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6-11 08:35吴芬芬董瑞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肩关节上肢肢体

吴芬芬 董瑞兰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与安全[1],临床发病率较高且逐年上升,而近年来,已经出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其治疗和护理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2]。手术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症的常用手段,虽然能取得较好效果,但部分患者因受手术应激影响,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肢体水肿、皮下积液等,能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和机体恢复[3-4]。对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术后及早开展有效合理的护理干预配合非常重要。故本文以我院接收的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实施肢体功能锻炼护理措施,现做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以我院接收的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设组别,在对照组43例中,年龄21~76岁,均龄(43.5±2.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5例,高中及以下学历28例。在实验组43例中,年龄22~77岁,均龄(44.4±2.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7例,高中及以下学历26例。对比被选对象的基线资料,组间可相比(P>0.05)。纳入标准:经X线、超声检查,被选对象均已确诊为乳腺癌者,均采用手术治疗,此次研究已征得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均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伴严重精神功能异常者,伴手术禁忌证者,伴有器官功能不全者,伴认知能力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为患者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叮嘱患者多休息,保持病房内温湿度适宜,避免患者受凉。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详细登记,并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情况,同时还要对引流管应用情况进行检查。一旦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后,护理人员应立即告知医师,及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验组术后采取肢体功能锻炼护理,(1)术后拔出引流管后,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储存机体能量。依照医师指导,以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锻炼方案合理制定,具体包括腕关节、肘关节运动等,并垫患者患侧肩关节至适宜高度,对静脉血液循环能起到推动作用,加快淋巴回流。(2)出院前,结合患者恢复情况,嘱咐其及早下床活动,教会患者一些简单运动,如握拳等,同时指导患者腕关节与肘关节活动。另外,护理人员还要指导患者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刷牙、自身穿衣等,对肩关节活动恢复能起到推动作用。在上述运动的基础上,将患者的运动适当增加,开展前臂全方位活动、上肢前伸运动等项目。(3)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对锻炼计划有规范、有计划的实施,具体包括患侧肩关节内收和内旋、外展和外旋等,并嘱咐患者严格遵照相应计划执行。另外,护理人员引导患者进行手指运动、压臂运动和压球运动等项目训练,其目的是能使上肢功能锻炼有效增强,每天锻炼时间不低于1 h,能使患者肩关节活动功能最大限度提高,而且还能对肢体水肿情况的发生有效预防。

1.3 评价标准[2]

实施FAS(功能活动)三等级评定干预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情况,分级为:A、B、C,其中A级为肢体活动正常,无疼痛;B级为肢体活动受到轻微限制,轻度疼痛;C级为肢体活动受到严重限制,重度疼痛。比较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对比肢体功能评分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A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B、C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8%,高于实验组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肿瘤疾病中,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病症,虽然现下临床尚不明确发病诱因,但认为和饮酒、肥胖及年龄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联性[5]。另外,因病症在早期阶段无典型体征、症状,易被患者所忽略,往往发现时患者已出现乳晕、乳头异常,乳腺肿块等临床表现[6]。因此,对伴有此病症者,若临床治疗不及时,则能严重影响其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手术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症的常用手段,术式的应用虽然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保障,但也存在局限性,以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上肢肿胀、皮下积液等[7-8]。上肢肿胀为乳腺癌术后严重并发症,是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其发生诱因如下,病灶切除通常需要对腋下淋巴结彻底清扫,加之受其他病理因素影响,能对淋巴回流产生阻碍,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对其液体向细胞间质内顺利进入,从而诱发肢体水肿情况发生。基于此,为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肢体功能锻炼及早有效开展非常重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也能起到推动作用[9]。有研究表明[10-11],乳腺癌术后功能恢复锻炼需不低于半年时间,特别是前3个月的功能恢复锻炼非常重要。肢体功能锻炼是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的针对性锻炼方案,不但能对淋巴回流起到推动作用,使肩关节活动能力提升,而且还能使患侧得到良好运动,对上肢静脉、血液回流能起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可知,肢体功能锻炼护理的开展,能有效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降低患者不适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表1 对比肢体功能FAS评价情况(n)

表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n(%)]

在张晓英[12]等研究报道中,以乳腺癌者56例为对象,随机分设组别并予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从其结果中可知,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A级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出,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肢体功能锻炼护理的实施能取得显著应用效果,对患者预后恢复具有促进作用。上述研究报道与此次研究内容相符。

总而言之,对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者术后予以肢体功能锻炼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机体恢复,值得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肩关节上肢肢体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肩关节外科新进展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肩关节手术的神经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