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2019-06-11 08:35罗丽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恐惧感脑梗死康复

罗丽蕾

脑梗死属于常见疾病,病因主要是局部脑组织受血液供应不足影响而出现坏死,并引起脑组织软化[1]。目前阶段,人们生活质量改善,使得脑梗死临床发病率提高,对患者生活质量、身体健康情况产生不利影响[2]。在临床治疗脑梗死过程中,有必要在治疗期和恢复期采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不断优化护理水平,保证护理工作的个性化与系统化,适应脑梗死患者护理需要[3-4]。研究表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5]。本研究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我院50例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组患者年龄为43 ~ 72岁,平均年龄(54.75±8.73)岁,男15例,女1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2 ~ 74岁,平均年龄(54.80±8.69)岁,男14例,女1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同时开展系统化健康指导。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医院护理 (1)治疗前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应提供热情服务,使患者对医院、病房环境熟悉。向患者讲解护理要点,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要和家属沟通,进而系统化了解患者病情与心理状况,及时开导患者的负性情绪,使其能够对疾病形成客观认知,增强治疗信心,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2)治疗中、后护理。在治疗中与治疗后的护理中,应为患者营造安静养病环境,为其康复提供必要保障[6]。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科学引导,制定科学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每天饮水量充足,尽量达到1.5-2 L。此外,需尽量多食用水果和纤维素较多的食物,保证患者排便正常。

1.2.2 社区护理 可以借助多元化方式指导脑梗死患者及家属,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另外,社区可以邀请康复的患者介绍亲身经历与康复经验,以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正确认知疾病。在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差异的同时展开个性化指导,进而提高康复护理的效果。

1.2.3 家庭护理 患者家属心态要良好,且与患者沟通交流,并积极参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够和患者共同接受康复训练,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而在探视期间,要使患者感受家庭温暖与关爱,不断增强其治疗信心[7]。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要对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知病情,并传授护理以及康复训练要点,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恢复,营造理想家庭环境。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4个月后的跌倒恐惧感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其中,跌倒恐惧感评分参考简明国际跌倒效能感量表,用于评价患者跌倒恐惧程度,评分越高,患者跌倒恐惧感越强烈;生活质量参考SF-36评定量表,用于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越高。

表1 两组患者跌倒恐惧感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跌倒恐惧感评分对比(s)

组别 n 跌倒恐惧感评分(分)试验组 25 47.13±4.24对照组 25 58.45±5.11 t值 - 8.524 P值 - 0.000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健康状况 精神健康 生理机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试验组 25 41.23±4.89 54.37±5.12 72.27±4.76 68.34±3.21 68.19±6.96对照组 25 33.62±2.14 31.29±4.01 58.45±6.11 47.26±5.44 55.23±2.45 t值 - 7.128 17.745 8.922 16.686 8.782 P值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跌倒恐惧感评分

试验组跌倒恐惧感评分(47.13±4.24)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对比

试验组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情感职能评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阶段,脑梗死患者临床病死率和病残率不断提高,使其运动功能与语言功能等均受到不利影响,致使其生活质量水平不断降低[8]。但仍需注意的是,脑梗死患者仍具备诸多恢复潜能,在康复训练的的基础上,即可促进其功能恢复,使其生活质量水平得以提高。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若仅凭借技术性护理和指导,采用医院单一护理模式很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所以,在脑梗死患者护理、康复期间,必须有医院、社区、家庭的参与,结合患者病情发展,为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9-10]。根据引发脑梗死长期功能障碍原因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程度最大,所以针对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应强调恢复其神经功能的重要作用。其中,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并锻炼患者各项功能,使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得以恢复。另外,因脑梗死发病相对突然且病程长,所以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因此作为护理工作人员也要和患者沟通交流,对其内心状态加以了解,给予其必要的社会支持和情感支持,使其能够积极接受治疗,加快各项机体功能的恢复速度,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11]。

在此次研究中,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跌倒恐惧感评分为(47.13±4.24)分,低于对照组(58.45±5.11)分,临床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生理机能、社会功能与情感职能评分比对照组高,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由此可见,将常规护理联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效果明显,使患者跌倒恐惧感明显缓解且生活质量不断优化,推广应用可行性显著[12]。

综上所述,将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与护理中,在缓解患者跌倒恐惧感方面的效果显著,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恐惧感脑梗死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犯罪恐惧感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学会与恐惧感共舞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学生经常性迟到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