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新时代天府文化自信 把握成都的“根与魂”

2019-06-11 06:34宋洁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

【摘要】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国家的灵魂。进入新时代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提到过文化自信,并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文化历来都是其优势。数千年来,成都在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淀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根脉,孕育出了以“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为鲜明特征的天府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天府文化新辉煌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坚定天府文化自信,弘扬天府文化优秀特质,首先就必须不忘本来,把握传统文化——成都的“根”与“魂”,就是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延续文化基因。

【关键词】文化自信;新时代;天府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国家的灵魂。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曾提到过文化自信,更是在去年党的十九大开幕式重要报告之中,对文化自信加以了特别阐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揭示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也需要提到更高层面,肩负更多使命。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成都,文化历来都是其优势,有着非常多的文化符号,诸如成都大遗址、水润天府、诗歌文化、三国文化、传统工商业、戏曲音乐、翰墨、交子、美食、茶馆等。第一个把成都称作“天府之国”的人是东晋历史学家常璩,四川崇州人,他在著作《华阳国志》中引述了古书《故记》中的一段话:“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作为天府之国,数千年来,成都在独特的地域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积淀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根脉,孕育出了以“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为鲜明特征的天府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在新的歷史起点上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天府文化新辉煌,已成为当下的热点话题。

十九大报告共十三个部分,“文化自信”恰好占据最中间的第七部分,颇具中式对称之美,意味着中国最传统的文化所在。正如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优质基因从未失传,直至今日依然有其巨大的时代价值,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依旧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启示、为破解难题提供智慧。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后也离不开中国传统中崇尚平等重要基因。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坚定天府文化自信,弘扬天府文化优秀特质,首先就必须不忘本来,把握传统文化——成都的“根”与“魂”,就是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营养、延续文化基因。

一、乐观包容:成都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蕴含了天府文化乐观包容的因子。

乐观包容,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豁达乐观的特征。儒道两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二者虽有诸多的不同点,但都提倡以豁达乐观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和未来。很多中国传统俗语都体现了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价值观,例如,《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小窗幽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从中外文化交流来看,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杂糅百家的胸怀。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迅速被中国人接纳,在中国蒸蒸日上地发展,不仅落地生根,还形成了禅宗——一种外佛内儒道的佛学。其二,从中国本土文化演变来看,更是百花争艳。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农等诸子百家一直不断融合发展,最后形成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再加之中原文化、游牧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不断发生交流融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天府文化自信源于不同文化的互动交融。作为古蜀文明发祥地的成都,充分体现出了乐观包容的文化特质。古代成都的视野是广阔的,其开放而独特的文明发展模式曾领先世界:从古蜀三星堆、金沙文化中便可以看出与异域文化交流互鉴的影子;到了汉唐,成都则已具备了“国际视野”,在成都驻留生活的外国人络绎不绝,“胡人”的音乐舞蹈以及金银器成为成都人生活的一部分。成都自古就是移民城市,在历经数十次的移民潮和外来文化的入侵后,天府文化非但没有被其他文化同化,反而将各种文化交流融合、海纳百川,不断发扬光大,彰显出天府文化乐观包容的内在基因。

当代成都人也继续弘扬着先辈乐观包容的精神特质。“安逸”和“巴适”是四川话中两个常用词,也是很多外地人对成都的印象,其内在含义就是成都人包容的心态和乐观的性格。正是以乐观包容为前提,才造就了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友善公益:成都外化于行的文化表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其中蕴含了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因子。

友善公益,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厚人伦重教化的特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自古以来对人伦教化的重视得以让友善和公益的优秀传统文化流传至今。“友善”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一种关乎社会良性运作的道德伦理。“友”注重于人际关系的相处: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曰:“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都充分体现了重热会仁爱、以友善为人生乐趣、君子标志的价值观。“善”则是个人道德修养。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被列入人生道德智慧的范畴。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佛教其伦理道德,就是慈悲为怀、扬善弃恶的思想。

自古以来,成都人都有温和善良、热情好客的美名。唐代诗人杜甫一生忧国忧民,其大部分诗词都具有悲歌慷慨的格调,描述了民间疾苦,但到了成都,其心态就变得平静舒展,例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表现了成都景观之美好。成都人的友情好客令杜甫难忘,为此,他还写下了《成都府》:“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一个“新”字让成都人热情友善的新气象跃然纸上。

深厚的历史培厚了成都的文化积淀,“友善公益”成为了成都别具一格的文化温度,且历久弥新、永不减退。直到今天,成都还经常因为“暖心”登上热搜榜。当一个装着五百元硬币的小盒子被摆在人流穿梭的成都地铁口任人取用,七小时后钱反而多了二十一元;当暴雨袭城时,有人跑到路口将伞递给正在执勤的交警,有人默默扶起被狂风吹倒的小黄车……细数当下成都接连不断的暖心故事,哪一个不是厚重文明积淀的优秀传承?哪一个不是天府文化“友善公益”内涵的生动诠释?

