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及对策分析

2019-06-11 11:15赵艳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3期
关键词:表现大学生对策

赵艳霞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形成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社会的发展进程存在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这一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交流、搜索、查询等丰富实用的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目前阶段,很多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同时也出现了有违道德的失范行为,甚至存在违法乱纪行为,并且逐渐朝着新的社会问题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课题。对此,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7-0164-02

当前阶段,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所具有的功能性为大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但由于网络自身所特有的虛拟性及隐蔽性,且缺乏完善的道德规范及法律约束,很多大学生在享受网络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偏差,导致思想和行为的异化现象,出现网络失范行為,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的犯罪行为,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利影响,进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进行深入的分析成为必然。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随意浏览不良信息的失范行为

由于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在网络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在网络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在广泛传播,而这些内容中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对道德观念不强却好奇心重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着明显的吸引力,对有害资源进行随意的浏览成为让学生形成不良行为的诱因之一,致使其缺乏定的道德观念。同时,对青少年缺少必要的性教育,致使大学生对关于性的知识较为匮乏,对性的理解也较为肤浅,这就使隐蔽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网络信息成为学生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这些信息中包含很多不良信息内容,对学生正确的认识存在着误导作用。

(二)网络社会公德意识弱化

在诸多网络失范行为中,表现较为明显的就是网络社会公德意识弱化的问题。网络社会公德意识弱化主要是由于在网络生活中的约束力较低,能够对社会中道德标准约和法律规范对网民必要的约束力进行削弱,进而为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提供空间条件。而网络社会公德意识弱化主要表现在发布恶意虚假信息、恶意欺诈信息以违背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网络行为。

(三)网络犯罪行为时有发生

众所周知,网络技术具有明显的高科技性特征,而处于学校中的大学生心智相对不够成熟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诱导,做出违反法律规定和道德规范的不良活动。在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中关于违法犯罪的行为主要以对他人的人身攻击、网络病毒制的造及传播以及网络黑客行为为主。这些网络黑客及病毒制造、传播行为会对其他计算机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他人隐私信息的泄露,从而造成对他人网络合法权益的侵犯,而“网络暴力”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失范行为,发布攻击性言论,主要以对其他网民的侮辱、谩骂行为为主,甚至会延伸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对当事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主要成因

(一)大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

现阶段,大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多是处于校园中这一相对安逸的环境中,对社会的复杂性以及是非的分辨能力缺乏一定的认识,对有害信息缺少必要的辨别能力,导致其心智很难实现快速的成长,进而在大学时期对这一问题的表现则更为明显,致使其很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信息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对其身心健康发展存在着阻碍作用。同时,由于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赞美,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可以得到一定的满足,这进一步降低了大学生身心成熟的速率,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提升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

(二)网络道德规范不完善

不够完善的网络道德建设也是大学生出现网络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问题主要以多元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弱化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为主。首先,由高雅和低俗、民族和世界、强势和弱势等不同文化潮流的相互融合所组成的多元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弱化作用,促使网络环境中缺少必要的主流意识形态,使很多大学生容易现如迷茫的状态中,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甚至价值观的正确建立产生影响。其次,由于高校的教育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等方面,缺少必要的思想整整教育,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教育力度不强,特别是现阶段的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尤为匮乏,致使很多大学生缺少对行为后果和责任方面的关注。

(三)网络法制建设滞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使传统的法律法规已经很难满足现阶段网络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对法律内容的探究可以看出,对网络领域的覆盖范围不足,对网络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使网络法制的建设进程产生了明显的滞后性,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真正地认识到部分行为的不良性及严重性。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行为的纠正,对网络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也存在着不利影响。

(四)网络发展自身的特殊性

网络发展具有开放性以及虚拟性特征,存在着明显的不真实感,并确其发展速度较快,使以往对网络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很难实现长时间的适用,从而增加了对网络环境的管理难度。具体地说,网络的快速发展与网络法制建设的滞后增加了网络的监管难度,使网络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更多的实践论证来实现。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决定了网络中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内容,这些内容难免良莠不齐,增加了对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制约作用,对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不利影响。而网络的虚拟性特征为大学生提供了伪装的条件,无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形成有效的约束,不利于大学生良好网络行为的养成,加剧了网络的失范行为程度。

三、应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对策

(一)完善网络立法,监管大学生网络行为

通过对网络法律法规的完善,能够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管和引导,以实现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纠正,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根据现阶段网络社会的特性和大学生在网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建立及补充,对网络中的虚拟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填补以往未覆盖到的空白领域。(2)强化网络执法队伍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网络执法对已经很难满足网络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对网络环境的规范及优化,应该加强对网络执法队伍的建设工作,并组建具有针对性、多样性的专项网络执法小组,明确各自的职责,不仅可以对网络失范行为进行管制,还能够有效打击网络违法行为,从而为公民在虚拟世界中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大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力度

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的遏制,各高校应该不断加大对网络道德的教育力度,从而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正确引导,增强大学生的大的责任感,帮助其完善自身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身的网络行为进行规范。(1)增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技能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重要途径,所以增加对教育师资的投入,将网络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体系,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资源和校园特色增设关于网络道德的教育课程,为大学生良好网络道德观念的形成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在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注重对学校课程设置进行深入的优化。(2)对网络道德教育内容进行创新。在高校增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该从国情出发,注重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以及科学性,丰富并扩展关于诚信、品格、互联网知识、正确网络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实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3)落实网络道德教育模式。高校可以将网络道德教育与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网络道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教育形式化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和实践,从而增强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提升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此外,各个网络道德教育教师应该注重对自身教育观念的转变,结合新时期、新环境调整定位,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家長指导并监督大学生文明上网

为了实现对大学生网络示范现象的全面改善,除了需要完善网络法律法规、设立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还需要家长监督并指导大学生文明上网。(1)学生家长应该注重自身互联网知识基础的提升,对互联网进行积极的互动,将我国优良的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互联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对以往文化反哺的状况,化被动为主动,将家庭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加强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能够提高家长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的了解,有利于对大学生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的掌握。同时,还需要注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与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进而增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效果。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科技与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以教育为主,通过科学有效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等能力,对社会和科学技术的稳步前进存在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群体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加大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探究力度,重视对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教育及引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进而为我国社会及科学技术的稳步前进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剑芬,饶恒.行为学视角下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16-19.

[2]夏梦颖.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规制初探[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91-194.

[3]刘鹏.浅析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J].北方经贸,2013(3):175-177.

[4]陶韶菁,王功敏.关于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和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7):107-109.

猜你喜欢
表现大学生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走,找对策去!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