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件分析的对外汉字教学实验设计

2019-06-11 11:15刘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刘洋

[摘要]对外汉字的教学对象大都是具有完整的认知、分析能力的成年人,對常用汉字部件系统分析得越深,教学效果越好,因为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意识到汉字结构的内在规律,记忆力由此得到提升。基于部件分析提出新的汉字教学实验方式:根据515个基础部件做出“形近部件表”,根据基本汉字结构类型分析部件,做出“部件结构表”,便于留学生学习汉字时找到规律。

[关键词]汉字部件;部件分析;对外汉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16-02

一、引言

对外汉字教学是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公认的比较突出的难点。但自本学科发展以来,对此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李大遂(1998)统计,至1996年底,于经典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汉字教学的论文只占对外汉语教学论文总数的3.6%。由于对此方面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外汉字教学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高效的方法。部件意识融入对外汉字教学当中,始于张旺熹(1990)对1000个常用部件的分析,此文用数据和结构图证明了部件教学的可行性。

二、相关研究述评

基于汉字部件的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模式构想类

从汉语本身特点和学习者特点出发,基于部件的对外汉字教学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韩布新和林仲贤(1995)、王宁(1997)、石定果和万业馨(1998)、费锦昌(1998)、李大遂(1998)、万业馨(1999)、万业馨(2001)都是从部件出发,以文字学视野切入,或通过问卷调查,或对汉字特点追根溯源,或从汉字字符部件分工方面阐述,肯定了部件教学的可行性,并构想出一系列的汉字部件教学方法;殷凌燕(2004)从字形、心理学、教学三个方面对部件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梁彦民(2004)从部件形体、部件构意功能、部件的组合样式、部件的布局图式四个方面阐述了汉字部件区别特征对对外汉字教学的意义与启示;严烨(2010)肯定部件教学在对外汉字教学中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并补充了对外汉字教学过程中的原则性内容;于冰(2010)结合认知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阐释汉语和拼音文字在人脑的语言功能上的差异,汉语母语者大脑前侧的“布洛卡区”发达,拼音文字母语者后脑的“威尼克区”发达,运用认知心理学成果,提高对部件的认知,可以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韩秀娟(2011)提出应建立并应用“部件数据库”,从而配合研究和教学;周会丽(2013)通过在理论上对部件教学和偏旁教学的比较,总结出部件教学适用于汉字的形体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部件符合短时记忆容量,使学生能对汉字的形体有初步的感知,为汉字读音和意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这部分的文献从理论上为部件分析融入对外汉字教学提供了依据。

(二)数据统计类

这一类的文章是统计《(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或其他材料中的常用字,总结出常用部件的数量结构类型、功能,进而讨论部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张旺嘉(1990)分析了1000 个高频字的部件分布,得出构字能力强的118个部件在出现次数上约占80%的比例,因此提出汉字部件结构教学的方法;崔永华(1997)重点对《(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的甲级词和甲级字的基础部件进行了分析,从汉字部件的经济性、可称谓性、表义性等,得出表义的部件占68.5%;邢红兵(2005)统计出《(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共使用基础部件515个(含成字部件285个),证明汉字部件教学是可行的和高效率的,并提出最有效的办法是将部件教学融入基础字教学之中,以基础字带部件教学;邢红兵(2006)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同等水平下,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日本、韩国学生)常使用的汉字是2899个,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欧美非洲学生)常使用汉字是2895个,两者非常接近。也就是说,在汉字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对二者而言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大;李明(2006)对3500常用字进行部件分析,并根据汉字部件的功能类别,归纳出48个常用全功能部件、28个常用表义部件、61个常用示音部件等,以此为据,对部件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理论探讨与实验研究。

