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

2019-06-11 05:31刘颖方湖柳刘帅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经营方式产业化农户

刘颖 方湖柳 刘帅

摘要以临安1 325个农户为样本,通过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重点分析了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模式是影响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重要因素,与未参加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更倾向于采取产业化经营方式。此外,研究还发现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占比、农业技术培训、信贷获得等因素也将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产生促进作用。最后,从创新农业组织形式、提升农户文化程度、创造良好农村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组织模式;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3-024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3.074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渐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1-2]。得益于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农户收入水平也随之有了显著提升,但仍旧面临农产品生产成本攀升、国内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农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诸多不利因素,加快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发展模式显得至关重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训机制,并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为载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目前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组织模式是带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3];把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外部经济内部化,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4];农业市场化程度、经营规模、投资力度、合作组织及利益分配机制这五大因素影响产业化发展进程[5];未能准确认识农业产业化,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市场建设的不完善,利益机制和信用约束机制之间关系不协调同样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6]。

已有研究成果为笔者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不足:通过模型定量分析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影响的文献较少,分析方法也相对笼统。鉴于此,笔者结合实地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差异,以期为提升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提供有益借鉴。

1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笔者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临安抽样调查,数据涵盖临安13个乡镇、5个街道、共计1 325个样本農户,主要统计指标包括个人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家庭特征(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占比、非农就业占比等)、经营特征(农业技术培训、信贷获取、土地经营规模等)。

表1描述的是不同组织模式下,农户产业化经营特征的差异,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1可以看出,农户并不倾向于加入农业经营组织,参加“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组织的农户仅占15%左右。在1 126个未参加任何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中,有975户选择“以生产为主”这一生产经营方式,占比超过85%;在46户参加“专业协会+农户”这一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中,有38户选择“生产加工型”或“生产加工销售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占比达82.61%;在107户加入农民合作社组织模式的农户中,也有近一半的农户选择“生产加工型”或“生产加工销售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参加“公司+合作社+农户”这一组织的46户农户中,有29户选择“生产加工型”或“生产加工销售型”的生产经营方式,占比达63.04%。

以上分析表明,组织模式与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相关联系,即农户加入农业经营组织后,更倾向于产业化经营。但仍需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2实证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笔者选择农户会采取何种生产经营方式(生产为主、生产加工型、生产加工销售型)作为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代理变量,构建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定量分析了组织模式及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特征等多种因素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作用。

参考已有相关研究[7-10],从组织模式、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经营特征等方面选取变量测度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因素。

组织模式。不同类型的经营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影响程度有所差异,选取未参加任何农业经营组织、“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和“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四个变量表征组织模式。理论上,未参加任何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其经营方式以生产为主;专业协会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和专业的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农产品,既节约交易成本又保证了交易公平,大多数参加了协会的农户会选择以生产加工为主要经营方式;合作社以市场需求为向导,提高农户生产加工销售力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产品结构调整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农户若是加入合作社会偏向选择生产加工销售型经营方式;农业公司和合作社互相配合,创造了农产品品牌效应,创新销售方式,农户通过它销售农产品的机会增多,所以倾向于产业化经营。

个人特征。选取户主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三个变量表征个人特征。较于女性,男性能更快速地掌握农产品信息,在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等经营方式选择上也更大胆创新;年轻或有文化学识的农户,乐于探索和适应新的经营方式,所以可能更倾向产业化经营。

家庭特征。劳动人口总量大的家庭农户,基于多年经验积累,探索出了有效的产销路径,更倾向选择生产加销售经营方式;农户家庭平均年龄越小,受教育年限越高,由于阅历和观念的不同,农业信息来源渠道广泛,从而能快速感知农产品需求变化,创新农产品销售渠道,更偏向于产销一体化经营方式;从事非农职业的农户家庭,其对农产品关注度较小,需求也较少,所以更倾向于单纯生产经营方式;农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利润的农户,会倾向于选择产业化经营。

