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延伸”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施策略

2019-06-11 07:28褚晓玲
华人时刊·校长 2019年4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教师教学

褚晓玲

“拓展”指开拓、扩展;“延伸”指延长、伸展。前者强调宽度,后者则强调长度。《教育原理》明确要求,教育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即拓宽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丰富体验,深化认知,运用已学在想象和实践中感悟更多,开启生命智慧。其实,这和孔子“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博学于文”(《述而》)、“举一反三”,“闻一以知十”(《公治长》)道理一样。现代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不难看出,拓展延伸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它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带着知识走进生活和社会,研究现象,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今后学习生活打下扎实基础。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浅谈“拓展延伸”在地理教学中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一、拓展延伸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科内需

无论课前预习、课后巩固还是课外活动;无论学生自主学习、相互探讨还是读图识图、活动展现等,都离不开“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其作用主要有二:

1.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内容主要以概括性、规律性语言为主,这就使学生在学的时候感觉抽象而难以理解。拓展延伸可以解决学生困惑。如《世界的气候》这部分,关于气候含义,课本只说了两个要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感性,用比较天气的方法理解、掌握。对于全球气候的地区差异,课程标准明显降低了教学难度,只要求学生从图上认识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则无要求。因此,这节课的拓展延伸,可以利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多角度认识全球气候分布,让学生从图中认识、理解全球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对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则可以通过展示气候特征介绍图,使学生分析不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从自身体验出发,说出不同季节人们穿衣、饮食以及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同,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如此,课堂教学就变得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学生也会学得有滋有味。

2.提高读图实践能力

地图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学习中,学生存在无法正确识图和及时获取信息的问题。拓展延伸,利于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实践的能力,对学生发展终身受益。以《地图的阅读》为例,这节课的难点是通过读图、绘图认识地图三要素及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选用地图。采用拓展延伸,既利于难点突破,更能锻炼提升学生用图的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模拟一次野外活动,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利用地图导游,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地图作用,学会正确用图,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科学的探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延伸在当下地理教学中的主要缺失

拓展延伸虽然为施教者重视,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因理解、设计等方面的种种偏失,极易形成教学误区。归纳起来,主要表现有五:

1.脱离文本内容

拓展延伸环节选用的资源不能仅仅是材料的堆砌和知识的重复叠加,应做到精准典型、联系文本,与文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给学生启发和领悟。同时,拓展延伸应有的放矢,切忌盲目随意,忽视教学目标。然而,有些热闹的课堂,只偏重于吸引眼球、活跃氛围,实质没有主旨,知识的重点把握不当。以七年级《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为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地图,掌握汉、英、法等语种的主要分布区,而有些教师选用的资源是各国语言的语音播放,让学生了解各国语言特色,浪费了课上时间。这样的地理课看似“有拓展延伸的参与”,却不尊重教材目标和教学重点,是无方向的拓展。这和“新课标”中“教师以其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地理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地理的积极性,从而丰富地理课程的内涵”,是背道而驰的。

2.流于低效重复

主要表现为拓展延伸仅就课本展开,缺乏创新,老调重弹,从视角、内容、应用性还是解决方法上看,和课本活动题要求基本相似,与教师对知识点的分析、解读基本相同。以《大洲和大洋》为例,教师常将课上拓展延伸设计为填图游戏,即学生“一笔画世界”,把各大洲大洋一笔画出方位,标注出名称。其实,这样的拓展延伸看似紧扣课本,巩固了课堂知识点。然而仔细揣摩,其实质仍是知识的一种复制,并不能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也不能拓宽视野,流于单调低效。

3.不能明确重点

纵观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依然存在片面追求形式现象,拓展延伸没有明确目标,重点把握与解决不当,缺乏对课本本身的深入探究,单纯地“为拓展而拓展”。如我听《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老师带领大家学完后便提出:“降水量如何测量得到?”然后是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出示降水量测量图、视频文字。乍一看,这节课围绕课本、讨论热烈、教师准备充分。事实上,这种拓展延伸偏离了教学重点,背离了原定目标,耽误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4.素材过于陈旧

