现。在本文中,我国的民族文化主要指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虽然人口相对较少,但是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如山歌。因为少数民族多生活于山丛林立的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山歌,也是少数民族居民沟通的方式之一。那么,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是否可以寻到传统文化的蛛丝马迹呢?答案是有,而且并不在少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展现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说的,体现了自身的文化特色,这些文化因素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民族文化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因此需要通过独特的维度形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育,避免对其文化造成阻碍。其实,在现当代文学中,民族文学并没有被重视起来。早期时,由于有很多文学奖项与汉族传统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诸多作家也是对汉族传统文化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而忽视了少数民族文化。但当代藏族作家阿来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或许更加深刻,他的作品也是另辟蹊径,让人读后更加耳目一新,比较典型的比如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此作品是带着一种西藏民族文化的作用,其中结合了西藏土司制度的文化,大量地去描写少数民族的特色,用一种崭新的角度和文字视角去阐述了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可以说西藏民族文化把这部作品的艺术底蕴提高了不少,作品也根据西藏民族文化的特色对故事做出了非常独特的文字融合,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结语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我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锤炼,经过民族文化的融合和历史积淀,变得更加厚重,称得上灿若星辰,其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文献或制度等不同形式,在程式化形式中得以展现。经过多年的变迁和取舍,其更是已经融入到了社会中的不同阶层。尤其是在人们的精神方面,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支配作用。现当代文学主要反映的是现当代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迁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其中,能够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体现了文化底蕴的更加深厚。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基石,被历史赋予了历史重任,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对过去精神文明精髓的传承,而现当代文学是现当代社会的真实写照,二者的融合,有利于国家未来的经济文化建设。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文学的创作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图片来自于网络)

猜你喜欢
文学创作道家民俗文化
梅卓文学创作论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读友“读友杯”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之短篇文学创作比赛征文启事
曹文轩的文学创作作品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