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代理商木瓜移动觊觎科创板,科技不够“硬”前景难乐观

2019-06-11 15:06王宗耀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费用率木瓜创板

王宗耀

科创板来了,对于投资者来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投资风险。就目前来看,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发布了招股说明书,拟进军科创板,乍一看,这些申报企业这个说自己是“高科技”,那个讲自己是“大数据”,似乎一个比一个有看点,着实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在《红周刊》的《失色的科创名单》一文中,所解读过的申报科创板的公司就曾存在着不少问题,而文章分析结果也显示出一些伪高科技企业正在努力把自己包装成高科技企业积极申报科创板,但实际上自身却没有多少科技含量,投资者一旦被其表面的“画皮”迷惑,鼓鼓的钱包很可能会瘦成闪电。

在第四批申报科创板的企业名单中,北京木瓜移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属于此类企业,该公司虽然名称中含有“科技”字样,但同时也有吃货们喜闻乐见的果蔬木瓜字样。进一步梳理与其实际控制人相关的公司名称,发现其可以开一家“果蔬店”了,比如木瓜科技的大股东中就有唯美南瓜、冬瓜科技、木瓜网络三家名中带“果蔬”的公司,此外,其实际控制人沈思直接控制和曾经控制的公司还有莴苣科技、冬瓜科技、金豆科创、金瓜科创等,名称中均含有“果蔬”的字样。当然,名称只是个代号,只要申报公司本身科技含量够足,上科创板也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木瓜移动是否科技含量十足,却是需要打个大大问号的?

科技公司的包装术

在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木瓜移动把自己定义为“互联网数据营销技术公司”,据其介绍“发行人是一家依靠自主研发技术进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公司,主要利用全球大数据资源和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为国内企业提供海外营销服务,具体包括搜索展示类服务和效果类服务。公司将客户资料及商品信息通过技术手段推送到海外全球媒体,向全球用户进行展示和推广”。从介绍内容看,除了很高大上却又十分抽象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外,剩下的着实让人如坠云雾,根本搞不清这家公司到底靠什么盈利。

从历史资料来看,木瓜移动2016年曾经在新三板“游历”半年多时间,根据披露,该公司于2016年5月16日开始在全国股权系统挂牌公开转让,到了2016年12月22日便终止了挂牌,历时仅仅7个多月。在此期间,木瓜移动曾披露过年报和半年报,而从以前相对“淳朴”的半年报表述中,我们似乎看到了该公司的庐山真面目。

该公司在其2016年年报中表示,“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型为移动数字营销业务,作为独立第三方移动互联网广告公司,对接广告主和流量源”。“公司通过三个平台:Papaya Ads广告网络平台,Papaya Ads DSP平台,Papaya Ads Facebook PMD平台,满足不同客户各异的广告投放服务需求,为手游、电商、移动应用等行业的客户提供营销服务”,“广告网络平台主要为直客广告主提供广告策划、投放、效果反馈等一站式服务”。由这些表述不难看出,该公司真正的主营业务实际上是广告业务。然而到了招股说明书中,其主营业务却变成了“大数据处理分析”,主营产品也被表述为“搜索展示类服务和效果类服务”这种抽象的概念。为了顺利登陆科创板,木瓜移动竟然极尽所能地把自己包装成一家科技感十足的公司,如此做法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国内无专利的“科技”公司

当然,广告公司如果拥有足够“硬”的科技,登陆创业板也未尝不可,而木瓜移动的科技水平到底怎么样呢?

