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自然灾害研究

2019-06-11 10:19王虹波
山西农经 2019年2期
关键词:自然灾害黑龙江

王虹波

摘 要:通过方志资料,重点研究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发现这一时期每年都会发生水灾,危害最大;其次是雹灾,受灾地区广泛;然后是旱灾和虫灾;鼠疫、风灾和霜冻灾害相对较少。

关键词: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自然灾害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2-005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的最东端,纬度较高,气候偏寒,冬季十分寒冷。河流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3大水系。近代混乱的政治局面和军事斗争加剧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移民开垦,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通过对东北方志资料的认真查阅梳理,对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

据资料统计,这一时期也是黑龙江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尤其水灾和冰雹频繁发生,旱灾和虫灾次之。黑龙江地区气温偏低,低温冷害和霜冻灾也时有发生。下面按照灾害种类介绍这一时期黑龙江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

1  水灾

通过对黑龙江省方志资料的查阅统计,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省水灾发生最多,4 a共有21个县受灾,被灾面积广。

1945年8月之后,宾县、克山、北安、安达、巴彦和伊春6县市区受水灾,是4 a间水灾最重的一年,农田、房舍和人口伤亡惨重。其中宾县灾情最重,农田绝产大约4 000 hm2。北安市连续降雨两个月,洪涝十分严重,减产1/2。安达县80%的农田被水淹没,绝产50%。

据方志资料记载:“1945年克山县水灾,人民政权建立后,十分重视安抚饥苦难民工作,将收缴的敌伪粮食、食油、白酒发放给40 000多饥民。发放给县城居民的救灾物资有高粱米8 300 kg,小麦11 575 kg,白酒10 000 kg,豆油297 500 kg,面粉261 000 kg。救济了贫困市民,稳定了人心,使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1]。帮助灾民解决了灾后生活问题。

1946年是水灾发生最少的一年,王常、饶河和望奎3县都被灾,王常县灾情最重,农作物绝产大约6 000 hm2,饶河农作物也损失大约66.67 hm2,减产四成。“望奎县政府对遭受严重水灾的通江、膝围和灵山区的群众发放赈济粮341.5 t”[2]v

1947年,有5县受水灾,林甸县受灾较重,农田破坏严重,有20 000多人口逃荒流亡。瑷珲和伊春降雨较多,民房和道路交通严重受损。

1948年也是水灾的重灾年,共有6县被灾,其中讷河、巴彦和尚志灾情最重。“由于连续大雨,致使泰安(现马延乡固安)苇河、乌吉密遭受洪涝。被灾面积达1 900 hm2左右”[3]。

1949年仅有王常县被灾,“全县降大雨,牤牛河水出槽,沿河村屯被冲坏房屋10 500多间”[4]。全县大雨冲毁房屋上万间。王常县先后在1946、1948和1949三年受灾,是解放战争时期水灾发生频率最多的地区。

2  雹灾

资料显示,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雹灾发生次数、被灾地区和危害程度几乎是4 a间災情最重的一年,被灾地区竟达到21个县,与众灾之首的水灾一样多。

灾情集中发生在1948年和1949年,灾情严重。1945年没有记载,1946年仅有海林一县被灾,灾情相对较轻。1947年有巴彦、呼兰和牡丹江3县被灾,尤其牡丹江灾情较重,受灾667 hm2。

1948年被灾7县,其中“巴彦、木兰、尚志、宾县和呼兰农田被灾农田高达万亩至几万亩以上,农作物损失惨重,几乎绝收”。方志资料所载的灾情令人不寒而栗,桦川县志所载“苏家店、拉幺街一带突降冰雹,最大的9.5 kg,大豆叶全被打光,小麦、玉米只剩3~4成,受灾庄稼大约4 770 hm2”[5]。呼兰县志“十二区分别于5月15日、6月18日降雹,雹最大如碗口,4 267 hm2庄稼受灾”[6]。对农作物和人畜都是危害极大。

