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9-06-11 06:22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东亚中国政府金融

东盟各界热议2019年中国两会

3月5~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以下简称两会)在北京召开。此次两会向世界释放出中国继续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等一系列积极信号,引来东盟各界人士关注和热议。

缅甸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吴昂哥哥:從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看出,即使在内外部环境遇到一定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依然能够坚持既定方针,有条不紊地推进改革。鼓励私营企业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经商环境、推动科技进步、继续为企业减税等一系列方针政策,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发力精准且全面务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从长期看将对双方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合作和共赢才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缅甸愿积极配合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为两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泰国驻华大使毕力亚·针蓬:2019年的中国两会,我最关注的议题是扶贫。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距离中国实现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有1年时间,这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奋斗目标。其次是经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科技创新驱动的转型阶段,或者说是“新经济”阶段,科技已被大量应用于中国经济的升级。我关注中国如何利用科技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帮助贫困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人口脱贫。我也关注中国政府为鼓励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看法、新见解。比如,中国政府提出的雄安新区总体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港珠澳大桥项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城市群建设将是中国政府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经济发展和走向繁荣昌盛的又一个新理念。此外,我还关注“一带一路”倡议,在该倡议框架下是否会提出更多更完善的措施,扩大互联互通。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2019年中国两会通过的《外商投资法》在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将回应一些国际关切,比如政策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环境等。一些人怀疑说中国现在的投资环境没有以前那么好,但事实上2018年外商到中国直接投资的数额是增加的,这是外商看好中国营商环境的直接证明。中国需要给外商一个非常良好的法治环境,这也是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实施全面对外开放非常重要的内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傅强:在2019年的两会中最受中外各界关注的就是大会通过了《外商投资法》。这是中国走向开放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强有力的承诺。我想这部法律应该曾经在很多人的“愿望清单”中,如今大家愿望成真了。此次两会,中国政府还展示了和以往不同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比如振兴私有经济、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帮助等等,这和以往是不太一样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政府减税降费的决心,这对于实体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支持。增值税一直是中央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但是我们看到在这项税费上的调整力度是很显著的,这将大大助力经济发展。

东亚各国应务实推进,打造东亚金融合作升级版

3月4日,首届“中国—东盟关系雅加达论坛——东亚金融合作”在印尼雅加达举办。此次论坛旨在为东盟、东亚各方寻找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东亚金融合作的新增长点和新路径,打造东亚金融合作升级版。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亚洲金融协会、东盟各国和企业驻雅加达代表等相关人士与会。

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自 1997 年金融危机以来,东盟越来越致力于通过深化合作来改善区域的经济状况。但一些国家依然脆弱,这些国家的企业与家庭债务、通胀率进一步抬升。亚洲大陆,特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要维持金融市场远离危机需着重三个关键领域:首先,东亚应致力于金融改革; 其次,我们需要深化东亚市场一体化,特别是金融市场;第三,确保市场能获取信息并继续前进。

中国驻东盟大使黄溪连:诞生并成长于两次金融危机下的东亚金融合作,经过20多年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该领域合作的大部分“低垂果实”已被摘取,在当前国际及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东亚金融合作在推动本地区乃至全球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和影响更为重要。东亚国家要加强团结,凝聚共识,充分发挥作为增长发动机和变局稳定器的作用,为推进亚太合作理念联通和创新提供助力。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目前东亚经济一体化程度还相对较低,东盟之间内部贸易流量约30%,相比欧盟70%而言仍有较大的空间。东亚各国应在业已形成的东亚金融合作框架基础上,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和领域推进,从而打造东亚金融合作升级版。比如:积极推动构建区域金融稳定网;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预防与救助;积极支持在亚洲债券市场和“清迈倡议”多边化基础上建立东亚货币基金,维护地区金融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应弘扬澜湄精神,让全流域国家的百姓都有获得感

3月18日,“澜湄合作与区域合作新机遇”研讨会在越南河内举行。作为2019年“澜湄周”的重要活动之一,研讨会吸引了中越两国众多专家学者参加,为推动澜湄合作走深走实建言献策。

中国驻越南大使熊波:越南作为澜湄流域的重要国家,在澜湄合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有待挖掘。中方愿同越方一道,以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合作为重点,推动更多澜湄合作项目在越南落地,取得更多务实成果,造福两国人民。

越南外交部长助理阮文草:越南重视澜湄合作,各部门积极参与这一框架下的相关合作。目前,越方正在研究澜湄合作提出的一些新理念,以确定使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的具体合作项目。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戚振宏:当前,澜湄合作越来越成熟,机制越来越健全,成果越来越丰富。目前取得的多项早期合作成果,涵盖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水利、产能、民生等多个领域。本地区国家应继续弘扬“发展为先、平等协商、务实高效、开放包容”的澜湄精神,让全流域国家的百姓都有获得感,夯实更加广泛的民意基础,为澜湄合作注入更大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东亚中国政府金融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等
世行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政策
学霸“三小只”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东亚港口联盟在青岛成立
中美(联邦)政府公务员绩效管理比较研究
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问关系发展的风险及对策研究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