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述评及提升建议

2019-06-11 11:15王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业意识述评建议

王悦

[摘要]以CNKI数据库为依托进行大学生创业意识文献梳理,归纳大学生创业意识理论、大学生创业意识实证调查、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是当前主要研究方面,其中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最丰富。进而从高校、社会两方面提出提升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述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42-02

笔者以CNKI数据库为依托进行文献检索,由于诸学者对“创业意识”的翻译尚未达成统一,主要存在“创业意识”“创业意愿”“创业意向”三种表述方式,因此,在文獻检索时将以上三种表述方式均作为篇名进行检索,选择2010年至今的所有核心及“C刊”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通过整理文献可知,我国创业教育研究者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有关创业意识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调查研究

我国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证研究不在少数。李坤等人对江苏财经职业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52.26%的学生表示想尝试创业,金启慧对秦皇岛高职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认真考虑过有关创业事情”的学生人数达74.6%,赵悦在对青岛高职学生的实际调查显示:69%的学生认可大学生在校创业……吴忠宁等人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大学生有强烈的创业意向,但将创业活动付诸实践的人数不多。此外,还存在少数关于女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文献研究,高校女大学生大多数有较强的创业意愿,但是,真正进行创业时又存在自信心不足、经验缺乏、犹豫动摇等现象。

二、关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关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级、区域、学历、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是应届生等方面;主观因素方面研究主要集中于性格、自我效能感、主动性、风险认识因素等;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背景政策、朋友、资金等方面。

(一)人口统计学特征

1.性别、年级

性别变量是被普遍作为创业意识影响因素的调查对象,结果普遍认为,男生的创业意识高于女生,而且无论在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结果是一致的。如,雷国栓等人通过面对面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以福建省7所高校2010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认为男生创业意识的发生是女生的3.783倍。究其原因男生比女生更富有冒险精神,更想出人头地。年级高低对创业意识的影响结果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创业意识随着就读年级的升高而降低,马继迁等人通过对5所高职院校问卷调查得出此结论。调查结果还认为,非独生子女表现出较高的创业意愿,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比城市户籍大学生创业意愿强烈。非毕业班学生的创业意愿高于毕业班学生,因为非毕业班学生距离毕业还比较遥远,对未来就业有很多打算,很多学生有创业的想法,而毕业班的学生就业方向则更明确。

2.区域

研究表明区域因素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呈正相关。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而城镇大学生创业意愿弱于农村大学生。孟源等人通过对北京市400名大学生调查得出,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创业意愿比大中城市更为强烈。究其原因,与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有关,而城镇大学生更易获得高质量的生活保障,更多地考虑到创业成本问题。3.学历、学校档次、专业

随着学历及学校档次的提高,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导致学生将创业作为就业途径的意愿不大。另外,还有学者对普通院校学生及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实践较高。也有学者对比了不同专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意识之间的差异,经济类专业学生创业意识高于其他专业学生。

(二)主观条件

1.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创业意识主观影响因素中备受关注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开始在创业领域崭露头角,被认为是预测创业行为和创业成功的重要变量。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备能力的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普遍认为,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识呈现显著的正面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个人成为创业者的意图和能力,他们追求创造新的领域,他们坚强面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成功担任创业者的角色和职责。

2.主动性、成就动机、风险担当

还有少部分研究了个体主动性、成就动机和风险担当等因素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主动性人格对创业意愿有显著影响得到研究学者的一致认同。齐昕等人认为创业态度受到创业意识的直接影响。孟源等研究结论表明,成就动机、风险担当和创新性均对创业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陈万明等人对大学生人格特质进行分类,认为大学生人格特质可以划分为创新性、冒险性和主动性三个维度,通过统计分析方法验证了人格特质对创业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还有学者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风险承受能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三)客观条件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父母是否是企业家、家庭经济条件等方面。多数研究表明家庭创业史对学生创业意识形成显著影响。原因是创业意识作为一种影响创业行为的心理活动,受到环境的影响较大,而家庭影响是一种耳濡目染的渗透过程,父母曾创业的学生,会受到家长创业经历的激发,学到丰富的创业知识,同时,家人对孩子的创业意愿与行为更亦接受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普遍认为,父母的职业越好,家长反而越不希望孩子创业。吴波虹等人对330名高职学生调查问卷得出家庭经济条件与大学生创业意愿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或条件不好的均不希望孩子创业,原因是,条件好的家庭认为创业太累,不希望孩子受创业之苦,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则因为无力资助孩子创业,更希望孩子早日就业照顾家庭。同样的,乌仁格日乐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对子女创业意愿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相对贫困和相对富裕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都比较低。

