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发布年度报告:中国篇

2019-06-11 03:48
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2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差距成员国

日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全球教育纵览2018:经合组织指标》(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8: OECD Indicators)年度报告。该报告提供了OECD 36个成员国和10个伙伴国家(非成员国)教育体系的结构、资金及各方面表现的数据。其中,关于中国教育情况报告的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两性受教育层面,中国男性和女性在各个阶段的受教育程度均衡。在高等教育阶段,男性和女性在人数上几乎没有差距,且在其他教育阶段,两性接受教育的差距仅在3%以内。而在OECD成员国中,所有教育水平上男女的平均差距为8%,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差距则达到了12%。报告称,与大多数OECD成员国相比,中国在均衡两性接受教育方面近乎完美。

第二,中国未接受高中教育的成年人比例颇高。在OECD 36个成员国和10个伙伴国家中,中国25~34岁未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人口比例最高,为64%,远高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15%)。且在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年轻人中,只有约50%的人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报告称,中国25~34岁的年轻人中仅有18%接受过高等教育,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44%)。尽管如此,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比例正在上升,18、19和20岁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为22%、35%、36%,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

第三,在职业教育层面,与其他OECD成员国和伙伴国家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更受欢迎。具体而言,有超过50%的人毕业于短期大专类高等教育课程,而OECD成员国的这一比例为16%。2016年,中国有41%的高中学生就读职业课程,略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44%)。

第四,在高等教育层面,一方面,在本科阶段,中国的预期入学率为34%,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入学率(59%),本科阶段的预期毕业率为31%,稍低于OECD成员国的平均水平(39%);中国攻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数总和占该年龄段人数的1%,本科学士为7%,远低于OECD成员国15%和22%的平均水平。从这个水平上看,中国的表现欠佳。另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学生流动数量一直在快速增长。2013-2016年,中國的出国留学生和来华留学生人数分别增长了22%和43%。

第五,在学前教育层面,中国的学前教育主要由私立学校提供。中国有54%的3~5岁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就读于私立学校,而OECD的平均水平为32%。然而,OECD成员国和伙伴国家的各自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在新西兰就读私立机构的学龄前儿童比例高达99%,俄罗斯则最低,只有1%。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李霄鹏供稿)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差距成员国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什么是IMF份额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