新课程对地理教学、素质发展和培养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教学要求、手法、设施的更新,过去的素材已不能适应或满足学生學习需要。拓展的素材必须有所变化,与时俱进。以笔者所听《发展与合作》为例,这节课的重点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国际间合作,其拓展延伸主要让学生搜集世界上主要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资料,说明他们的环境、发展状况及作用。然而在教学指导中,选用的却是2009年统计的“部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向学生展示的也是多年前的图片。这样的素材不仅陈旧,不能体现时代特点,更背离了新课改要求,容易让学生误解,科学性值得质疑。

5.脱离实际水平

教师在设计、开展拓展延伸时,往往忽视学生在个性养成、生活阅历、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不能很好考虑不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疑问点和能力值,常一视同仁、千人一面,机械地主宰拓展延伸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如《美国》一课,教师在给出“美国的地形图”“美国的气候图”“美国的农业带分布图”后,便提出问题:“分析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和棉花带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其实,“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原因”才是这节课的难点,教师没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拓展延伸,更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实际,缺乏分层次的方法指导,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三、拓展延伸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拓展延伸从时间(课前、课内、课后)、主体(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内容(基础知识型、联系生活型、拓宽视野型)等维度看,呈现出不同类型和具体要求。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其不同,针对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学生个性化认知水平与心理特征,因势利导,温故知新,举一反三,将图上与文本信息结合、复习旧知与感受新知结合、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结合、书本知识与野外实践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策略有:

1.基础扩充法

教学中,教师应紧密结合教材,巧妙添加基础性知识,补充基本的方法规律并进行巩固训练,使学习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对知識的理解和运用。如《自然灾害》教学,笔者这样设计拓展延伸:阅读图文资料(“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问答问题(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类型;各种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地区;分布原因;表格填空)。这种对已学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正是为了使学生易于掌握,拓展视野、激发学科兴趣。

2.绘图分析法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可以将所学知识清晰明了地表现出来。”这便于学生准确直观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提升观察应用地图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际上,读图分析能力对地理学习有着直接影响。在《气温和降水变化》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就最适合组织学生查阅《地方志》等资料,收集本地月降水和气温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进而分析归纳本地气候特点。事实证明,这样不仅避免了学习的重复低效,更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其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3.视频观察法

施拉姆说,“人们一生中经常看电视的原因首先在于它提供消遣的能力,其次才是它提供知识性内容。”初中地理课堂运用视频资源,在带来趣味的同时,也是对地理教学的有力补充,尤其拓展延伸环节,运用得当不仅能突出重点,更能实现声、形、色、文的完美统一,有很强的教育优势。这对丰富课堂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开拓学生思维和培养思想道德品质、审美素质、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这样设计《自然灾害》的拓展延伸:分组搜集2010年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播放相关新闻视频;学生集体合作,整理新闻报道,完成学习成果;角色扮演,体验工、农、商等对灾害的心态;小组展示交流,归纳防灾减灾办法。这样既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防灾减灾意识,更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必须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4.活动实践法

初中地理新课标提倡在教学中改变只从书本到书本的单一教学模式,要尽可能使书本知识与学生可感的真实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联系,注重在实践与应用中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如《长江》这课拓展延伸可以这样设计:分组搜集该河流变化的资料,初步了解其变化的主要原因;组织学生定点、定时观测河流,记录水位、水色等,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这些收集数据、事实、事例的课外活动、寻找、查阅、选择、摘录、分析的过程,对学生形成“获取信息、探索问题的素养”至关重要。

5.热点聚焦法

地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新动向和新发展,以新的知识和信息开阔学生的眼界。”在地理科学、社会经济和各类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重大事件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想和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收集一些最新热点材料来充实教材,将热点事件引入课堂,使学生更好地关注世界与社会的变化,适应地理学科培养与时俱进人才的要求,达到拓展延伸目的。如《环境污染和防治》一课,拓展延伸可围绕《无极》影片中青山绿水画面和我们生活环境组织讨论;《自然灾害》这课,也可与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结合起来进行总体设计。

在教学论开山之作《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明确指出,教学主要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毋庸置疑,拓展延伸作为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顺应地理教学改革探索的要求。在新课堂改革背景和不断变化进步的今天,它必将显示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镇江市丹徒区支显宗学校)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