2.创业教育

现在有很多有关高校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大学生创业意识之间的关系研究,但调查结果并不相同,多数研究认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识的影响不显著。王颖、李慧清通过对广州市20所高校在校生的调查显示,认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识形成有显著作用。创业教育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创业政策,充实大学生创业知识。蔡颖等人也支持这一结果,认为创业课程和创业讲座培训与大学生创业意愿成正相关。然而,还有少数学者的调查结论与之相悖。马继迁等人则认为是否接受创业教育或参加过创业大赛对创业意识没有显著影响。学校对创业的支持力度虽使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更积极,但是作用不大。相对于创业者个人特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效果较弱。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从理论角度及国外实践经验来看,创业教育能够推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能力,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引领作用尚未达到满意结果。

三、文献述评

(一)优点

1.研究趋向心理学化,逐渐突破对既有文献研究的范围,开始关注个人心理,丰富了研究视角。经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研究和实践,归纳出创业必需的心理学特质,包括创业动机、心理素质、冒险倾向、创造性思维等。

2.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实践研究不仅有助于洞悉大学生创业意识现状,而且有助于教育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策略。

(二)不足

1.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文献少,主要研究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大多数研究倾向于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识进行调研,针对高职生的文献数量明显不足,这也是需要以后加强的方面。

2.缺乏追踪研究。绝大多数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在某一时间点完成,难以体现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创业意识的变化情况。

3.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和研究范式不够统一加上数据口径不同,导致量化的比较研究存在不少困难。

四、提升建议

(一)高校

1.重视创业教育

高校应理性认识创业教育,厘清创业教育内涵、为何开展创业教育、如何开展创业教育等问题。长期受传统就业思想影响,高校普遍将高就业率作为评价自身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高校应重新审视传统就业观念,探索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现代大学生需求的新型就业观念,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从长远角度谋划大学生未来就业、创业问题。

2.轉变传统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获取信息最便捷有效的途径,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之前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及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掌握大学生当前的创新创业现状。高校要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加强项层设计。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挖掘专业知识的潜在创业价值。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不再适合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采用新型的翻转课堂的授课方式,注重讨论式、任务式教学手段,使学生投入实践,在实践中运用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营造创业教育环境

环境能塑造人,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不仅要健全创业教育硬件设施建设,还要为大学生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1)重视高校制度建设,设置创业就业指导机构,鼓励师生学习创业,开展创业,努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文化氛围。(2)营造创新创业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史馆和展览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校内电影院定期组织大学生观看创业纪录片,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让校内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接触到创新创业的熏陶。(3)做好创业宣传工作。借助微信平台、校园广播、校报、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业者的创业事迹,自主创业的价值,形成良好的创业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获得价值认同。

(二)社会

1.政府加强服务

大学生创业初期受客观条件制约,创业规模相对较小,政府要制定相关政策,在税务管理、工商登记、劳动合同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持。实践证明,对创业初期的大学生,资金筹集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收成本、贴息贷款、简化审批流程支持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业由于缺乏创业经验,需要外界给子及时有效的指导,政府可以成立创业指导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一条龙服务,帮助大学生少走弯路。

2.媒体积极宣传

创业是民富之本,强国之策,全社会要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媒体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是制造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媒体工作者要加强舆论信息研究,要明确什么样的信息形式会引起社会关注,什么样的内容会正向引导大众形成创业氛围,增强信息的创新性和敏感性。创设大众能够参与的互动活动,提高社会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借助互联网向社会宣传创业致富理论,宣传表彰创业成功人士,加强对创新创业信息、国家政策解宣传,分析创新创业时代背景下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从客观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马继迁,赵志鹏.高职生创业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常州市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2(15):86-89.

猜你喜欢
创业意识述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大学生微商创业与创业意识培养
岗位创业视阈下高职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