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1 06:46白丽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

白丽娟

文章编号:WHR2018072026

【摘 要】 目的:观察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为观察组,采用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为(92.61±1.32)分、积极性为(90.34±0.47)分、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8.11%。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

【关键词】 BTEC理念;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儿科护理

儿科患者较为特殊,护理风险发生率高,且护理依从性差,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较高[1]。有研究指出,将BTEC理念下的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2-3]。本文作者在本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学生中,随机选取106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级护理学专业的两个班级共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一个班级为观察组,另外一个班级为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共5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8∶45。年龄为19~23岁,平均(21.43±0.52)岁。对照组学生共53例,男女性别比例为9∶44。年龄为18~23岁,平均(21.50±0.51)岁。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理论讲授为主。

观察组将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学流程包括课业设计、任务分配、课前讨论、结论汇报、总结评价等。以小儿肺炎为例,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如下:1)课业设计:患儿杨XX,5周岁,2016年1月,因发热、咳嗽、咳痰入院。家长主诉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已2日有余。体检结果显示,患儿体温38.8℃,呼吸48次/min,心率131次/min,听诊可闻双肺湿啰音。血常规检验结果提示,患儿白细胞指标明显上升。肺功能检查结果提示,患儿呼吸功能明显下降。经进一步检查,确诊为小儿肺炎,请制定护理方案。2)任务分配:将学生进行分组,各小组选出一位代表,采用抽簽的方式选取任务。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吸痰”、“饮食护理”、“雾化吸入护理”等任务。3)课前讨论:课前,教师应带领学生,针对该病例进行讨论。并给予各小组学生3天时间,制定护理方案。4)结论汇报:课上,各小组学生选出代表,对本组的护理方案制定结果进行汇报。5)总结评价:由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成果,总结各自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护理方案进行补充与总结,对重点知识给予强调及解释。使学生针对小儿肺炎的护理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4]。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性得分和教学方法满意度。理论知识得分,采用考核的方式评定,总分0~100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教师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积极性越高。教学方法满意度,则采用问卷调查法评分。8~100分代表对教学方法满意,60~79分代表一般满意,≤59分代表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理论知识及学习积极性得分

教学后,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为(92.61±1.32)分、积极性为(90.34±0.47)分;对照组学生理论知识为(80.17±3.62)分、积极性为(71.56±1.71)分。两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方法满意度

观察组学生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8.11%。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难度大、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高,为儿科护理的主要特点。目前,受教学方法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且很少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习效果欠佳[5]。BTEC理念主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自主学习。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为BTEC理念下的新型教学方法。在该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为学生设置案例。而学生则需通过团体合作的方式,主动思考、查询资料,使问题得以解决[2]。将其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循证护理”能力,且能够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儿科的常规教学方法,多为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比,枯燥性较强。由教师为学生设置案例,可增强学生对儿科护理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从而提高其理论知识掌握水平。当学生完成课业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总结,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儿科护理知识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弥补不足,提高自身的学习质量[6]。将该教学方法,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

综上所述,将BTEC理念下案例式课业设计教学法,应用到儿科护理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

参考文献

[1] 邱健静,朱细妹,李凤梅.多种教学法联合应用对儿科护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12):167-169.

[2] 马腹婵,吴珊珊,柳春波,等.评估识别干预反思循环探究式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5,22(13):10-12.

[3] 王雅.情景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28):2679,2688.

[4] 李宏,李淑红,苑芯瑕,等.BTEC理念下助产技能综合实训在中职助产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14):1722-1725.

[5] 冯希源,周琦.BTEC教育项目对《基础护理技术》课程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的启示[J].全科护理,2016,14(28):2999-3000.

[6] 赵华,刘瑞芳,王小萍.PBL联合LBL教学法在高职儿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08):92-94.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技巧分析
儿科护理细节中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与防范对策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与防范
基层医院稳定儿科护理队伍的措施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