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

2019-06-11 06:30宋志杰彭国强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三维目标体育与健康

宋志杰 彭国强

摘  要:在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费、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探讨了体育课程评价的问题与优化策略,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课程评价存在评价内容比例不合理、评价方法选择盲目、评价方式主体不明确等问题。在新课程所要求的运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视域下,对评价体系中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剖析,提出了优化策略: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由身体评价转向身心评价,评价方法应由分数制转向等级制,评价过程要以实施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不断提升体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从而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改  体育与健康  三维目标  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a)-0004-02

随着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培养全人观念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观念的引导下,旧的体育课成绩评价模式逐渐打破,新的评价体系正在构建,目前已经形成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多主体参与的体育学习评价新体系[1]。但是,相对于理论的讨论与研究,体育学习评价环节在实践的操作中稍显滞后,以至于造成评价新体系的构建较为缓慢,在对学生学习评价时常出现困惑。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见解,旨在促进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1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内容分值比例不合理

有人认为:体育教学是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体能、知识与技能在评价中应占主要部分[2]。基本上形成了体能30%、基础知识20%、运动技能20%、学习态度15%、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15%的权重分配比例[3]。虽然各学校比例稍有不同,但普遍情况是体能和技能两者所占比例都偏高。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受以往传统体育课的影响,认为体育课就是考察学生的身体和运动技能;二是体能和技能都有较为方便和统一的考核标准,如考察学生体能时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技能考核也有相对应标准,能够做到统一、公平。由于评价对学习过程具有导向作用,评价时体能和技能所占比例较高,就造成教师和学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方面的不重视,背离了《标准》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因此,如何设置评价内容是目前对学生体育成绩进行评价时的问题之一。

1.2 评价方法选择较盲目

《标准》建议初中一至二年级采用评语制,三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也可以将等级与评语评定结合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学校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分和其他学科一样还是百分制的形式来体现。其原因有两个,首先是长期受以往评价方式的影响,已形成定势;其次是便于计算学生学期总分数。有人建议在评价时借鉴国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观察、日志、口头演说、建立档案、投票表决、小组讨论等等”[4]。还有人认为,“应该注意体育课程学习成果的特殊性,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学习结果评定是不应划分等级的”[5]。但是在目前情况下,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分等级是理想状态的评价方法,实际中却很难实现。可见,在评价方法上出现了分数、等级、评语、建立健康档案等多种方法的选择困惑。

1.3 评价方式主体不明确

在评价方式上,《标准》明确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于是便出现了尝试多种评价方式,实现评价的激励效果: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师生共同评价、家长对学生评价[6]。而在实践中,由于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概念的不清晰,评价指标混乱不明确等原因,虽然有人提出了学生自评、互评,但是还存在大量的操作性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2]。从理论上讲,评价主体多元化肯定比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主体评价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而且在《标准》中也有明确说明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很大困难,理论和实际的差距让广大体育教师感到非常困惑。

2  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评价的优化策略

2.1 评价内容权重由身体评价转向身心评价

体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降低体、技能权重,由身体转向身心评价应是主流。首先,在体能方面,体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1000m跑的快、立定跳远跳的远并不能说明体育课上的好,也不能够说明在体育课上获得的情感体验丰富,只能说明身体条件(主要受遗传主导)优于其他同学。在技能方面,虽然目前我国体育课还是以传授运动技能为主,但运动技术教学只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不是唯一目标,体育课程除了传习运动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育人。其次,几十年来我国的体育课程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学习活动被理解为是单纯的习得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活动,甚至把习得运动知识和技术技能当成是课程的唯一目标,没有把学生的体育学习活动看成是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过程,而是单纯地追求学生运动知识与技术技能量的增长,因此造成了学习评价中体、技能比例较高的局面。现在,已有不计其数的研究證明,参与体育活动的效果体现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纵观目前国内外,无论是注重运动技能发展的技能模式,还是注重理解能力培养的领会教学模式,其基本的发展原则都以身心发展为目的[7]。因此,从培养人的角度来看,体育学习评价也应向身心方面转移。再次,降低体、技能的权重,既能降低遗传因素在评价中的影响,也能鼓励那些先天身体素质不好的同学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综上,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时,应适当降低体能、技能所占比例,提高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方面比重,以评价为导向,让教师和学生还在高度关注体能和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心”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2.2 等级评价方法要更加科学

在体育课程目标多元化的今天,体育课除了锻炼体能、学习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促进身心健康、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而这些东西不能用分数来衡量,以分数制的评价方法已经明显不再合适。和国外相比,我国体育老师教授的班级和人数众多,建立档案袋、记录等评价方式往往流于形式,并不能从实质上评价学生。在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时,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把学生每次的评价都像体能、技能那样按条条框框去评分,在多维目标理念下你很难说出69分和78分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因此,在分数、等级以及国外如论文等多种评价方法中,等级评价目前更适合我国实际情况,如: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具体操作方法是,在体能和技能部分参考相应标准进行定量评价,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则进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評价相结合,最终综合得出一个等级评价。

2.3 评价过程实施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建议采用教师评价为主、教师和学生小组共同评价为辅的评价方式,学生小组是指由教师和班级选出来的班干部和体育骨干小组。理由如下:第一,评价方式多元化是大方向,但也不可盲目的多元化,如自评和互评。因为,除了体能、知识和技能外的其他方面的评价,没有相关标准,加上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对相关概念理解程度不一,很难做出统一、合理的评价;同时,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难免会出现私心、偏袒,会影响评价的公正,因此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8]。第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学历、阅历、对相关问题的理解等方面明显优于学生,教师进行评价能够做到相对公平、公正。第三,教师和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学习态度、课下锻炼情况等,由教师和班级选出来的班干部和体育骨干小组成员集体观较强,能够做到相对公平、公正。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评价素养是目前广大体育教师需要学习、研究的新问题,也是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观念下构建评价新体系所面临的新课题。

3  结语

学习评价环节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但也不能揠苗助长、好高骛远,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应该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通过评价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和锻炼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淡化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中来。

参考文献

[1] 汪晓赞,季浏,金燕,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27(4):3-4.

[2] 马晓.我国中学体育课成绩评定内容的演变与反思[D].聊城:聊城大学,2013.

[3] 李立峰,何俊.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考核评价方法研究[J].体育师友,2006(6):39-40.

[4] 盛晓明.中国、英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5] 管水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等级评定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7(1):55-56.

[6] 季浏.深化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关键[J].体育科学,2013,39(10):3-4.

[7] 汪晓赞.国际视域下当代体育课程模式的发展向度与脉络解析[J].体育科学,2014,34(11):5-6.

[8] 李新红,李富菊.我国中学体育课成绩评定内容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1(10):23-24.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三维目标体育与健康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