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呼吸机治疗早期急性左心衰伴呼衰疗效观察

2019-06-11 08:35李江科陈少军陈艳俏曲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左心插管呼吸衰竭

李江科 陈少军 陈艳俏 曲畅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较常见,是急性发作的左心功能受损所致左心室负荷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因严重损伤的心室充盈及射血功能易致急性肺水肿,多合并呼吸衰竭[1]。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重,且病情进展快,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一般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无创或有创通气辅助呼吸[2]。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作为常规吸氧方式,创伤小,操作简单,但对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来说效果较差。研究显示[1,3,4],无创机械通气相较于一般吸氧方式可显著改善呼吸衰竭患者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本文旨在探究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结合患者及家属对于行无创机械通气的意愿分两组,50例/组。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7~83岁,平均(55.62±12.47)岁;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2~84岁,平均(56.36±11.85)岁。纳入标准: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诊断明确;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吸氧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支气管哮喘;意识障碍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对此方案进行审核及批准。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利尿、扩冠、强心等规范药物治疗,合并感染时给予抗生素、祛痰等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依据病情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研究组在发病早期即给予无创机械通气,通气模式选择双水平正压气道(BiPAP)通气,同时选择合适的鼻(面)罩,每天通气12~24 h,呼吸参数的调节主要依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参数为:吸气压力(IPAP)8~15 cmH2O,呼气压力(EPAP)4~6 cmH2O,IPAP、EPAP的调节均从低水平开始,氧浓度范围为30%~100%,呼吸频率12~16次/min。研究组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恶化即改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清NT-proBNP、PaO2、PaCO2水平及患者临床表现。

1.3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及治疗后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动脉血气中PaO2、 PaCO2水平;(2)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同时统计治疗有效率及气管插管率。临床症状好转标准为:①呼吸困难及气喘明显缓解; ②肺部湿啰音和(或)哮鸣音大部分消失; ③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仅有轻度低氧血症。气管插管标准[2]:①治疗过程中出现意识障碍;②动脉血气分析中pH<7.20、PaO2<60 mmHg和(或)PaCO2>50 mmHg,且有恶化趋势;③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且病情未见好转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收缩压<90 mmHg。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20.0 。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NT-proBNP值小于治疗前,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研究组症状好转时间、好转率、气管插管率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因增高的左心舒张末压致肺静脉血回心障碍,急性左心衰竭易出现急性肺水肿、肺弥散功能障碍等,严重时将危害患者生命健康。急性左心衰竭常合并呼吸衰竭,一般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及时纠正缺氧,减少肺水肿的发生,但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常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5]。研究显示[4-6,8],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水平、PaO2、PaC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研究显示[9],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是受牵拉的心壁释放入血的化学物质,释放入血后即分解为NT-proBNP和B型利钠肽(BNP)。NT-proBNP作为一种心衰标志物,半衰期相对较长,可有效反映心功情况,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研究组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在显著改善心肺功能的情况下,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佳,同时能显著减少气管插管率,与张倩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0]。这可能与无创机械通气的早期应用及时纠正缺氧、减轻肺水肿、防止呼吸肌肉疲劳、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向不可逆发展有关[11-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pg/m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比较,pg/ml)

组别 n NT-proBNP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5981.5±1026.6 862.7±291.8 33.859 0.000对照组 50 6026.3±1159.4 994.1±354.2 29.352 0.000 t值 - 0.205 2.007 - -P值 - 0.383 0.048 -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mmHg)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s,mmHg)

组别 n PaO2 t值 P值 PaCO2 t值 P值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0 39.51±11.32 78.64±14.68 14.926 0.000 40.28±11.53 30.11±5.28 5.671 0.000对照组 50 40.06±10.96 71.29±15.25 11.759 0.000 41.01±10.64 35.45±6.31 2.607 0.011 t值 - 0.247 14.926 - - 0.329 4.589 - -P值 - 0.806 0.000 - - 0.743 0.000 - -

表3 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比较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症状能够快速有效缓解,同时气管插管率可显著降低。

猜你喜欢
左心插管呼吸衰竭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血清白蛋白和膈肌移动度与二次插管的相互关系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