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在高考试题中的体现研究与思考

2019-06-10 09:19陈思勤
速读·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现思考培养

陈思勤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公共参与素养”展示人民当家做主的责任担当,是“法治意识”的必然表现,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当然行动。笔者试以2018年高考的相关试题公共参与素养的考查中,谈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关键词:素养;体现;思考;培养

好的试题总是可以融科学性、思想性、政治性、时代性于一身并考查出学生内在的学科素养,笔者通过对2018年北京卷、江苏卷和全国卷试题的研究,发现高考试题无不渗透着学科素养。当然,学科素养之间是没有非此即彼的明确界限,试题所蕴含的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力量是非常综合的。笔者只是从个人的视角对试题如何考查公共参与核心素养并如何培育做些思考。

一、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公共参与素养的基本内涵应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公共参与的意识,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对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理性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具体应当包括公共道德意识、公共利益意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意识等方面。

2.公共参与的知识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对参与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意义、社会公德及法律原则、公共参与的途径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与掌握。

3.公共参与的实践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管理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活动,具体应当包括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等。

4.公共参与的能力公共参与的能力是指公民在参与社会公共治理活动中,其认知和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

二、公共参与素养在高考中的体现

公共参与素养中的公共参与的意识、公共参与的知识、公共参与的实践、公共参与的能力公共参与的能力等均在试题中充分体现。

北京卷第33题通过居民运用手机小程序为街道设计和管理献计献策的真实事例,引导学生自觉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江苏卷第38题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等试题情境创设问题。该题将学生学校生活实际作为设问“班级举行“走向海洋”演讲活动”最能体现“公共参与”素养考核和培育。考查学生对学校活动形式的认识和了解,引导学生拓宽观察视野,关注国内国际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全国I卷第16题通过某市司法局改进工作为背景,主要是通过发挥多主体力量参与公共法律服务,有利于加强社会基层有效治理,激发起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责任担当。第40题以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让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如何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虽然是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考查知识能力,但也很好的引领学生关注农村发展,关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学生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毕竟参加高考的考生逐步步入大学、步入社会,需要更宽广的视野。这对学生是极大的考验,与此也更好地拉开层次,充分发挥试题的选拔人才功能。

全国II卷第40题第3问就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学生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试题通过考查引导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关注各领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情境,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参与和成长,不断提高自身公共参与的水平和能力。

全国Ⅲ卷第40题第3小问就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以开放式题型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既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时代感、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三、公共参与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精心设计问题,讨论探究,渗透公共参与素养知识和意识

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充分讨论,使学生在你来我往的课堂答辩中弄清问题,感悟知识、明辨是与非,提高能力。

如在讲授《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通过对“甲:权力就是魔鬼”的问题探究,让学生理解权力是把双刃剑,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让学生对社会公共领域各项事务的治理的理性认识和参与的自觉性,坚决做有立场的中国公民,并自觉地以组织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通过对“乙:监督政府权力有利于公民,不利于政府”的谈论发言,让学生感受、理解监督政府权力不仅对公民有利,对政府也有重大意义。教师进一步指出面对是非曲折应该具备理性认识,要做有思想、有理智的中国公民。

通过对“丙:只要公开政府信息,就能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讨论发言,让学生知道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民主和法制。既渗透了知识又培养了公共参与的意识。

(二)以创设交流情境引领,培养学生公共參与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情境设计能力,这是最基本的核心专业素养。作为优秀政治教师在教学和评价时,要善于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不用的生活化情境,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做到以情化人,以情育人。

教师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创设了如下情景:

学生通过角色代入作为人大代表,使学生能在情境中、角色扮演中体验、感悟,明确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清楚该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从而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做一个有自尊、守规则的中国公民。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的中国公民。

(三)高效练习,拓展深化,内化核心素养,外化实际行动

练习无限和时间有限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我们必须要把政治核心素养的深化拓展与有质量的练习相结合。教师必须精心筛选练习题目,比如选取近五年高考试题,学生通过试题的精雕细琢,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巩固知识还能提升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问题,自问自答,把思想政治素养融入到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生活领域中去。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更内化了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自然会外化于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7.

[2]周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刍议[J].中学教学参考,2016(1):52-53.

[3]曾冰清.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谈高中哲学课堂教学例子的选用——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为例[J].福建教育,2016(4):79-80.

[4]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4-7.

猜你喜欢
体现思考培养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