1949年灾情最重,10县遭受雹灾。呼兰地区最严重,“大用、康金、长岭、杨森等区分别于9月3日、5日遭雹灾,受灾地约6 667 hm2”[7]。

3  旱灾

旱灾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三类常发灾害,共有13县被灾,1945和1947年没有雹灾记载。旱灾主要发生在1946、1948和1949年。1946年夏旱严重,牡丹江和望奎两县发生旱灾。1946年桦川超过40 d未雨,旱象严重。1948年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春旱严重,“被灾面积达到3 333 hm2”[8]。1949年灾情最重,牡丹江春夏雨水稀少,“自春耕起至9月未降透雨,大豆结角少,谷子只吐半截穗,玉米没有粒子。受灾面积1.5万hm2,只有2~4成的收成”[9]。尚志春旱严重,“全县普遍没有降雨,烈日炎炎,持续50 d左右,土地旱成大裂缝,大小河流部分干涸。据统计,水田作物旱死2 560 hm2,旱田作物旱死8 221 hm2”[10]。中共政府一般春旱都会组织生产自救,接济籽种助春耕,对无粮农民发放赈粮等。1949年,“勃利县遭到两个多月大旱,全县动员30 000人,2 000余辆大车参加抗旱,打简易井554眼”,中共政府千方百计实施救助。

4  虫灾

虫灾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相对频繁,主要集中在1948年和1949年,共有12县被灾,其他年份没有发生,资料没有记载。1948年巴彦、桦川和木兰3县被灾,木兰虫灾最重,被灾农田达4 hm2。1949年是虫灾的重灾年,巴彦、桦川、木兰、阿城、尚志、汤原、大庆、安达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9县被灾,灾情十分严重,其中木兰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虫灾最重,木兰虫灾达到3 800 hm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2 133 hm2。可以看到巴彦、桦川和木兰在这两年都发生了虫灾,是发生虫灾频次较高的3个县。

对于虫灾,政府一般会组织农民捉捕,积极抗害。1948年5月,桦川“中部各区发生严重虫灾,受害面积达4 000 hm2,悦来区仅谷大、堆峰里两屯受害庄稼就有1 000 hm2。县、区人民政府积极组织农民捕虫,悦来区在大堆峰北头挖了一道5 km长的壕挡虫”[11]。同年,安达县“农田遭受虫灾,受灾面积达2 900 hm2。政府组织人力捕杀,秋后受灾农田减产4成以上”[12]。政府积极组织生产自救的帮扶,1948年6月,“克山县农作物遭受虫灾,风灾和雹灾。人民政权领导群众进行自救,给较困难的河南、北联西区黄豆种13 700 kg,组织群众补种,毁种1 650 hm2农田,减轻了灾害损失”。但是虫灾还是很完全难铲除,农作物破损较大,被害虫吃过的作物几乎无法生长,大大影响农作物的收成。当时的生产技术有限,只能用最原始简单的方式处理,在捕杀虫害的同时,有时也会对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所以抗害程度有限,一旦遇上虫害年,人们就忙于在田地与其斗争,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能保全下来的庄稼还是微乎其微。

5  其他灾害

解放战争时期,除多发的水旱灾、雹灾、虫灾外,鼠疫、风灾和霜冻也有发生,但相对较少。这一时期,主要是1946年,鼠疫在哈尔滨市郊流行,其他时间没有瘟疫记载。市政府卫生局召开防疫工作会议,成立防疫工作队,全市开始注射预防鼠疫疫苗。11月8日松哈地区鼠疫联合防疫委员会成立,市长刘成栋为主任委员。相对于1946年吉林地区的瘟疫而然,黑龙江在解放战争时期疫灾资料记载较少。此外,1948年巴彦地区遭受了霜冻灾害,缺粮者以豆饼、野菜为生。1949年大庆遭受风灾,粮食减产四成。

6  结束语

解放战争时期,黑龙江自然灾害中水灾发生最多,同时雹灾也是比较多,旱灾、虫灾、鼠疫、风灾和霜灾都有发生,其中1948年和1949年是多灾并发的重灾年。由于战乱,这一时期的灾害救济资料较少,零星记载的都是中共政府的救济和民间义举。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主革命斗争中,克服战争军需困难,建立了各解放区的救灾委员会和衛生防疫组织,积极领导抗灾。千方百计筹措赈灾物质,进行生产自救,使灾情得到缓解,政府的救济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中共的惠民政策让人们在战乱年代有所依靠。这些救灾委员会和防疫组织的建立也为后来新中国减灾、防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克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克山县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望奎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望奎县志[M].1989.

[3]尚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尚志县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4]王常县志地方编纂委员会.王常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5]桦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桦川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6]呼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呼兰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4.

[7]呼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呼兰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4.

[8]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118.

[9]牡丹江市志编审委员会编纂.牡丹江市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

[10]尚志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尚志县志[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90.

[11]桦川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桦川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12]安达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安达县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自然灾害黑龙江
国画《五福临门》
羡慕等
获奖名单
三年困难时期的背景原因分析与思考
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
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
铅笔长高了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