木瓜移动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公司取得的科技成果包括1项美国专利、10项正在申请的发明专利和17项软件著作权。《红周刊》记者查询发现,其已经获得的授权专利只有1项,专利名称为Data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数据同步方法及应用系统),而这项专利还是木瓜移动于2014年在美国申请的,其在国内连一项拿得出手的专利都没有。而其正在申请的专利虽然有10项,但很多都是2014年甚至2012年就已经投入使用的技术,直到2018年下半年该公司才拿这些很久前的技术在国内提起专利申请。对于数字网络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拿6~8年前就已经开始投入使用的网络技术去申请专利,暂且不论专利能否通过,即使获得了专利,对现在的业务又能有多大积极影响?显然,不论是已经获得授权的专利,还是正在申请的专利,木瓜移动的这些“硬”科技怎么看似乎一点都不硬。

作為一家“科技”类公司,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及应用,是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技术创新就少不了足够多的研发投入,只有研发投入跟上了,才能推动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科技类公司持续前行。因此,一家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反映出一家公司的科技含量底蕴到底足不足的。就拿国内著名的民营企业华为公司来说,该公司2018年仅研发费用就投入了1015亿元,占到了其当年营业收入的14%,这样的研发投入给华为带来了强大活力,使其成为享誉世界的高科技公司。而木瓜移动自称“科技”公司,其研发投入情况似乎有些差强人意。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2016年度、2017年度和2018年度,木瓜移动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790.32万元、2730.61万元和3052.4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94%、1.20%和0.71%。即便是在不考虑占比持续下滑情况下,从金额来看,该公司2017年度的研发投入相比2016年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还有小幅度的下降,而2018年即便是有所增加,金额也是非常得少。对于一家真正的科技类公司,怎么会吝惜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呢?而木瓜移动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但逐年减少,2018年的研发投入更是不足营业收入的1%,如此吝啬于研发投入,也难怪该公司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专利了。

经营命脉受制于人

木瓜移动虽然极力想把自己包装成一家高科技公司,但从其业务实质来看,仍然只是一家广告公司。其向各类移动互联网媒体采购广告位资源,按照广告投放的效果向广告主收取广告费,并向媒体资源方支付广告投放费用或流量费用,因此广告位资源是木瓜移动开展互联网广告业务的重要基础。

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来看, 木瓜移动的广告位资源主要来自于Facebook(脸书)和Google(谷歌),这两家公司提供的广告位资源,成为木瓜移动来主营业务最核心的组成部分,2014年10月木瓜移动成为了Google的合作伙伴,2016年又成为Facebook的全球官方授权合作伙伴。

招股说明书披露,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木瓜移动对Facebook的采购金额分别为9356.51万元、18.77亿元和38.07亿元,占其当期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20.79%、87.81%和91.99%;对Google的采购金额则分别为2031.54万元、1.37亿元和2.46亿元,占其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51%、6.41%和5.94%。也就是说,近两年中,该公司近9成采购来自于Facebook和Google,很明显,木瓜科技对这两家供应商存在严重的“依赖症”,而且这种依赖还在不断加强中。

互联网广告也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在我国市场上此类公司数量众多,对广告位资源竞争相当激烈,广告位资源严重依赖一两家公司,这背后的风险绝对不容小觑。一旦其在与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竞争中失败,失去所依赖的供应商,广告位资源大幅减少甚至完全失去,那么公司的业绩很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依赖程度过高的公司甚至可能会造成致命打击。木瓜移动2018年仅对Facebook一家供应商的采购就超过了9成,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

退一步讲,即使双方可以维持合作,采购方由于患上严重的“依赖症”,在采购活动中,对于采购价格话语权会小很多,很难争取到成本优势,因此,木瓜移动未来如何保持业绩持续增长就会成为不小的问题。对此,木瓜移动的毛利率变动情况似乎正在验证着这个问题,该公司2016年、2017 年和2018年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20.31%、6.24%和4.38%,自從其业务大幅依赖Facebook开始,毛利率就开始飞速下滑。

表1 期间费用变化情况表(单位:万元)

另外《红周刊》记者从Facebook中国合作伙伴网站查询到的信息来看,木瓜移动仅仅是Facebook在中国官方认可的诸多代理商之一,并不具有排他性,其中猎豹移动、飞书互动、蓝色光标、英宝通、易赛诺、PandaMobo(熊猫新媒)、UPLTV(荟萃网络)、GatherOne(聚智优创)等公司皆是Facebook官方认可的中国代理商,其中蓝色光标还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在这种状况之下,木瓜移动又拿什么来保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战胜其他对手,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呢?显然,这是需要警惕的。

