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博物旅行

2019-06-11 11:26李祥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国博文明史智人

李祥

当你的目光注视到这行文字时,有没有想过,为何你能读懂这篇文字?是因为人类有语言。

为什么人类有语言?因为人类的大脑容量大。

为何人类大脑容量大?人类的大脑从什么时候开始容量大的?我们和其他动物有什么区别……

当这些“为什么”追根到底,我们便进入了史前时代。人类文明史只有1万年,但你千万别以为这就是人类历史,更别以为这就是生物史乃至更大范围的历史。事实上,在生物学分类中,智人史已经有30万年,再往上一层的直立人有着180万年的历史,还可以再往上到能人……

在国家博物馆做讲解员的河森堡“一不小心”写了本书。在《进击的智人》里,你可以看到在这区区1万年的文明史之前,人类如何进化成现在的模样。

河森堡,是国博讲解员袁硕成为知识型“网红”之后的化名,是为了致敬量子物理学家海森堡。但谈这本书,我们还得从“袁硕”谈起。

袁硕刚在国博做讲解员时,所谓的讲解只是背词。不想当“人肉背词机”的他通过大量的阅读补充了文物背后很多的历史和细节,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讲解风格。

《进击的智人》便是这样“补充”出来的。

工作一段时间后,袁硕开始在网上以国博讲解员的名义开微博、写文章,并在“知乎”上举办了3场知识分享。河森堡的名字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他本人也开发出了自己的课程,并在知乎网站上做问答,粉丝量初见规模。因其知识含量大,解读风趣幽默,河森堡被网友称为“不可不知的网红”。

前年9月,在给北京十二中的学生讲课时,河森堡拿出了自己的第一期课程《进击的智人》。面对着200多名初中学生,袁硕用他独特的方式,将人类的发展和演变层次清晰明了地展现,获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在准备过程中,河森堡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资料成了这本小书的“发源地”。

翻开《进击的智人》,一股浓烈的物理气息扑面而来。当要表达“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时,书中几乎无一例外地使用了“共振”这个物理学名词。在解释各种人类演化行为时,河森堡最终都落在了物理的层面。在前传里,他向我們介绍了新几内亚岛的食人族的恐怖风俗,而底层原因是当地一直以来都处于蛋白质的匮乏。他像顽固的海森堡,非要找到历史的、政治的、演化的背后底层的原因,这些原因最终归结为一点:匮乏。

“匮乏”两个字,是河森堡从历史中找到的全新的线索。从能人拿起石器,到直立人点燃火把,从尼人黯然灭绝,到智人走出非洲,从大禹揽狂澜于即覆,到殷商残酷的杀殉,从明末帝国的崩溃,到清末华北的浩劫。面对猛兽造成的生存威胁时,人类发出了前脑区以产生共情的能力;为了适应叶酸的匮乏,智人进化出了深色的皮肤……凡此种种,每解决一个匮乏,下一个匮乏便接踵而至。不管是人类的演化史,还是仅仅一万年的文明史,在河森堡的眼中都没逃过匮乏的阴影。“所谓进击,就是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

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和人类学、历史学、物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围坐在一起。详实可靠的论文著述来源,让书中的信息丰富且可靠。河森堡说,正是得益于国博的工作,他才有机会打开一个无比丰富的知识世界,并将读者、观众带入其中。

“我在国博做讲解员十分自豪。”于是在新书的第一页,袁硕只写了一句话:献给讲解员们。在他看来,传播知识是件无上荣耀的事:“我在国博展厅、各地遗址、高校教室,甚至非洲的荒漠里,采集来了新鲜的事实,然后用逻辑将其洗净切碎,再搅拌均匀,撒上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怀,放到思辨的砂锅里用热情慢慢炖煮。等出芽的新叶在树梢上枯黄吹落时,我打开香气四溢的砂锅盖子,往里点缀一点幽默和调侃,最后把佳肴盛进温情的碗里,请客人品尝。我希望每个讲解员都能感受到这样的荣耀。”

猜你喜欢
国博文明史智人
博物馆参与研发的文创产品
科技智人
数字影院放映系统设备的管理与使用
人类简史—智人的进化与革命
如何从文明史角度讲授古代希腊文明
武士异化现象对中国体育的本体性干预
人类正从“智人”变成“神人”
智人饲养指南
提升完善场馆会展功能建设智慧展馆
国博为新入藏文物办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