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一体两支点”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9-06-11 11:15耿飞田崇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耿飞 田崇峰

[摘要]在教学改革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组,紧扣职业和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四段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摒弃学科体系束缚,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以“四段模块一体化”课程为主体,以“导师制项目”和“学生工作室”为支点,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落实到人才培养中去。以行业和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大赛为依托,将专业课程工作过程化改革成果落到实处,并作为检验课程改革成果的依据之一。“嫁接”项目到教学中,承接校内外具体项目,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创业创新意识,体验实战中的岗位工作过程。

[关键词]工作过程“一体两支点”;课程改革;数字媒体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079-03

一、绪论

在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陶行知博物馆里,保存着一份陶行知先生的手稿,它记录了陶先生的一段话:“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例如,种豆,则种豆始终一切应行之手续为一课。每课有学理,有实习,二者联络无间。然后完一课即成一事,成一事再学一事,是为升课。自易至难、从简人繁,所定诸课,皆依次学毕,是谓毕课。定课程者必使每课为一生利单位,学生毕一课,即生一利,毕百课则生百利,然后方无愧于职业之课程。”这里陶先生所说的是“一事之始终”的“一切应行之手续”,就是对工作过程的解读,其内涵意义是非常明确和清晰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理念的源头,陶先生只是没有明确地使用“工作过程”这四个字,直到1996年德国人才给予了工作过程一个精确的定义:所谓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一般来说,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课程内容如何选择,二是课程内容如何排序。第一个问题即针对不同的专业体系和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内容,第二个问题指的是课程内容如何结构化来便于传递。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基于学科知识结构系统地排序知识,追求知识的范畴结构、内容、方法、组织以及理论的历史发展,这样排序的课程,本质上是基于知识储备的课程。形象地说是在盖一个知识的仓库,所追求的是仓库里的每一层、每一格、每一个抽屉里放什么知识,所搭建的是一个堆栈式的结构。但是存储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传统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只教会了学生如何存储知识而不会在实践工作中应用知识,只教会了学生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而不会基于工作的学习。在人的职业生涯中,应用知识远比存储知识更重要,学生在工作中的学习时间远大于在学校中的学习时间。因此,相对于存储知识的课程范式,一定存在着一个应用知识的课程范式。国际上把应用知识的教育称之为行动导向的教育,把与之相应的应用知识的教学体系称之为行动体系,也就是做事的体系、工作的体系。这就意味着除了存储知识的学科体系,还应该有一个应用知识的行动体系,换言之,还应存在一个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内容的排序方式。基于行动体系的排序结构,就是工作过程,它所关注的是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按照工作过程排序的课程,是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关注的是做事的过程行动的过程。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沿用以知识为中心构建的学科体系课程,以是否完成知识的积累作为是否达到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高职院校开展的模块化、项目化等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试图通过增加实践操作的教学,完成某一特定生产任务来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模块化或项目化的教学过程仍然是从知识学习到实践操作,同时学校安排的操作训练与企业工作过程通常是不相关的,或是肢解了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单独进行实践操作。

鉴于此,我们团队针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点,分析了此专业的所能从事的职业,每个职业所包含的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每个知识点对应的课程,采用多位教师共同授课的方式,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摒弃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使知识和技能的组织体系更适合职业教育,打破了学科体系下的知识存诸的有序性,强调的是在具体职业、具体岗位下,如何使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更为有序。与此同时,并行开展“导师制”课程和工作室创客组织,采用“重点培养、以点带面”的形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

(一)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组,紧扣职业和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四段模块一体化课程體系

第1阶段:专业基本能力形成阶段(第1学期)。学生进入基础教育公共平台,主要进行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以及专业基本能力。

第2阶段:岗位核心能力形成阶段(第2.3.4学期)。依据就业岗位群,进行“电视摄像”“电视编导”“非线性编辑”“动画设计”“商业插画”“版式设计”“影视特效”“三维设计”等方向模块分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轮岗,培养职业岗位核心能力。

第3阶段:岗位综合能力形成阶段(第5学期)。本阶段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三个学习情境,分析其具体职业、职业中的岗位、岗位中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及其对应的课程,形成了具体的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单元。

第4阶段:岗位应用能力形成阶段(第6学期)。本阶段学生将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是由“准职业人”向职业人转变的最关键阶段,体验基于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

(二)摒弃学科体系束缚,围绕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集中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

在“岗位能力形成阶段”设置三个学习领域,分析每个学习领域所包含的具体职业,如“平面与三维设计综合实训”学习领域有“平面设计师”、“三维设计师”“后期修片师”等职业,在实际工作中,每个职业可能做某一件工作,从事某一个具体岗位,而不同的岗位的工作过程、所需知识点和相关课程也不相同。打破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束缚,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方案引入课程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方案,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成就感和职业向心力。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技术工作过程课程改革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参赛经验与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