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融入高职生职业观教育研究

2019-06-11 11:15魏静静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改革创新

魏静静

[摘要]高职教育阶段如何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观对学生择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职业观教育过程中引入齐文化中人本主义、改革创新、兼容并包等先进的思想观念,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就业观,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研究过程中,筛选适当的文化史料融入就业指导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并对研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职业观;齐文化;人本主义;改革创新;兼容并包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42-02

一、职业观教育

在高职教育阶段,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非常重要的,对未来所谋求职业的认识、从业态度、对职业的评价、择业方向等有正确的认识,能帮助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快速实现自我定位,实现自我评估和岗位评价的统一。

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观有着鲜明的特点。他们往往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体的发展,忽略了社会价值观念;不能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在择业过程中个人对职业的期许往往得不到实现。虽然很多学校针对职业观教育开设了一定的课程,如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大部分教学环节是关于就业形势就业制度、职业选择职业技能鉴定等内容,就业环节操作指导多一些,职业观念教育很少。

二、文化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同时,他还特别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高职阶段正是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即将面对社会的最重要阶段,高校同时也是实现文化育人价值的主阵地。在校期间,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的职业观教育,对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职业道德塑造、职业态度形成、职业规划建设职业策略制定等方面起到思想引领作用。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多渠道促进大学生职业观教育,是知识传授和技能养成同等重要的工作。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思想和文化精髓指明了合格职业人应具备的素质。因此,齐文化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观教育对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并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齊文化与职业观教育的融合

(一)齐文化与职业观教育的契合点

1.齐文化中的“人本主义”观念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中,人本主义思想始终贯彻其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在齐文化中,桓公能以国家发展、百姓安康为首要目的,不计前嫌,重用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这本身就是重视人才、民本思想的体现。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管子,记载中,《管子.霸言》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同时还有“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管子·权修》)、“齐国百姓,公(指齐桓公)之本也”(《管子·霸形》)的言论的记载,也记录了有关“以人为本”的言论。在管子的治国理论中提出重视人才和国人的作用,治国理政要以国人为本。

“以人为本”放在高职学生职业观教育中是指“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在职业观教育中要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不能一刀切,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性进行指导,避免“有些人没事干,有些事没人干”。培养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大众的需要,看清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在对职业目标及发展方向进行定位时要坚持科学性、理性选择的就业观念。

2.齐文化中的“务实精神”

务实精神的本质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和策略。齐恒公时期,齐国刚刚经历了内乱,各方诸侯因土地和劳力的争夺而战,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外来侵犯更是加重了国家危机。春秋战国初期,奴隶制度开始崩溃,封建制度开始萌芽,面临时局艰难,百废待兴的局面,管仲制定了一系列的符合齐国国情的改革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使齐国发展成为诸侯之霸主。

在目前的很多调查中显示,高职学生在就业后频繁跳槽,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内在和外在原因后得出,学生对自身的评估与岗位的要求不匹配、盲目草率地选择职业是导致高跳槽率的主要原因。频繁的跳槽导致了职业不稳定性,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职业观教育中,要让学生深刻领会并秉承“务实精神”,制订切实符合自身和环境的就业方向和目标,避免过高或过低评估自已能力和岗位要求的状况。

3.齐文化中的“改革、创新精神”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齐国历史上共有三次伟大的改革:齐国初建,太公“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史记·齐世家》)、桓公重用管仲变革、威王重用邹忌推行法家政策。无论是哪一次变革创新,都为齐国蓬勃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正所谓“变则通”。

创新是一个人或团体不断进步的动力,而在校学生是最具有创新潜力的群体。在目前就业形势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部分学生的择业方向。《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是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各大院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并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将齐文化中“改革、创新精神”融入职业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成才观。

4.齐文化中的“兼容并包”理念

无论是太公对东夷人和商遗民采取的“因其俗、简其礼”,允许他们一如既往地生活,还是稷下学宫招揽饱学之士,开创百家争鸣之先河,都体现了“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包容的思想。也正是这种兼容并包推动了思想的开放和相互促进,进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要求学生解放思想,拓寬就业渠道和方向。在择业过程中,不要过多纠结于专业对口的问题。目前的工作岗位中,完全对口的岗位并不是很多。高校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多培养的是职业能力。在职业观教育中,要为学生传授“兼容并包”的理念、坚定学生择业信心,对各种工作岗位只要适合自己并且能力达到就可以选择。

(二)齐文化融入职业观教育实施

先进的齐文化博大精深,在学生就业观形成中有着指导意义,在教学中与相应环节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二年级为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每周2学时共32学时。齐文化优秀思想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在課堂中融入齐文化教学,用优秀的文化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职业观。在教学设计中,齐文化讲授内容共有7项,共8课时。在三年级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齐文化对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并通过在线平台收集学生顶岗实习体会,论述齐文化对就业指导起到的引领作用,让外在的文化内涵内化为个人观念。

四、教学效果分析

为更好地掌握齐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观教育的效果,研究者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发出1380份,收回有效问卷1224份。其中有51.62%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规划,并表示会根据工作情况进行修正.完善。在关于为人职做了哪些准备方面(多选),80.29%的学生选择了工作方法、工作态度,61.95%的学生选择了职业道德,52.27%的学生选择了创新创业意识。在关于齐文化中“变革.开放、包容、进取、务实”的思想是否对个人职业观产生影响的问题中,94.37%的学生选择了有很大影响或有一定影响。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收集分析结果得出,齐文化融入教学对学生的职业观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能帮助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修正偏离的择业观念,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个,人综合竞争力。

五、问题与整改方向

在研究过程中对齐文化的授课内容进行选取时发现,史料记载量庞大,原始资料都是古文,系统的筛选费时费力。同时,受限于授课教师的文言文水平,筛选速度较慢。如全部借助于现代的研究文献,对同一方面的研究会因掺人作者个人的倾向而有些微差别。所以在对资料选取时,要谨慎、认真,多方参考,选取最真实的史料。同时,由于课时的限制,齐文化的教学内容不能过多,要选取最具有代表的史料。

参考文献:

[1]陈秋明.文化育人的独特价值[N].光明日报,2017-01-19.[2]梁娟娟.齐文化与齐人性格的形成[J].管子学刊,2004(4).[3]刘洁.齐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山东青年,2017(3).

[4]任重.管仲与齐文化[J].管子学刊,1999(4).

[5]杨东.当代大学生就业观现状及培养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11).

[6]张斌荣.试论齐鲁文化的创新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改革创新
人本主义视角下以集体为中心的班级管理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对待中职学生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经管类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改革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高校教学秘书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