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心得

2019-06-11 12:29向建平
天工 2019年2期

向建平

[摘 要]学校提倡施行项目教学改革,故将本学期的理论课《数控加工工艺》和实训课《数控车加工实训》融合在一起进行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将两本教材的重要知识点进行组合。拟出项目任务书,把知识点贯穿于理实一体教学中,让学生在加工的过程中掌握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总结课题文章,以供大家分享,希与同行共勉。期待共同提高。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数控加工工艺;项目任务分类与整理;项目教学的检测

笔者从事数控车教学多年,2018年以前一直从事中职、中专的数控专业的数控车、数控铣实践教学,同时也从事数控加工工艺理论教学。现我校升格为大专。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也有幸参与到这次的教学改革中来,经过了为期18周近200节学时的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特有如下心得愿与同行分享。还需批评指正。

一、课程设计理论依据

职业教育界的泰斗姜大源教授曾经来我校作了一个报告,指出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实施项目化教学,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做到把理论知识点在实训中用项目化分类体现出来。故结合我校实际理实一体化课。理论课程:《数控加工工艺》,其学时为4周52课时,采用的教材是《数控加工工艺》。实训课程:《数控车实训》,其学时为4周11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数控车复杂零件加工》。故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试探性地调整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两门课程融合在一起。首先是成立项目教学小组,共有7位与专业相关的老师组成,开会讨论后确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三位老师担任具体教学任务。以项目教学小组的名义向教务部门提出理实一体教学申请,后经教学教务部门批准推出《数控车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课程,该课程教学时间为从第二周到第十八周,每周的周四上7节,每周的周五上4节,即每周连续上11节。这样安排是考虑到学生实操加工中的连续性,同时也方便每个项目完成的持续性,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趣味性。

二、课程设计内容

由数控车工职业素养、数控车床操作技能、数控编程知识、数控加工工艺知识等组成。每次课程是先理论,后实操。理论由一个老师单独完成,实操时则由三个老师进行分组辅导。理论在教室完成。实操部分分为仿真加工和实践加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组长带头完成下发的项目任务书。然后进行小组间的自批和互批,然后由老师总评和总结。

三、課程实施过程

把教材进行模块分类,每个模块编写成项目任务书,打印出来分发给各个小组。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先理论,后实操,再根据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总结完成各组的任务书,小组间可讨论完成,最后形成纸质材料。交付给老师进行资料汇总,学期考评时,通过这些小组的资料和个体的平时表现,得出每个学生的成绩。

那么,每个加工课题必须得有代表性,给任务的实操图纸要体现本任务的知识点,对于这一点,我们三位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讨论,最后形成了确定方案。每个项目都有涉及加工工艺、尺寸的公差、测量工具的使用、安全规程、过程的考评表。学生的心得体会、老师的评价,考评结果进行量化。以100制分摊比例考核。

四、项目课程评价

学习过程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及时指出不足,纠正错误;模块过关评价:按小组进行模块考核,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完成考核任务;作品展示评价:各小组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评比,分析优点和不足,分享加工经验,学习总结评价。

五、项目教学心得与总结

通过教学实施后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合格率为96%。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满意度为95%。通过调查结果,该项目实施还需改进,如小组分配的任务考核要落实到个人,对不自觉的学生才有约束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项目任务更要有层次感。每个项目的内容中,理论学时和实操课时在分配时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合理地再分配,后期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点的课时量。因为学生接受能力逐渐提高了,同时加强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对纸质材料的整理归类,这样才能支撑我们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肯定存在不足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后期在教学中逐渐地改革和改进,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朋友.数控车床(华中数控)考工实训教程(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陈艳红,吴长有.数控手工编程100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周文玉.数控加工技术基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编辑: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