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视角下社会救助模式与机制创新

2019-06-11 11:23杨赫今
知识文库 2019年3期
关键词:制度性救助政府

杨赫今

社会救助是根据国家制度或政策建立的一种责任主体,有关部门需要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协调,使得在不同的救助制度之下救助方式的救助能力逐渐发挥。其中社会救助主体以及救助实施是供给侧,社会救助中的客体以及被救助者则是需求侧。两者之间的对应平衡,才能将社会救助工作推进。

1 现今社会救助主要内容以及存在问题

社会救助根据不同社会时代发展所需,依据有关制度或机制,能够给社会脆弱群体提供一定的接济与扶持的制度,这是政府与相关部门的责任与义务。按照政府为主体,公民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维护自己的正常生活,需要物质或经济资源,从而维护自己的基本社会生存能力。这也是从国家治理层面上来讲,基于大众或群体的需求支配社会力量的一种途径。

1.1 社会救助的特征

1)社会救助的责任主体就是政府,常见的是政府或有关部门对贫困居民进行救助,无论是在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有所体现。根据社会救助的组织与实施,以政府为社会救助的主体,建立制度性救助、政策性、政府为主等救助形式,政府将符合有关的条件的民众进行组织与管控,主要的救助形式就是金钱或物质资源的下发。

2)社会力量作为社会救助的重要资源部分,是政府利用制度开展有关救助工作期间,为了将救助广度与救助项目明晰的途径,也是提升救助效果的主要方法。无论政府作为主体还是客体,社会力量救助都不会出现强制性以及制约性,如果利用某种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援,那么有关的组织或企业就需要将自己的责任发挥出来,但是被救助者却没有获得有关的权利,这样的非政策救助也是对政府制度一种补充。

3)社会救助的标准就是将救助者基本生活保障的条件。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来看,无论是政府这种制度性救助还是社会力量这种非制度性的救助,都不应该追求社会救助帮助窘困民众社会生活水平提升的目的,根据实施者以及推动者,社会救助在其中扮演参与者与补充者,才能保证两种类型的社会救助不会互相衔接。

1.2 救助实施过程复杂

从救助实施过程来看制度性的救助需要考虑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权利与条件,将满足救助政策条件的穷困民众纳入制度性救助的范围之中。按照最低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条件,考虑到当地的家庭实际收入水平与低保线的内容,都是可以考虑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低保,由于整个申请流程多数都是按照资金流动的形式展开,不同地区的救助对象以及救助方法都不尽相同,社会救助的精准性与高效性也未必能得到保障。

1.3 救助过程间断停滞

救助过程有规章流程设置,主要就是为了通过过程管理或自主,起到改善穷困民众生活质量的作用。一般来讲社会救助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这样有关部门为救助者发放统一的救助金。在这种制度性的管理与控制之下,用户获得救助资金之后花费方式或心理状态都不是制度性救助所涉及的范围。所以看成果救助停滞或非延续性,就是说明制度性救助进行心理疏导、能力拓展、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才是保证救助过程延续性的基本条件,很多地方政府存在落实不足的情况。

1.4 非制度性救助的面窄量小

政府对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要求与管控不足,而且社会力量也没有参与就主动绝对义务与责任。所以在有关的项目设定、范围划分、标准制定等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有些社区的穷困居民需要获取物质或资金的支撑,如果社会力量参与选择性的救助,所获得效果也未能有效的达到预期。

2 协同治理视角之下社会救助模式的构建方法

协同是协同学的基本范畴,协同主要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资源或个体进行协调,将制度性社会救助与非制度性的社会救助共存与协调效果加强,将社会制度进行优化或改进,将社会救助的方法有效利用,就能将社会救助的效率显著提升。

2.1 制度性与非制度性救助整合

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从根本上就存在差异,而且主体不同很难达成协调配合的效果。由于社会组织没有协调机构或专门人员进行体制运用,所以机制运作效果评估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要将社会救助模式或机制创新建立,能够将将社会救助人力、财力、信息等要素合理分配,将资源配置的效果全面提升,就会产生一个全新的社会救助模式,给广大困难居民提供更好的帮助与服务。

2.2 社會救助制度或网络转型

社会救助网络就是在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救助结合的基础之上,社会构建包括政府、政策、慈善、物质、社会等多元化的救助方法结合利用,将内在结构以及运行机制等紧密联系,从而将两者的优势作用全面发挥。当制度性救助与非制度性制度成为一个整体之后,社会救助转型或是模式创新也就自然而然的形成。

2.3 物质性或服务性救助的结合

物质性的救助与服务性的救助结合,大多数救助形式都是开展较为直接的款项救助、物质帮助、服务帮助等几个方面。物质性救助就是将困难居民的生活需求进行积极处理,也是将社会力量集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对于困难居民来讲,如果仅仅获得物质救助并不能完全的将被救助者的窘迫生活处境控制,而且由于困难居民成为被救助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仅仅靠物质救助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服务型救助就是在给困难民众提供物质救助的同时,经过心理疏导或者救助网络的建立,给困难居民提供就业或发展的机会。考虑建设服务型救助站,注意对救助者的发展能力进行拓展提升,将社会救助的效果的全面提升,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救助的局限性,将救助的精准性与可靠性的推进作用提升。

3 结束语

协同治理视角下将社会救助模式或机制的创新,就是将制度的应用范围与方法进行改进,将主转型的支持、增能等社会功能发挥,要求受帮助对象的未来发展条件拓展,这也是在我国现有的管理制度之下,将社会救助模式的积极作用发挥的主要途径。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制度性救助政府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应急救援社会组织联动协同关系研究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试述腐败滋生的制度性缺陷
学生营养餐供应应体现“五性”
关于行政执法方式从运动性向制度性转变的思考
浅析救助行为人请求权问题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