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2019-06-11 06:30李新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践

李新华

摘  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衡量人才发展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能力的“应用型”始终是人才培养关注的重要和难点。广东海洋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着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突出人才的“海洋”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扩展多样化实践路径,研讨并建立“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以便为培养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應用型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应用型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244-02

1  “应用型”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的背景

1.1 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与2007年国家教育部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的意见》1号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号两个文件以及《普通高等学校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实施方案(草案)》、2008年《全国高等学校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梳理教育部颁发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规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发展和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学生能力的“应用性”始终是人才培养关注的重要和难点。

1.2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群众体育蓬勃兴起。1993年天津体育学院率先创办了社会体育专业(专科);1994年原国家教委批准试办社会体育本科专业,至2014年有249所高校招收社会体育本科专业,成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专业之一。专业快速发展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不清;课程设置体系不全、特色不足、实践比例偏低等缺点。针对此,教育部将《社会体育专业》更名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进一步凸显专业技能的应用性。

1.3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背景

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作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方向之一,在国家体育强国战略、海洋经济战略的相续实施,为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2014年,国务院第46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正式将体育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并指出,要依托江河湖海等先天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具有区域地缘优势的特色体育。体育与休闲学院正是在此背景下,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特色,全面发展”优势,积极调整培养目标与学科发展建设方向,以《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为导向,在学生培养与学科发展方面主动契合社会需求,创新滨海体育休闲人才培养路径。

2  滨海体育休闲体育人才培养

2.1 培养目标和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体现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居核心地位。经过反复论证与调研,将“应用型人才”作为“滨海体育休闲”人才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线,深化教改为支撑,梯队建设为保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培养途径为措施。

2.2 滨海特色课程体系构建

利用沿海地区滨海体育的资源优势,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兼顾课程体系的逻辑性、合理性。逐步形成相对统一的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并按照合理的课程类型协调分布,形成滨海体育休闲特色的课程体系:“游泳—救生—潜水—专项训练”。

2.3 形成“教学—技能培训—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具备滨海休闲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全民健身活动的指导咨询等能力,并获得相关资格证书;通过加强专业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学习、实习训练和创新实践等措施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初步形成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理论+技能考证+专项训练+创新实践。

2.4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实践教学工作,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岗前培训—岗位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总结与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完成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到人才就业的“产学研”构架。

2.5 职业资格培训

2011年4月获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其中游泳、救生、潜水是主要培训内容。通过职业资格培训,完成课堂教学与社会职业资格需求的对接。引进红十字会救生培训基地,加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

3  研究方法与实施方案

3.1 主要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电话访谈,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数理统计,作为本次研究的理论支撑。根据前期积累的“实地考察—企业回访—基地挂牌”一系列的实践,对学生、企业、市场、学校各方面进行综合衡量,适时调整学校教学计划,征求学生意见,积极动员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总结和推广。

3.2 实施方案

(1)加强实践教学辅导。首先在课程教学环节认真指导学生,切实提高学生的教学指导能力,增强其信心;其次,鼓励学生参与体育场馆内部相关的课外辅助以及体育赛事活动的组织与编排工作。

(2)增加实训选修课程。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院校首先把实训选修课程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如:健身指导员、运动营养师、拓展师等实训课程。

开拓实习基地,共建教学实习基地并初步形成“校企实习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梳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实习的方式方法,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遴選出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相一致的重点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科研—评价”等关键性环节中共同参与、共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深层次合作。由此组成教学实践体系中的必修环节。

(3)搭建教学实践体系辅修环节。在拓展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利用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奖学金,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程参与到实习基地建设的寻找、联系、洽谈、筛选等关键环节。扩大基地的建设范围,创造更多锻炼机会,改变实践平台的人员组成。

(4)校内教学(水上)助理教学工作开展、效果反馈与指导。校内的公共水上课程,安排具有良好水上技能的学生参与到水上助理教学的工作中,一名主讲教师带两名学生,学生根据授课内容提前写好授课教案,学生通过观摩、模拟教学、辅助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授课、教案的写作等进行指导与评价。

4  主要成果体现

4.1 实习基地的建设

先后与国家体育总局三亚水上训练基地、茂名放鸡岛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吴川鼎龙湾水上乐园、湖光岩管理局、玛珥湖高尔夫有限公司、深圳七星湾游艇俱乐部、簨寮湾游艇俱乐部、广州南沙游艇俱乐部等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共建协议,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科学布局、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平台,共集中安排各类实习1000多人次,切实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广州长隆”实习基地初步形成“岗前培训—岗位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总结与提高”的实践教学模式,初步完成从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到人才就业的“产学研”构架。

4.2 职业资格培训中心

2011年4月基地获批以来该院先后进行7批次的培训工作,其中,2011年培训了游泳救生员193人,游泳社会指导员33人,共计226人,有11人未通过测试,合格率达到99%。2012年培训游泳救生员28人,游泳社会指导员30人,共计58人,有12人未通过测试,合格率达到80%。2013年培训游泳救生员71人,游泳社会指导员27人,共计98人,有10人未通过测试,合格率达到89.8%。2014年游泳和游泳社会指员共培训227人合格209人。4年以来该校共培训609人游泳社会指员和游泳救生员,平均每年达到152人。每年按计划完成各项培训工作。

2014年,中国红十字(广东)水上救援队广东海洋大学湛江培训基地在广东海洋大学成立,一年以来,已经进行两期培训,共有78名学生参加训练并参与公益服务。

4.3 围绕“应用性”目标

结合学校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构建“课程建设—实践体系构建—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应用能力培养体系。

通过积极开拓实习基地、搭建教学实践体系辅修环节等方案,并将实践教学与校内体育教学、课外活动、校内群体竞赛工作相结合,使实习管理更加完善,初步建立了实习的评价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的常态化并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学生应用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4.4 拓展师生的实践机遇、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寻求与把握提升实践技能的机遇,提高师生实践技能,如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师生共10人参与了公开水域10km游泳比赛的场地勘察及比赛期间的安全维护工作,得到世界泳联的高度认可,2015年5月,师生5人参与了中科院西沙海洋环境的勘察活动,主要负责水下环境的勘察工作,得到中科院科研究团队的一致认可。

在实践中摸索、凝练、推广与传承。坚持“送出去”“引进来”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在加强对滨海休闲体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同时、提高了该校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过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施俊华,曹卫,曲进,等.滨海体育休闲人才培养的演进与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30(1):102-104.

[2] 何成莲,曲进.我国滨海体育休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70-73.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践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