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2019-06-11 11:15李建国刘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技能竞赛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李建国 刘洋

[摘要]中国制造2025计划对潜藏于职业院校内部的工匠精神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它一直要求在我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下,要通过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来进行职业教育。这就要求我国现代教育人员尤其要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广大职业院校所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并在现有体制下通过调整职业教育的目标来全面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视域;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41-03

早在2016年,全国两会就将“工匠精神”提上了日程,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和场所,为培养新时代的工匠人才助力良多。高职院校使得更多有着优秀技能的学生有更多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为自己谋得一定的社会地位。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大家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而到了2017年,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尤其应该在积极跟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基础上更加全方位地培养专业的工匠代表人才。本文主要就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够给大家更多的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一、中国制造2025视域的概念

所谓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中国政府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基础上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在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里,提出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并最终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根据中国制造2025视域的概念,我国是通過“三步走”的战略来总体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的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跨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二、工匠精神的概念

工匠精神本身属于一种非常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它本身也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格的完整体现,同时也是从业者一种非常重要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总体而言,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的尺度,也是中国制造业最主要的精神源泉。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工匠精神是品牌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也同时在员工道德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工匠精神”指的就是员工追求卓越品质的创造精神,同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精神,至诚为客户服务。

三、技能竞赛的内涵和作用

每一所高职院校本身都有自身独特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其本身也属于在这个范围内人与人交流和普遍被认可的一种意识形态。其实每一所高校在办学的过程中都会有属于自身的特色文化。又由于高职院校本身就有其特殊性,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以“职业技能性”为重,更需要在此过程中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而高职院校的整体文化主要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有关职业的其他概念。

职业教育在其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技能竞赛作为检测人才的主要和重要手段的。而技能竞赛本身也是以国家职业技能为标准,再结合企业生产和实际经营的主要仿真流程来全面设定特殊的项目和生产经营任务,从而更加全面地规定在主要竞赛的时间内学生是否能够学习到应该有的知识和技能,并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最根本的目的是能够在赛前学习、赛前培训、赛前竞技和赛后评价等整个过程中来体现师生合作和竞争的意识,从而全方位地展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整体职业竞赛技能将会体现出团结、合作、公平和竞争精神的聚合,并有效地通过学生、院校和技能之间的较量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思维和综合素养的目的2。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的基础上更好地锻炼各自的职业技能,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来提高其综合职业素养。应该说,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重视职业竞赛和竞赛文化,那么也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的改革,并在最后促进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升。技能竞赛文化也成为高职校园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中国制造2025对竞赛文化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深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正在和制造业更快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非常深远的影响。而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我国的很多产业都已经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结合目前中国发展的情况制定出的新规划。而在这份规划中,最根本的方针就是“以人才的培养”为根本。这其中的内涵包括以制造业的发展为基础来全方位地培养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并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强化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培育学生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职业技能。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解决实际能力不强和创业创新意识较薄弱的现象。而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变性为根本特征。这也就是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培养和训练学生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已经成为最根本的目标。

五、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培养新策略

(一)通过竞赛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

早在2008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举办相关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而每一届的主题多数围绕竞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展开。每一所高职院校都会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和重点工作等内容提出“技能创造生活”的主题,力争能够以以上主题为基础,更好地立足高职学生个人职业理想和个人价值展开追求。但其实这些浅层次的追求不太符合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提出的关于高技术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相关要求,并且也不利于最终创新定位。

即便信息化和网络时代的到来,高技能人才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中依然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谓的中国制造2025,一方面是让有关人员能够有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更良好的职业作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工匠。因此,在每一次技能竞赛过程中,大家都应该要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而学生本身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将技能竞赛的项目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更好地结合起来

中国制造2025中就已经有过以下的内容:世界各国都在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好地在新能源、大数据、智能型家居和3D打印等方面有所突破。而其实我国制造业已经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特别需要我国的高职院校全方位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现在的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上有关工业机器人、3D打印和工业模具等比赛项目,以往比赛过程中所使用的模拟机器人已经被换成了工业级别的机器人,这样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更好地接触企业中的真实机器人。

此外,在之后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和院校级别的技能竞赛中,所有奖项的设计都要与制造业和“互联网+”相联系。此外,对我国职业院校竞赛中的健康生活和绿色环保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三)通过让企业更多地参与技能竞赛来促进校园和企业的合作

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和任务中,主要提到了与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关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以企业为主导,市场导向为重要基础,并在最后坚持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高职院校的发展坚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最根本的目标。因此,所有类型的高职院校技能竞赛尤其要更加全方位地体现企业内部的文化,最终鼓励有着更加先进技术和企业文化的企业更多地参与进来。最好能够在职业院校进行技能大赛的过程中全方位提供包括训练场地、训练设备和各类先进培训人员等多种有利条件。

而企业秉持着为未来发展选拔优秀人才的理念,尤其需要在广大技能竞赛中甄选出优秀的人才,可以考虑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深度合作来更好地进行回馈和互动。例如,可以通过招聘拥有优秀技能的获奖选手,再在开设“订单班”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打造技术性人才。

六、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更新人才培养的理念

在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新时期的工匠人才一定要在具备较扎实的理论的基础上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高职院校,知识结构上尤其要将自然科学知识、技术技能和人文修养更好地结合起来,并且相关的人才也要有很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广大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一定要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从而起到更好地优化人才的作用。例如,在“机床制造”教学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多增加一些实践操作的课程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广大高职院校也要在优化教学实习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来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老师可以在课时中多设置一些“实地考察”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之后到工厂实习的环境和重点,让他们明白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甚至也可以安排“一天实习”的活动,让学生明白在岗位上坚守的责任与艰辛。

(二)全面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

要想在2025视域下更好地通过高职院校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那么就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因为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给广大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而只有让相关人员在掌握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职业环境和工作背景来进行反复提炼和创造,从而形成特定的素质,具备完全的职业素质,才能够更加适应工匠精神的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型人才”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在以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地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4。一方面在学校的内部尤其要全面加大模拟,另外一方面也要在实践和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构建一种全过程、立体式和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如何将自己的技能运用于工作中。

在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尤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組讨论和专题调研等教学方法来全方位地进行项目设计和综合实践性教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知识运用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切实将工匠意识融入实践教学的项目中。很多教师会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的情况来技术来进行教学,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多地学习一些与职业相关的技能。例如,在电子商务实践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每天要先按时上下班,整体的环境也是与工作环境相适应的“格子间”。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布置真实的工作任务,这样才会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能够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这样一种理念本身也与德国的“双元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生至少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企业内部实践的,并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起了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严谨的职业态度。学生在此过程中往往能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大的职业能力,这正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

七、结语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形式多种多样。而我国有也正是通过这样积极探索的过程来全面研究面向“中国制造2025工匠精神”的线路、方法和模式,从而更好地统筹和发挥中国制造2025的当代工匠精神,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的完美融合。而当代的高职院校正是要在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技能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他们“乐观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最终形成中国制造2025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格局。

参考文献:

[1]朱慧芹.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到“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3):83-88.

[2]李素清.高职院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3):65-69.

[3]杨开勇.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43-48.

[4]张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营销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5(5):102-108.

猜你喜欢
技能竞赛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