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音乐中的作曲技术

2019-06-11 21:46杨天成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分析

【摘要】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歌舞器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上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独特艺术形式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世界音乐史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以作曲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作曲技术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概述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发展简史入手,介绍了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分类和应用,分析了传统作曲技术与现代电子音乐作曲的异同,探讨了传统作曲技术发展趋势,以此来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认识。

【关键词】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生活中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等,用人声、乐器来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艺术形式,无论是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都是以作曲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作曲技术是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精通复调、和声、曲式等作曲专业技能,才能不断优化音乐艺术的发展。

一、民族音乐作曲技术发展简介

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历史悠久,可称为人类发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已经能发明用鹤类尺骨钻有7孔制成骨笛、陶埙等乐器,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这些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完全能够证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史,同时他们也是中国艺术文化历史发展史的代表。《诗经》收录我国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音乐歌曲的总集,由于年代久远作者无法考证,编辑工作由教育家孔子完成,它曾被尊为儒家经典,至今也是我国的文化宝藏。《诗经》中记录的歌谣、正声雅乐和祭祀的乐歌分别体现在《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为我们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提供了最有价值的艺术史料,同时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史长河中,传统音乐的作曲方式与技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都带有时代烙印。

音乐是反映社会时代和人民内心情感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多样化,音乐内容也日益繁荣,传统民族音乐作曲元素,例如词乐、琴乐、戏曲音乐等日益趋增多。传统音乐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不同风格的音乐体系,其中精粹艺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戏曲中的京剧、豫剧等。

二、作曲技术理论和应用

(一)作曲理论

作曲技术理论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各个不同国家创作技术与风格是不一样的,总结和概括后大多是运用和声学、基本乐理、配器法、复调、曲式结构的技术理论方法,通过对各种元素进行整合,编排顺序进行音乐创作,只有这四大件完美合作,才有利于优美的音乐内容的创造,才能很好地展示音乐内容。在民族音乐作品中引用和声,通过高低音、中音、次中音在乐曲中的适时转换、变化、停止,能够为弦乐、铜管乐、木管等不同民族乐器的演奏提供不同的和声声部。通过对各种声部之间彼此恰当的链接过渡转换,尽情实现音乐由稳定向不稳定,由协调到不协调的重复变换才能完成曲目结构的构建,并有利于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的表达;其次,复调大多是指由几段不同又相互关联的声部组合在一起,各声部之间既独立存在又互相关联完整统一。在民族音乐中,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方法应用普遍,它能给听众带来听觉上的起伏,也是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所在。复调在音乐创作中起到的作用是塑造和整理整个音乐的形象,使整个音乐的气势更加突出,有效地增强了声音的獨立性,增加了听觉效果;第三,曲式是指所有的音乐作品无论是长篇歌剧还是短小乐曲,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创作的,人们把这种编写音乐的规则和结构称为曲式。曲式的运用为音乐创作奠定前提音乐风格的基础。最后说配器,在音乐音色、力度、音量、织体等方面不同的基础上,为了音乐效果平衡进行合理的乐器协调,使音乐的演奏效果前后呼应又层次分明。演奏民族音乐时,往往需要用到多种乐器。音乐作品演出效果的得分高低与配器的合理应用密切相关。如今,配器是传统音乐创作的最后一项内容。在确定了整个音乐的形式后才能演奏的部分主要用在主干部分。

(二)应用

和声是音乐创作中一项关键技术,在理论内容上讲起到独特的作用。首先完美的和声决定音乐主体的完整;其次,和声合理布局有利于音乐框架形成;最后,完美和声把音乐内容表现得漓漓尽致,感染听众情绪作用明显。

在音乐创作中运用复调,它可以模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现实,给观众一种简单回归自然的感觉。即使是演奏同一段旋律,其中某一段落在旋律上稍有改动,甚至能够改变整部音乐作品的主特征。曲作者经常采用复调技术使音乐内容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使音乐的气势增强,又可以使声音更加独立,视听效果倍增。

传统音乐的曲式比较种类繁多。首先,以变奏曲和奏鸣曲为主的大型音乐形式是它的主要类型之一,它可以将更多的起伏传递给观众;其次,以一部曲式、二部曲式、复二部曲式种形式为主的小曲式也可以为民族音乐作品的结构构成提供参考。就我国民族音乐创作而言,许多创作者遵循对比、变化、重复的原则来建构音乐形式,达到音乐创作的目的。

配器是在演奏效果中起到决定性作用。配器在技术理论的四大件中占有重要地位。民族音乐创作中配器的合理巧妙运用,能够促进民族音乐的创作发展。然而,配器在音乐创作中属于较难掌握的部分。原因在于配器的应用时,应当依据音乐作品的音乐音色、力度、音量、织体等不同因素进行编排,特别是要考虑乐器的种类与频率。配器相当于把音乐重新编写一次。

三、传统作曲技术与现代电子音乐作曲的对比

流行的音乐审美艺术已不再局限于优雅的音乐艺术,往往可以达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让普通组成为主体欣赏音乐,和这种流行的审美艺术来源于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核心的电子音乐作曲。与传统的作曲技术相比,电子音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更具有创造性,可以更自由地表现出来。它可以有效地拓宽音乐表演的范围,主要通过新媒体的形式进行广泛传播,打破传统音乐发展的界限,为我们的音乐服务,它带来了一个相对较大的变化。

四、传统作曲技术发展趋势

(一)发展优势

首先,传统音乐创作的灵活性比较强。传统的音乐创作可以带来人们表达整个音乐的能力。这种表现自然,不掺杂其他元素;其次,传统的音乐创作表现主题丰富,根据不同的情景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作曲表达,其中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是决定音乐作品的关键因素。如果你想理解一首曲目的意思,就必须理解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在什么情况下在做什么,你也必须理解作者的内心想法,这样你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思。

(二)作曲技术发展趋势

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了一种艺术形式。在很多方面,大多数人更喜欢电子音乐,而忽略了传统音乐,这就使传统音乐日渐衰落。

事实上,虽然电子音乐结合了多种音乐元素,表现也相对准确,但它使表演过于死板,没有给观众一些想象的空间,创作的内容还没有上升到艺术形式。如今,社会在高速发展,这将使人们感到浮躁。电子音乐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正式产生的。电子音乐的创作更应该体现人们对美学的理解。在浮躁的社会中给人一种平和的心态。传统音乐也要发展,把传统音乐的创作理念转化为电子音乐的创作,使内容创作更具有艺术性,才是传统音乐发展的大势所趋。

五、结语

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以作曲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作曲技术是音乐创作的灵魂。作曲技术理论在传统音乐中的应用,不仅成为传统音乐理论基础,而且对传统音乐的长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曲技术是传统音乐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曲式和体裁的作曲技巧,精通复调、和声、曲式等作曲专业技能,才能不断优化音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浩.民族音乐中的作曲技术探讨[J].神州,2016.

[2]董铸文.作曲技术理论课的现状和思考[J].艺海,2014(5):154-155.

[3]师萧霏.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4(14):189.

作者简介:杨天成(1979-),男,汉族,云南巍山人,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云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主要教授《作曲》《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多门课程。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
高校音乐教育与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土与洋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