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2019-06-12 05:04刘秀丽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雨课堂专业课程德育

摘  要:为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文章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在总结分析现行大学德育“两课”教学弊端的基础上,探究利用“雨课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改革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措施既能强化教学成效,又能渗透德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发展。

关键词:“雨课堂”;德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秀丽,鄂尔多斯市应用技术学院讲师。(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01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并积极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1]学生的思想道德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德育必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特别是大学教育,更加迫切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度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意识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2]要想将学生培养成才,德育与专业教育必须双管齐下,缺一不可。虽然学校开设了思政类课程,但是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的还是专业课,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投入也最多,所以教师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会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效果也会更好。

“雨课堂”是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由清华大学推出的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可以改进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自2016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截止2018年3月,国内已经有80多万名师生使用“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其中有超过80%的使用机构为高等院校。[3]本研究尝试运用“雨课堂”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以期专业教育与德育同步进行。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鄂尔多斯市應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6级护理专业一班与二班共59名学生为观察组,选取三班与四班共6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所在班级的“外科护理学”课程由同一位教师任教,教学大纲也相同,且两组学生前一学年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研究方法。按照学校本科护理专业授课计划,“外科护理学”总学时为122学时,分两学期进行。其中,第一学期84个学时,共15周,前12周每周6学时,后3周每周4学时,第13周为临床见习,两组研究对象授课地点均为多媒体教室。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教学方法授课——利用课前提问、案例引入、多媒体演示、小组教学、角色扮演、课后作业、阶段性测验等多种途径达到教学目标;观察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采用“雨课堂”和德育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雨课堂”创建在线课程及在线班级,教师上传课件并适时引入德育主题。

二、利用“雨课堂”渗透德育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要从课程内容中提炼出相应的德育内涵及知识点,然后将教学内容与德育知识发布至“雨课堂”班级,并要求学生预习。同时,通过“雨课堂”发布本次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设置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前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并将资料分类整理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汇报。然后,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叙述课前上传的案例,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鼓励学生从人文关怀及德育两方面给予点评。最终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实际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例如,教师在讲到“麻醉”这一章时,发布的案例可以是麻醉师针对急诊手术患者在术前进行麻醉前评估,此时让学生讨论:“如果你是麻醉师,当时的主要想法是什么?”大家各抒己见,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发扬人本善良,从大局出发,辩证看待医疗事件,让学生真正明白社会现实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传播社会的正能量。另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利用“雨课堂”进行点名、提问、发红包以及发弹幕进行课堂互动。最后,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继续和老师探讨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雨课堂”从程序后台收集相关数据,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把控,从而有针对性地将补充性复习材料通过“雨课堂”发布给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准备考研的学生,知识需求量大,所以一定要有针对性地拓展他们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效果比较

学期末的考核评价分为理论考核、问卷调查(学生满意度、任课教师满意度、班主任满意度、思政考核)、案例沟通三个部分。理论考核满分为100分,由授课教师统一命题,统一阅卷。问卷调查使用教务处制定的满意率调查表,含8项内容,每一项都包括“很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用以调查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与班主任对学生本学科学习成绩的满意度(满意度为“很满意”和“满意”占参与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案例沟通由教师统一编制案例,统一设定答案,统一考核时间,统一判定,满分为100分,其中有10分是德育内容。

1. 理论考核成绩。观察组理论成绩平均分为79.88,对照组理论成绩平均分为70.34,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t=4.647”,“P=0.000”,两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案例沟通。观察组案例沟通德育平均成绩为8.15,对照组案例沟通德育平均成绩为6.85,利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检验,“t=7.223”,“P=0.000”,两组学生的案例沟通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讨论

韩愈在《师说》所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传授学生做人之道、为人之道,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品格,这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能。

“大学校园历来就是思潮激荡之地,高校德育难度较大。”[4]一方面由于大学德育形式的局限性,广大的专业课教师把课堂教学仅仅看作是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阵地,而将德育工作推给德育教师,教育的教书与育人两大功能被割裂开来。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大,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基本条件,导致学生在专业课上投入更多的经历,对自身道德能力方面的培养却不是非常重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认为德育不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更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大学》开篇即说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德育可以影响心灵,端正学生的价值观。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雨课堂”运用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让信息化课堂成为现实,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本研究仅以“外科护理学”为起点,以后将会尝试将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临床专业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更加有序的、系统的渗透德育。借助“雨课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成效,使学生真正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真正体现学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1/03/content_2959432.htm.

[2] 陈珂,张智,何丹,等.大学德育教育创新: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以林业经济管理学教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25-28.

[3] 臧晶晶,郭丽文.滴水成雨——走进雨课堂[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8):235-236.

[4] 雷希夷.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人性化理论与实践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65-66.

责任编辑  陈  晨

猜你喜欢
雨课堂专业课程德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