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灌肠应用于妇科肿瘤放疗的疗效观察

2019-06-11 08:35方羿王敏陈琴臧乐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肠炎灌肠放射性

方羿 王敏 陈琴 臧乐乐

妇科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不断升高,常见类型包括宫颈癌和卵巢癌[1],临床上针对大部分的妇科肿瘤多采用放射治疗,而相应部位的放疗常常累及直肠、结肠、小肠等脏器[2],其中以直肠受损最为严重,患者常会出现放射性直肠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直肠出血等,对患者使用止泻剂、抗生素以及肠黏膜保护剂等进行治疗,疗效均不理想,部分严重的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从而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会产生不利影响[3]。保留灌肠是一种将药物通过肛门灌入直肠的给药方式,可以不断地调整体位和灌肠的深度来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保留时间,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从而增强药效[4]。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保留灌肠对于妇科肿瘤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选择80例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纳入标准为:患者均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以及阴道癌,并预备接受全疗程盆腔放疗,放疗总剂量为65~85 Gy。排除标准为:有肠道相关病史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断的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3.76±15.81)岁,患者中子宫内膜癌16例,宫颈癌13例,阴道癌11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7~66岁,平均年龄(42.96±16.26)岁,患者中15例子宫内膜癌,14例宫颈癌,11例阴道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涉及患者均为自愿,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方案获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放疗,进行的是全疗程盆腔放疗,放疗总剂量为65~85 Gy,若患者出现肠道不良反应,给予相应药物口服进行缓解。实验组患者放疗的同时进行保留灌肠,灌肠药物组成包括:2 g维生素C,5 mg地塞米松,3 g思密达,100 ml氯化钠注射液,将这些成分进行混合之后为患者进行保留灌肠,在进行灌肠前将混合液进行加热至38~41℃,灌肠后保留2 h,每周灌肠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放疗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具体评级标准[5]为:4级:腹痛难忍需要减压,胃肠道出血需要输血,伴有急性肠梗阻等。3级:腹部有膨胀感,出现腹泻,重度黏液增多等症状,需要进行肠外营养支持。2级:直肠等部位疼痛,出现腹泻,需要相应治疗。1级:直肠有不适感,大便频次明显增加,但是无需治疗。0级:无任何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比较[n(%)]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比较

放疗第1个月,统计比较两组的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前4周的发生率分别为0.00%,2.50%,10.00%和20.00%,对照组分别为5.00%,20.00%,30.00%和67.50%,实验组第2周至第4周的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情况比较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半年以及1年内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其中实验组半年内发生率为5.00%,1年内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半年内发生率为20.00%,1年内发生率为47.50%,实验组的慢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放射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见手段,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症状,减少肿瘤复发[6]。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释放的射线,X线机和各种加速器产生的射线束对肿瘤部位进行照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物理或化学甚至生物学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7]。妇科肿瘤患者通常需要对盆腔进行放疗,放射线会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变性和脱落,出现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等症状,肠道内炎性细胞数量增多,同时还会发生水和电解质失衡,持续出现蛋白质的丢失,最终导致患者的胃肠道环境发生改变[8]。因此放疗会对患者胃肠道造成影响,其中以直肠受损最为常见,其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肠炎,一旦发生,需要中断放疗,会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据统计,在妇科恶性肿瘤放疗中,有5.3%~15.6%的患者会出现放射性直肠炎[9],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往往发生在放疗1个月内,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常在放疗结束1年内出现。虽然放射性肠炎具有自愈性,但是它同时具备迁徙时间久等特点,病情严重时,肠道内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会导致血流供应不足,肠壁组织和结构均会发生病变,进一步引发出血,黏连和坏死等症状,即临床上所说的肠出血,肠梗阻和肠粘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0]。由此可见,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意义重大。

保留灌肠通常将导尿管从患者肛门插入约10 cm,将药液经由导尿管注入肠道内,由于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直肠前壁受照射量最大,因此前壁病变也最为严重,因此进行灌肠时患者宜取俯卧位,注药动作应轻柔而缓慢,避免对直肠产生刺激,使患者突发便意而导致灌肠失败。本研究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放疗,实验组患者放疗同时进行保留灌肠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放射性肠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保留灌肠治疗对于妇科肿瘤患者放疗后的肠道不良反应有显著的预防作用。本研究中灌肠药物包括维生素C、地塞米松、思密达和氯化钠,其中维生素C能有效对抗自由基损伤细胞的作用,减少细胞变异。地塞米松能通过减小细胞膜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从而达到抑制炎性因子渗出,减少纤维组织的增生等目的[11]。思密达对胃肠黏膜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能阻止黏膜受到损伤,保证胃肠黏膜的正常功能,同时还具有止血的功效,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有效治疗腹泻[12]。联合使用这三种药物能有效减少胃肠道损伤,减少放疗过程中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强调,放射性肠炎除了正规治疗外,还需要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尽量不劳累,多休息,保证清淡、健康饮食,养成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

综上所述,保留灌肠能有效预防妇科肿瘤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肠炎灌肠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巧用鸡蛋清治猪肠炎
肠炎是如何引起的、生活中该注意什么?
灌肠缓解便秘是否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