三、优雅时尚:成都别样精彩的文化特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其中蕴含了天府文化优雅时尚的因子。

优雅时尚,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优雅从容的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曾点之志”体现了悠然自得、适意逍遥的生活情趣,孔子大加赞许;道家的“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则表现了绝对自由的人生观;竹林七贤“林下风流”、理学家“浑然天成”,都表达了优雅从容的旨趣。

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座鲜花和流水环绕的优雅的休闲城市。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兴建都江堰,成都平原告别洪荒,二千多年来一直水旱从人、物产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故世称“天府之国”。汉代,绕城而流的锦江河畔中倒映着华美的织锦和浣纱女子的姣好面容;后蜀皇帝孟昶与花蕊夫人的佳话千古流传,且在成都城广栽芙蓉,“四十里如锦绣”的芙蓉花映红了成都的天空,成都因此有“芙蓉城”的美誉。李白曾有诗形容成都的富庶和秀丽:“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19世纪法国旅行家古德尔孟曾感叹于成都的富庶,将其称为“东方的巴黎”。优越的生产生活条件滋养了城市的闲情逸致和绵延诗情,诗歌文化长盛不衰:“西蜀自古出文宗”“诗人自古例到蜀”“蜀女自古多才”,成都孕育了大批本土文学巨匠,诸如司马相如、扬雄、杨升庵、巴金等。“书香成都,好文雅,好文学,好今文经学”更成为了天府文化的一大特色。天府文化因繁华闲适而优美雅致,因开明进步而新潮时尚。自古成都不仅有的看——“蜀戏冠天下”,还有得玩——游乐之风盛行,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有玩不够的“会”和“市”。游“风流爱河”即是游锦江;“二十里中香不断”,则是从青羊宫到浣花溪。这种游乐,往往张灯结彩、歌舞升平、“倾城而往”。青年人得以交朋结友,文人雅士得以诗酒唱和,大小官吏则得以“置酒高会”。

当代成都人生于天府之国而不跋扈张扬,而是静悄悄、乐呵呵地享受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他们会玩,而且玩得有品位、有创意。可以说,这座“被水滋润着的城市”到了今天依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现着她的优雅时尚。这个崛起中的“中国时尚第三城”,是在建商业体面积全球第二的城市,入驻的国际一线品牌门店数与品牌数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已走在时尚的最前沿。在时尚的外表下,成都人对文化也有着举世无双的热爱。成都是座博物馆之城,室内博物馆数量达到一百多家,居全国前列,但凡有博物馆举行特展和学术讲座,均场场爆满,彰显出成都人对于文化的热爱与敬畏。成都还是座图书之城,在今年的统计中,成都市内的书店达1000多家,是“全国之最”;成都人以每天0.65篇的人均阅读数勇居“全国第一”;在成都休闲方式关注度排行中,“阅读”位列第一。大大小小的书店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浓浓的书香让成都的优雅时尚气质更具人文内涵。

四、创新创造: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其中蕴含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的因子。

创新创造,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辩证唯物的特征。中国古代就已具备了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周易》中阐述了“大亦有大,小亦有小,其奥妙无边际”,揭示了世界万物的无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则说明了在面临僵局时不能默守成规,必须进行变通。老子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既然“道可道非常道”,道不能用经验的方法来把握,那就要另辟蹊径,通过否定来达到肯定。中国古代辩证唯物思维从思想深处浇灌了中华民族的根脉,对中国古代及现代创新思维的产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天府文化自古就彰显出了创新创造的思想。自古言“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虽地处封闭的四川盆地,但古蜀人硬是在千沟万壑、崇山峻岭之间开辟了平坦的大道,“四塞之国,无所不通”。成都从古至今都有着数不清的推陈出新、伟大创举:古蜀栈道是世界最古老的“高速公路”,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文化“鼻祖”,“交子”是世界上第一张纸币,文翁兴学是中国历史首创公立学校,《华阳国志》是中国地方志“鼻祖”,《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词选集,国内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最早的春联都出自于成都……

成都一直是一座富有创新创造基因的城市,敢于创新、勇于创造的精神早已内化于血脉之中。2018年3月,成都成为全国首个发布鼓励共享单车发展试行意见的城市;9月,由成都多个科研团队深度参与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风驰电掣,标志着中国成为全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种种事例彰显着成都充沛的创新精神和城市活力。

五、天府文化自信的根本

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自信始于何时?梁启超曾说过,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器物不足、制度不足、文化不足三个阶段。第三阶段就是我们文化不自信的开始。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人渐渐失去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由于政治经济制度的问题。

天府文化自信的根本,来自对中国方案的自信。如今的我们之所以能够坚定天府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政治经济的伟大成就,使我们有了政治自信和经济自信。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就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天府文化自信,这是成都走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文基础。“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还需要我们继续弘扬,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天府文化成为我们的心灵滋养、精神沃土,立人文成都之品、塑人文成都之魂、固人文成都之根、扬人文成都之韵,让人文成都享誉世界。

參考文献:

[1]杨继瑞.天府文化: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文化自信[J].先锋,2018(3).

[2]范锐平.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建设独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J].先锋,2018(10).

[3]王志禄.论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着力点[J].新西部,2018(32).

作者简介:宋洁,女,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共崇州市委党校讲师,成都川西林盘培训学院讲师,中共崇州市委党校机关党委委员、教学支部书记、教育科副科长,研究方向:社会文化、形势政策、党建。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新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