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分析

2019-06-11 23:32杨继兰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急性阑尾炎循证护理

杨继兰

【摘 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循证护理;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等。目前,临床对于此急腹症主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疗效确切,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影响治疗效果[1]。因此,加强对急性阑尾炎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了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7±9.2)岁;自发病至入院时间4h~2d,平均时间(18.4±6.2)h。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8±8.7)岁;自发病至入院时间5h~2d,平均时间(17.6±7.1)h。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持续监测患者病情与生命体征、用药指导、疑难问题解答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1)确定循证问题:寻找引发并发症的危险性、可能性因素;2)搜寻循证依据:查找相关期刊、书籍及网络数据库等资料来搜寻护理依据,同时对于资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3)实施循证护理:①术后出血: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在运动时切勿多度用力,以防造成腹内压上升,致使切口破裂,导致术后出血,如果患者已有出血征兆,则尽快给予输血和补液以维持机体电解质平衡;如果出血量过大,则尽快进行手术止血;②切口感染:护理人员持续关注患者的切口状态,如果切口红肿,则立即将缝线清除后引流切口内化脓物质,如果切口內化脓物质流出量较小,需适当地采用药物来控制感染、促进切口愈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③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人员视患者情况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从而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④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视患者情况鼓励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具体包括四头肌收缩、足背屈伸等,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1)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2)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评分范围0~10分,分为非常满意(9~10分)、满意(7~8分)及不满意(7分以下)3个等级,最终护理满意度以非常满意率与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数据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恢复情况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非常满意27例、满意17例、不满意1例;对照组非常满意16例、满意20例、不满意9例,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97.8% VS 80.0%),研究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P<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阑尾炎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主要与患者的饮食习惯、便秘及遗传等因素有关[2]。目前,临床对于急性阑尾炎主张以手术切除治疗,而护理人员在围术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不仅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还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性意义。

近年来,随着临床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循证护理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且干预效果较为理想。循证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计划护理时,将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患者要求以审慎、明确的态度相互结合,获取护理证据,从而作为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3]。本研究在对研究组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的过程中,通过确定循证问题、搜寻循证依据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针对患者容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实施预防性护理,其中对于术后出血,护理人员提前嘱咐患者切勿过度用力活动,避免了术后出血的诱发因素;对于切口感染,护理人员对患者切口进行持续监测,对于切口异常情况进行积极性处理,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发生率并减轻了感染程度;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与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尽早下床进行相关运动,对粘连性肠梗阻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积极的预防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开展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张力,杨华.小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316-317.

[2] 顾培君,顾静意.急性阑尾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817-1818.

[3] 田丽,窦金霞.循证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防后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7,33(09):1294-1296.

[4] 史德利,范媛,李婉丽,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阑尾炎经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06):703-705.

猜你喜欢
术后并发症急性阑尾炎循证护理
青光眼滤过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探讨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