经营特征。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容易树立经营观念,掌握“销售”本领,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农产品产量,促进其流通,他们更偏向产业化经营;风险规避型农户不倾向选择产业化经营方式;获得信贷的农户们在有保险保障的情况下,更加愿意尝试创新的销售方式,选择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而未接受过技术培训、未获得信贷的农户们缺乏冒险创新精神,可能偏向于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经营方式,不利于产业化水平的提升;为提高收益利润,若农户拥有较大的土地经营规模,则更偏向于产业化经营。

47卷3期刘 颖等不同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差异研究

3实证结果与分析

利用Stata统计分析软件,根据调查数据做了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回归,估计结果见表3。

(1)组织模式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变量的系数均为正,且均在0.01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与未参加任何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加入“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更倾向选择产业化经营方式。为进一步量化各农业经营组织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作用程度,本文分别估计了各组织模式对生产为主、生产加工型、生产加工销售型三种生产经营方式的边际效应(0.167 6、0.099 8、0.067 8;-0.251 8、0.143 5、0.108 3;-0.345 5、0.181 1、0.164 4),表明与未加入任何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戶相比,参加“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选择以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的概率分别下降了16.76%、25.18%、34.55%,选择生产加工型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概率分别提高了9.98%、14.35%、18.11%,选择生产加工销售型生产经营方式的概率则分别提高了6.78%、10.83%、16.44%,可能是专业协会属于非营利性经营组织,主要职能是为农户提供产前、中、后的农业技术培训、统一农产品销售,进而提高农户的自我管理能力;而合作社属于营利性组织,其主要职能不仅限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农产品销售渠道,更主要的是引导农户开展更为合适的生产经营方式,进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公司与合作社较为系统地组织培训农户,使其对产品及销售市场拥有较为透彻的见解,打造持久的农产品品牌效应。

(2)其他因素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影响。估计结果显示,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占比、农业技术培训、信贷获取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均可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非农就业占比、风险规避则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产生显著的抑制影响。

4主要结果与讨论

笔者基于临安的抽样调查数据,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产业化经营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组织模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与未参加任何农业经营组织的农户相比,加入“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的农户更倾向采取产业化经营方式;户主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占比、农业技术培训、信贷获得等因素对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产生正向促进作用。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推动组织模式发展,进一步加强带动作用。“专业协会+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这3种组织模式都有助于提升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因此,农业经营组织应按市场需求加工农产品,重视科技和品牌效应,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提高品质,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联接机制,使合作社、农户、公司三者成为紧密的利益相关者,激发农业资源要素潜能;加强构建服务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交通、运输和仓储等便捷服务。

(2)提升农户文化程度,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受教育年限长并且参与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较高。因此,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和支持农户进入现代农业领域就业与创业;根据农村实际发展需求,组建多元化多样式的农业技能培训机构,推广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农户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3)营造出适合农户产业化发展金融环境。  获得信贷的农户更偏向于产业化经营。因此,要加强农村金融和保险制度创新,规范小型金融机构,拓宽其在数量和覆盖面上的服务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面向经营组织的信用评级和授信贷款业务;不断深化创新金融产品,逐步扩大抵押、质押担保范围和选择,实现土地经营权、高标准农业设备和房屋等成为贷款担保物。

参考文献

[1] 蔡海龙.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J].中国农村经济,2013(11):4-11.

[2] 徐大佑,万文倩.我国西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选择及构建路径研究:基于贵州省调研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5,36(5):166-171.

[3] 郑学党.供给侧改革、互联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J].河南社会科学,2016,24(12):1-7.

[4] 苑鹏.“公司+合作社+农户”下的四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从农户福利改善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3(4):71-78.

[5] 张滢.“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制度特性、生发机制和效益分析[J].农村经济,2015(6):3-7.

[6] 黄金辉.我国农业产业化制约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3(02):118-120.

[7] 刘宁祥,徐永智.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3-55.

[8] 赵凯,魏珊,毕影.农户加入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3-58.

[9] 姜长云.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的路径与逻辑[J].改革,2013(8):37-48.

[10] 闫磊,刘震,朱文.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16(2):72-76.

猜你喜欢
经营方式产业化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系统产业化之路
“互联网+”农业时代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