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作业有效设计与评价思想的研究

2019-06-10 09:19夏金玲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有效性评价

夏金玲

◆摘  要: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的关注。就小学作业而言,不仅国家强调要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家长和学生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而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手段,所以,这就需要小学教师适时适量的对作业进行有效的设计和评价,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的同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生作业;有效性;设计;评价;小学教师

作业是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留适量的作业,不仅有利于巩固当天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的不足、漏洞;还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所以作业的布置是非常必要的。在作业设计方面,小学教师不仅要考虑到设计的有效性,还应该关注评价的作用,使得学生有兴趣专注地完成,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作业设计和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方面的问题

1.作业脱离生活。小学阶段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般是依据当天所学的知识点来进行布置的,而且作业的布置,也是为了更好的巩固学生当天所学的内容。可是教师很容易忽略这些作业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感受不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2.作业形式单一。一般情况下,小学阶段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大多数是书面作业,而且要独立完成。而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非常渴望与同伴进行交往沟通,所以合作性的作业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一些有难度的或者多主题的作业,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否则学生自己很难保质保量完成的。总之,小学生作业形式单一,缺乏互动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激发学生学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作业量多,难度大。一些小学生和家长反映,作业实在太多了,学生需要做作业很晚才休息,这是不利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作业量大,无疑会给学生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使其产生厌学的心理,也不利于学生做出高质量的作业。作业难度大,会使学生产生挫败的心理,怀疑自身的能力。失败次数多了,自我认同感就降低了,学生就很难相信自己做事情能够成功,这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的。

(二)评价方面的问题

1.评价主体单一。在学生作业评价方面,一般主要由小学教师作为唯一或者主要的评价者,很少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小学教师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一个教师可能要带好几班的课,如果是班主任那就更忙了,这就导致小学教师难以时时刻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所以,单单只进行教师评价是难以全面而公平的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评价的。

2.评价内容单一。在小学中,一般情况下,只有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才有家庭作业。在语文作业的评价中,教师一般也只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对错的判断,涉及到作文时,才能看到教师的评语。在数学和英语作业的评价中,也只能看到对错的判断。这样的单一的评价,内容是过于简单,不生动的,也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督促和期待,也是不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的。

二、小学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原则

(一)贴近生活

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是需要提升的。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念来看,作业的设计必须要贴近生活,因为知识是依靠自己的经验建构起来的,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建构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有效的作业时,应该学会将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因材施教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都是不一样的,这和遗传、环境和教育都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应该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布置的作业不应该过度简单或者过于困难,尽量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针对基础特别薄弱或者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为其设置个性化的作业,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提升,从而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创意性

教师在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时,不应该只关注自身的学科和书面作业,应该要学会创造性的设计。小学教师应该要学会运用一些网络平台来开展各种各样的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维持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教师还应该学会将自身学科作业与其他科目的作业创造性的结合起来,综合性的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热爱作业,愿意积极认真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

(四)适度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心理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身体也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作业多,作业难,使得他们的睡眠时间被压缩,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发展的。作业多和作业难也使得小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就缺少了培养自己兴趣和同伴交往的时间,这也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发展的。

小学教师应该对作业进行有效性的设计,使学生从作业多、作业难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睡眠时间和与同伴交往的时间,从而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在小学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并且为其人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作业有效评价的原则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教师难以凭借学生在学校上课或者作业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完整的评价,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家长和同学们的力量。教师应该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开展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方式来获得关于每一个学生相对完整而公正的评价。家长评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到学生在家里做作业的情况;学生自评,可以促使学生自身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不足;小组互评,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小组中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能更好的通过评价的力量,来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教师应该从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不应该仅仅关注作业中知识方面的评价。在作业的知识评价方面,教师不仅应该要关注学生学习到的知识的对错,还应该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在作业的技能评价方面,也应该详细的评价学生的某种能力的发展,而不是笼统的评价;在作业的情感评价方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态度的转变。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能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

四、总结

以上针对小学作业有效性设计和评价的问题以及原则进行了论述,旨在强调小学教师只有对作业进行有效性的设计和评价,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有效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