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观察

2019-06-11 06:46刘月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作息功能性统计学

刘月梅

文章编号:WHR2018075001

【摘 要】 目的:探讨长期护理干预方式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应用。方式:选择于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82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消化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长期的护理干预,6周后对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6周后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0.24%、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A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护理干预对改善FD患者消化道症状及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长期护理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餐后腹胀、上腹痛或烧灼感、早饱、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其患病率高达20%~40%,占消化门诊的50%左右[1]。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FD的发病主要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幽门螺杆菌感染、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2]。FD发病率高,病程长,复发率高,治疗效果欠理想,致患者不适,影响患者心理社会功能,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资料显示[3],除药物治疗外予以专业、系统、持续的护理能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本研究予患者长期的护理干预,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2例FD患者,以上患者均符合2017年制定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4]诊断标准,经胃肠镜、肝胆脾胰超声及血生化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无肝肾功能异常,无胃肠道手术史,无精神性疾病及家族史,且知情同意。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名,男性21名,女性20名,年龄24~54岁,平均年龄(32.4±4.3)岁;观察组41名,男性19名,女性22名,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6.5±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作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方法:离院时详细告知患者相关医嘱,嘱患者按时服药;向患者进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健康宣教,介绍该病的相关發病知识;嘱患者健康饮食,忌生冷辛辣,忌暴饮暴食;嘱患者养成良好作息习惯;嘱患者戒烟戒酒。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周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详细讲述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知识,针对患者对疾病产生的新的疑问进行进一步说明;了解患者既往一周服药情况,指导患者用药,及时解答患者关于药物使用上的困惑;带领患者对既往一周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情况进行回顾,指导患者健康饮食,鼓励患者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鼓励患者适度锻炼;及时了解患者的情绪状况,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疏导,鼓励患者采用健康的娱乐方式转移及排解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进行社会交往,与亲友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要求护理人员态度良好,对患者的提问细心作答,每次电话随访持续30min以上。

1.3 观察指标

离院时对患者进行相关症状评分及精神心理状态评分,6周后患者返院,对两组患者症状及精神心理情况进行对比。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制定症候积分,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的症候积分计算症候缓解率。症状缓解达到50.00%及以上的视为有效,缓解50.00%以下的视为无效。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来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精神心理状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来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s)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6周后对照组中有12人缓解率不足50.00%,以上腹胀、腹痛、反酸等症状为明显,该组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有4人缓解率不足50.00%,以腹胀、腹痛、纳差等症状为明显,该组有效率为90.24%。经χ2检验,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P<0.05)。见表1。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6周的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前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种类丰富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部分人群出现精神压力过大、嗜食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昼夜颠倒作息不规律、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等情况。除外HP感染、胃肠动力不足等因素外,以上这些都是诱发或加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的反复发作反过来会影响患者的情绪,造成恶性循环。而治疗过程中,患者对治疗方式的理解不充分,自行停药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未规律服药、对治疗的信心不足等原因都会使药物疗效大打折扣。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在院时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专业指导,而离院期间因为突发的胃肠道不适症状、用药不合理、自我管理不到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病情时常反复,进一步打击患者的治疗信心,滋生负面情绪,进而影响疗效[5]。这一点在门诊患者中尤其突出,在出院患者中也不乏存在。因此,在本组资料中笔者对观察组患者重点实施长期护理干预,充分运用各种方法为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同时指导患者发挥自身能动性,缓解自身压力,保持良好的心境,从而消除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与此同时配合饮食干预、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实施护理。

本研究从这一问题出发,在患者离院药物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加强患者对本病的认识,指导其规律服用药物,协助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及时了解沟通患者精神心理状况和排解不良情绪,每周一次,持续6周。以期协助药物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消化内科常规护理方式与长期的护理干预对FD患者的症状改善及不良情绪的缓解均有一定作用,其中长期护理干预更有优势。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外,通过长期、稳定、专业的护理来干预FD患者的饮食作息习惯,使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时排解其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对FD的治疗有积极作用。本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6周的长期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来说是否充分等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团友,杨冰,陈凤婷.莱菔子热熨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4(06):574-576.

[2] 杨云英,全小明,朱爱利,等.整体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0(01):23-25.

[3] 李宝英,凌云.整体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2015,28(06):370-371.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J].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17,32(06):2595-2598.

[5] 汪茜雅,钮美娥,陈奕,等.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09):1240-1244.

猜你喜欢
作息功能性统计学
爱心健康作息表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心理干预对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分析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名人作息表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