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人 高贵的心

2019-06-11 12:04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最底层活命车费

杨绛先生笔下的“老王”,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从职业上看,他是一个人力车夫,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生活上,他孤苦伶仃,是个“老光棍”,“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生理上,“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但他同时也心怀善意,对杨绛先生一家非常友好。“我”的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这让老王终生感激。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他完全没有二心,只想用自己的行动报答恩人。杨绛的丈夫一条腿走不得路了,老王送去医院却不要钱,“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他知道杨绛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遭遇不幸,深深为他们担忧。两个不幸的人相互取暖,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老王的卑微与弱小,友好地对待杨绛先生一家,就简单地认为他是苦命的人、善良的人,从而忽略了老王伟大的牺牲精神与高贵的人格尊严。

◆牺牲精神

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或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文中的老王,一生坎坷,一生不幸,却从没有半点的怨,也没有半句的恨,只是默默地承受,悄悄地“活命”。面对“进不去”的组织,他只是感叹“人老了,没用了”;面对亲人的遗弃,他只是遗憾两个侄儿“没出息”;面对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他却是坦然“住那儿多年了”;在载客三轮被取缔后,老王“欣然……装上半寸高的边缘”,以运送自降为“货”的老主顾;在孤独寂寞中辞世后,仅是“缠了……全新的白布”,然后“埋在什么溝里”。这就是生活在中国最底层的人民,逆来顺受,吃苦耐劳,不争不怨不恨,所求的只是“活命”,所做的只剩“牺牲”。

或许,你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无数个他们延续了整个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奉献与牺牲理应得到所有中国人的尊重,而不仅仅是哀怜。

◆高贵人格

身虽卑微,命虽挣扎,但老王不占不拿,有情有义,即使自己的生活难以为继,也常怀恻隐之情,长存接济之心。老王是“最老实的”“压根儿没想到”“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老王自愿给杨绛先生家“带冰,车费减半”;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即使“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在他辞世的前日,还给杨绛先生家送来“新鲜的大鸡蛋”和“好香油”,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异常缺乏的年代,鸡蛋与香油是多么的珍贵。更难得的是,老王给在困难中的杨绛先生一家送来了“尊严”。在那个疯狂的年代,杨绛先生一家是被批斗的常客,多数人唯恐避之不及,然而老王却常用三轮载着杨绛先生,并与她“说着闲话”;即使病了,还“扶病到我家来”;病重不能来了,就“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弥留之际,老王直着僵硬的腰腿,给杨绛先生送来鸡蛋与香油。

然而,老王送的仅仅是鸡蛋与香油吗?他送的是真挚的情义,送的是最后的关怀与告别,送的是自己对杨绛先生一家的敬重。老王不是为钱而来的,对此时的他来说,一切皆空,何谈钱呢?然而,当杨绛先生给他钱时,他没有分辩,也没有拒绝,因为他知道杨绛先生的习惯,知道杨绛先生的性情,只能无言地接受。杨绛先生认为“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中,“也许”二字包含了老王多少的无奈!当老王站在门口“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时,他把自己最后的尊严,送给了杨绛先生。

就这样,老王用他的双手,用他的牺牲与忍辱,用他的怜悯与自尊,活出了人性的尊严,活出了品德的高贵!

【形象妙解】

我们常说“好人会有好报”,但是,老王显然并没有得到多少“好报”。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你是老王,让你重新选择一生,你打算怎么做?

猜你喜欢
最底层活命车费
荷花
地震时是躲是逃?
七月之夜
如是说
公平的方案
公平的答案
依据文本特质,有效落实“三位一体”王君
一秒变酷炫!德国摄影师将螺旋式楼梯拍成“盗梦空间”
天问
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