收入与期间费用表现背离

木瓜移动在招股说明书中选择同行业对比公司时,选择了华扬联众、蓝色光标和佳云科技三家公司,很显然,这三家公司均为广告公司,也就是说木瓜移动是名副其实的广告公司。而作为一家广告公司,即使有了充足的广告位资源,也需要销售人员出去销售,木瓜移动在介绍其销售模式时也表示“公司商务人员通过参加展会、上门拜访、老客户介绍等方式开发新客户”。如果公司业绩出现大幅增长,理论上公司销售人员、设计人员、美工等广告行业相关的员工数量也应该有所增加,才能保障销售的顺利进行和客户广告的顺利上线,而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理论上也该有大量的增加才合理,可实际情况是如何的呢?

根据木瓜移动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该公司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5.65亿元、22.79亿元和43.28亿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营业收入的增长率分别高达303.36%和89.91%,增速异常惊人。然而从该公司披露的人员情况来看,其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的员工总人数分别为187人、171人和173人。在2017年公司业务暴增的时候,员工总人数竟然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出现了减少。此外,其核心技术人员在报告期内,数量没有变化,技术研发人员数量是在不断增长中,这也就是说其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在2017年是随总员工数量而减少的。而2018年在员工总人数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技术研发人员的增加也意味着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有所减少。既然公司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都在大幅度增长,为何公司的销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却不增反减呢?其中的原因是需要公司解释的。

相较于营收的飞速增长,木瓜移动的期间费用却变化不大。招股书披露,2017年和2018年,在该公司营业收入飞速增长的背景之下,该公司的期间费用变化并不大,其中2017年该公司期间费用仅增加了5.06%,而2018年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了小幅的减少,如此表现着实奇怪。

仅以期间费用中的销售费用来说,该公司2017年发生的销售费用为2246.67万元,从披露的信息来看,该公司在2016年拿下了Facebook的代理权,导致了2017年收入明显爆发,不过相比303.51%的营收增长率,销售费用31.42%的增长比例就显得偏低了,另外,2018年在收入依旧大增的情况下,销售费用不仅没有增长,相反还有所减少,如此变化的理由是什么,还得公司好好解释一下。

同样,除了销售费用异常外,其管理费用也是在2017年业绩暴增的时候,大幅下降了30.33%的,而2018年虽有所增长,但增幅也不过16.47%,显然其管理费用的增减变化与其收入的变化情况也是不相符的。

那么如此诡异的期间费用变化,是不是因为其行业特性使然呢?

《红周刊》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的传媒行业中,从事营销服务的传媒类上市公司共有31家,其中2016年和2017年这31家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率分别为6.43%和5.68%,管理费用率则分别为7.06%和6.40%。然而木瓜移动的销售费用率则分别为3.03%和0.99%,管理费用率分别仅为4.05%和0.7%,木瓜移动的销售费用率和管理费用率明显远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我们上文也提到了,蓝色光标同木瓜移动一样,也是Facebook官方认可的中国代理商之一,其业务与木瓜移动有很大相似性,然而蓝色光标2016年和2017年的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显然与31家上市公司的行业均值很接近,而木瓜移动则完全背离了行业均值,这样看来,木瓜移动的期间费用数据仍然十分可疑。

这样一家专利少得可怜,却舍不得投入资金研发的公司,无视自己命脉尚把握在大供应商Facebook手中的现状,通过包装觊觎科创板,这种没有“硬”科技的公司,前景恐怕是并不乐观的。

表2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对比情况表

猜你喜欢
费用率木瓜创板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中国财险:18年业绩低于预期车险费用率展望负面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木瓜老奶奶的云
收入增长基本依赖单一大客户顶固集创IPO恐怕比较勉强
植物帮之木瓜
设备检修和备件库存及调拨的费用率仿真
你应该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