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类课程对就业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06-12 03:10唐跃英赵进军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顶岗实训满意度

唐跃英,赵进军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012)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就业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就业质量受到社会环境、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实习实训、个人品格、身心素养及个体因素等专业与非专业素质众多要素的影响,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其中实训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有效实施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理论课教学的验证与理解、知识的熟练与提升,也承担着专业技能的获取与培养、职业意识的感知与认同、职业行为的规划与养成。[1]

1 实训类课程对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数据收集

本课题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2013级和2014级这三个年级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这三个年级各个专业在校期间是否开展实训课程、是否有顶岗实习、实训课程时长(周数)、毕业时的初次就业率,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工资水平、专业相关度、对学校实践教学满意度、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这几项数据来进行研究。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共32个专业,分别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影视动画、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旅游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产品造型设计、数控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会计、物流管理、应用英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报关与国际货运、金融保险、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业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技术、应用日语;2013级专业设置在2012级的基础上,撤销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减少为30个专业;2014级的专业又在2013级的基础上撤销了金融保险专业,减少为29个专业。其中这三个年级各专业的实训和就业情况见表1和表2。

表1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14级专业实训情况统计表

表2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14级专业实训和就业情况统计表

1.2 数据分析

对收集来的原始数据运用Pearson积距相关法进行两两相关性分析。[2]其中N=91,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出:实训周长和毕业一年后的专业相关度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践教学满意度和毕业一年后的工资水平、专业相关度、总体满意度都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体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1.3 结论

根据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得知,实训周长和实践教学满意度这两个因素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上对就业具有影响。

其中,实训周长越长,学生毕业一年后工作职务和专业的相关性越弱。通过对12~14级部分学生访谈得知,很多学生在实训中,除了专业操作技能得到了提升,其他业务技能也相应地得到了锻炼。例如,行政管理能力、沟通学习能力、人际关系相处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是在长期的顶岗实习或综合实训中更为明显)。实训周长和专业相关度之所以呈现负相关的原因之一是实训时间越长,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提升地越高,加之长期实训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目标和能力更加明晰,择业范围变得更为广泛。

实践教学满意度越高,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工资水平、专业相关度、总体满意度就越高。其中,实践教学满意度高,说明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学到了实用的技能,毕业后较高的技能水平直接影响了工资水平的高低;实践教学满意度越高,学生对专业的肯定度就越高,就业后选择相关专业的比例就越高。而对于实践教学是否满意,是各专业实践教学(实训类课程)质量的一个综合评价。通过此项数据分析可知,实训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 提高实训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得知,是否有实训和学生就业没有得出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可见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众多,是否有实训作为影响因子较为薄弱)。而实训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时间越长有可能学生毕业后的专业相关性反而更弱。但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就业后的工资水平、专业相关度具有直接正相关关系。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合理安排实训时长,着重在提高实训类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2.1 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提出,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宁海产学研基地为例,其立足宁海县域经济,依托宁波特色产业优势,面向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政府、企业、学校”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体制与机制,是融技能训练、技能鉴定、创业孵化、社区教育与培训为一体的职业能力训练中心。实训基地与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同建设,搭建了人才培养与培训平台和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3]为当地企业精准对口输送高技术技能人才,既提高了学生就业质量同时又带动了区域经济。高职院校应从顶层设计完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制度和政策,立足区域经济,结合区域产业,联合区域优质企业资源,继续推进夯实产学研用的校企融合之路。

表3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12~14级专业实训和就业情况相关性分析表

2.2 加强优化顶岗实习课程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实践教学满意度直接影响就业质量的多个方面。另外,数据显示,开设有顶岗实习的专业的实践教学满意度普遍较高。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虽然因研究样本顶岗实习专业数据有限,未得出两者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但是根据已有数据可知,12~14级开设有顶岗实习的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满意度普遍高于学校的平均水平。可见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践教学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尤其是和优质企业对口的专业在学生当中更是夯实了实训教育教学的良好口碑。实训企业在学生毕业后直接吸收学生就业方面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最新要求,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课程设置和建设以此标准为目标,还有待加强和优化。

2.3 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要求“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根据以上政策导向,高职院校在教师结构上要进一步优化,加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校企合作以及顶岗实习的基础上,除了学生“走出去”,更要教师“引进来”。为学生培养“企业导师”团队,着力构建“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模式。甚至与导师企业招聘挂钩,在双向选择企业导师的过程中,学生同时更加明确就业目标和就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校期间提前择业,毕业时精准就业。

2.4 统筹组织综合实训教学

实训类课程广义上而言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验教学、专业实习、金工实习、认知实习,以及专业竞赛等诸多方面。首先在实训时间设置方面,根据不同实训课程性质合理安排实训的学期,并综合考虑各实训类型的“搭配合理性”。不同专业的实训类型相差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单独开展实训,而同学科的相关专业可以考虑开展综合类实训。例如管理类学科的市场营销、会计、物流管理等可开展跨分院跨专业综合实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跨专业实训,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参与企业竞争模拟综合实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个体专业实操技能,共同的实训课程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互相合作,集合各自专业特长,协同参与创新创业各类大赛,有效提高了学校的综合竞赛水平。无论是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加强优化顶岗实习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还是统筹组织综合实训教学,都是以提高实训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从根本上提高实训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式发展。

猜你喜欢
顶岗实训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医院满意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