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管理在保证检验样本采集时间准确中的应用

2019-06-11 08:35亢杰周景鑫王雪霁赵笑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护理部管理法检验科

亢杰 周景鑫 王雪霁 赵笑梅

样本流转时间TAT(turnaround time)在医学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评价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重要指标之一,在对患者进行检验样本采集和管理过程中,样本流转时间长短直接关系到样本的检验质量,为了提高样本质量,就要对样本流转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1]。品管圈管理法主要是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具有互补性质的医护人员组成,通过一定的流程,进行分工合作,最终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实施有效管理、持续改进的目的。因此,采用PDA样本采集流程和品管圈管理法加强TAT监管,在保证检验样本采集时间准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将1 000例患者的检验样本随机分为对比组(n=500)和为观察组(n=500),并分别采用传统样本采集流程及常规管理法和PDA样本采集流程及品管圈管理法。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2:18(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3.12±4.34)岁;对比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33:17(男:女),患者平均年龄为(42.23±4.56)岁。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均值等均不存在差异,选取检验项目相同,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 对比组 采用传统样本采集流程及常规管理法:护士根据遵照医嘱,将粘贴有条形码的采血试管与患者的个人信息以及需要检验项目进行核对,护士只扫描患者腕带后采集,采集结束后,将样本放回护士站,并利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将试管上的条形码再次逐一扫描,进行集中确认,同时将样本进行分类打包,并送往检验科检验。实际样本采集时间与LIS记录时间并不同步。

1.2.2 观察组 采用PDA样本采集流程及品管圈管理法: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样本采集时,采用PDA扫描腕带并对采血试管上条形码进行确认,同时PDA上会自动显示样本接收地,直接在床旁实现采集确认和分包,同时PDA会将采集时间同步上传到LIS,确保实际样本采集时间与LIS记录时间一致。为了保证检验样本采集时间的准确性,护理部与检验科将采用品管圈来进行管理,通过成立品管圈团队,命名为“PDA检验样本采集圈”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和检验员组成,护士长作为团队队长,对团队进行管理和督促,并通过列举采样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护士严格按照PDA检验样本采集流程进行样本采集和管理[2]。品管圈管理法首先确定管理主题-检验样本采集时间不准确,再根据主题拟定管理计划-采用PDA检验样本采集流程及品管圈管理法,按照计划进行实施,确认效果,在有效果后拟定改进计划,形成标准化体系,逐一开展、全面推广。

表1 对比两组方法的检测指标(%)

1.3 观察指标

通过测定采用品管圈管理法后各项检验项目的指标,对比两组方法样本超时率和危急值样本率。采取项目为凝血四项:检测时限2 h;尿常规:检测时限2 h;血糖:检测时限1 h[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方法为:SPSS 17.00;用百分数(%)进行计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以后,观察组的样本超时率与危急值样本率均要少于对比组(P<0.05),具体数据如表1、图1、图2、图3、图4所示。

3 讨论

目前,由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检验样本采集时,主要采集时间都是集中在早上5点到7点半之间,由于这个时间段护理人员的处置量较多,导致护士采集时间过早,使样本在室温下放置时间过长,导致样本超时变质,成为隐蔽的不合格样本甚至是危急值样本[3-4]。但是,由于传统样本采集流程及常规管理法,实际样本采集时间与LIS记录不同步,使该类不合格样本的隐蔽性不能被发现,导致检验科在对样本进行检验时,存在检验结果误差影响临床应用的可靠性,而该因素是检验科管理上无法控制的。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PDA样本采集流程及品管圈管理法后,选取的项目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样本超时率与危急值样本率明显降低,使检验样本采集时间的准确性得到保证,样本质量得到提高,解决检验科对样本不可控的难题[5-6]。可见品管圈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管理法,因此,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PDA样本采集流程的培训,护理部与检验科采用品管圈管理法进行联合监管,来降低样本超时率和危急样本率,保证检验样本质量。

品管圈样本管理法首先找出“检验样本采集时间不准确”这个原因,然后通过采用PDA样本采集流程,来保证检验样本采集时间准确无误[7-9]。通过学习资料和开展培训班等,对护理人员进行PDA检验样本采集流程的培训,讲解优势和方法并规范护理人员使用该采集流程,护理部1个月调取1次护理人员PDA使用情况,检验科1个月统计1次样本超时率并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将结果以护理单元为单位列入质量控制和年终量化考核指标,总结采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其作为品管圈管理的下一轮管理目标,持续改进,形成闭环管理,解决了检验样本采集时间不准确这个难题,保证样本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10-12]。

综上所述,针对我院患者检验样本的采集采用品管圈管理法后,保证了检验样本采集时间的准确性,优化了采样流程,降低了样本超时率和危急值样本率,保证了检验样本质量,为医学实验室检验前管理提供了新手段。因此,品管圈管理法,在医学实验室和护理部质量控制管理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图1观察组的检测指标

图2 对照组的检测指标

图3 两组样本超时率对比

图4 两组危急值样本率对比

猜你喜欢
护理部管理法检验科
《检验科管理规范与操作常规》出版:信息化管理在检验科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护理部干事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镜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