这类文献为运用部件分析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提供了支持和参考。

(三)实验反馈类

研究基本是以留学生为被试对象,用实验的方法考察部件教学的可行性,并提出改进意见。尤浩杰(2003)通过对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掌握情况的实验得出两个结论:(1)汉字学习者对汉字部件的加工方式主要是序列加工而非平行加工。(2)部件横向结构是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种结构类型。郝美玲和范慧琴(2008)采用延迟抄写的实验范式,以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部件频率、部件构字数和汉字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柳燕梅(2009)通过自然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实验,探索了汉字部件策略的训练教学中,分散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方式对学生策略使用的影响;王骏(2009)以31名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为对象,定量研究了他们从零起点开始学习汉语9周后与其汉字习得水平相关的因素,研究发现与学生汉字习得总体上直接相关的因素是部件掌握情况和词汇量;赵晶(2012)通过对7名留学生采用教学与测试的实验,证明部件这一构字单位,其区别于笔画和偏旁,更为适合引入对外汉字教学中去,以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

这部分的实验研究对部件分析融入对外汉字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有效验证,使此方法更具有说服力。

由上文总结可知,有关部件的对外汉字教学方面的文献,数据统计类和实验反馈类的并不多,在前人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展开分析的研究更少。本研究的设计就是基于张旺熹(1990)和邢红兵(2005)研究成果上进一步挖掘,用邢先生统计出的515个基础部件,结合张旺熹(1990)归纳的基本汉字结构类型展开研究。

三、教学实验设计

(一)設计形近部件表

对邢红兵(2005)统计出的《(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中的515个基础部件进行深入分析,做出形近部件表。如“贝”与“见”、“戈”与“弋”、“阝”与“卩”、“亻”与“彳”、“口”与“日”、“日”与“月”、“月”与“目”、“目”与“且”、“辶”与“廴”。做出“形近部件表”可以有效避免留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的部件混乱和部件错误。

(二)设计部件结构表

参照张旺嘉(1990)归纳的基本汉字结构类型,做出部件结构表。如“月”只出现在独体结构(如“月”)和横向结构(如“明”)中,而不出现于纵向结构中。设计此表便于留学生学习汉字时找到规律。

(三)教学实验

基于部件分析的对外汉字“教学实验”,可以检验分析的结果,同时为对外汉字教学提出有效的改进意见。此实践拟定于2018-2019第二个学期进行。实验地点为我校汉语国际教育学院。由于部件意识缺乏,汉字在很多学生脑中只是一幅幅的图画,因此会觉得汉字“难学”“难记”“难认”“难写”。一个学期之后,将他们的书面习作和实验前的书面习作进行对比,看他们是否已经形成“部件”的汉字意识。

(四)基本思路和方法

基本思路:先分析,后实验,检验分析成果的有效性。方法:统计类比、分析、总结。

四、实验的理论基础

(一)汉字的特点和规律

印欧文字是“线形排列”,字母越多线条越长;汉字是“方块形组合”,无论笔画多少,字的大小都不变,如“一”“人”“赢”,每个字所占面积都差不多,由少数部件通过有效组合构成繁多的汉字。

(二)认知心理学的依据

成年人具有完整的认知思维能力,“视觉”一“分析”一“整合”对他们而言是最有效的学习模式。

(三)教学实践中的依据

根据笔者前期统计,留学生学习汉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错误如下。

1.笔画增损:如将“美”字少写一横。

2.笔形失准:如将“谢”字中的部件“寸”写作“才”,将“切”中的部件“七”写作“土”。

3.结构错位:如将“多”字的两个部件“夕”横向排列。

4.形近混淆:司←→可、庆←→厌、鸟←→乌、看←→着。这些错误都和“部件意识”缺乏有密切关系。因此基于这些前期观察和统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实验,可以发现对外汉字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找到教学盲点,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2).

[2][德]柯彼德.关于汉字教学的一些新设想[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5.

[3]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2).

[4]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4).

[5]殷凌燕.论对外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2).

[6]邢红兵.《(汉语水平)汉字等级大纲》汉字部件统计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5(2).

[7]邢红兵.对外汉语用字统计分析[A].//数字化汉语教学的研究与应用[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

[8]李明.常用汉字部件分析与对外汉字教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

[9]郝美玲,范慧琴.部件特征与结构类型对留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5).

[10]王骏.留学生汉字习得的相关因素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1).

[11]罗庆铭.汉字部件位置的层及分布与汉字教学[C].第七届对外汉语教学国际研讨会,2009.

[12]柳燕梅.汉字教学中部件策略训练效果的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