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产学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2019-06-13 00:36张辉吴宝华牟宏晶
关键词:工程实践协同创新

张辉 吴宝华 牟宏晶

摘    要:在新工业革命趋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工程实践型技术人才培养、科教融合、产学协同教育方面急需进行变革和发展。在对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困境及阻滞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教协同育人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课程教育体系、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校企实践平台体系协同育人的机制。

关键词:行业特色;工程实践;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6-0008-04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前隶属于国务院部委,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与突出学科群优势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行业背景深厚、行业影响力强、学科群优势显著、行业文化情怀趋同,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行业特色型高校存在缺乏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师资队伍建设薄弱、设置课程重理工轻人文、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等与产业和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不能满足我国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升级,不能满足整体经济可持续高速发展的需要。在强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行业特色型高校要想推进工程教育改革,驱使教育思想演变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就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工程教育改革的内涵、特征、现状、阻滞问题和改革路径。着力加强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历史沿革

国家为了加快工业发展,培养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和行业精英,当时借鉴前苏联高等教育模式,借助行业综合性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和重组之契机,在林业、农业、地质、水利、交通、矿产、石油、化工等多个行业领域,围绕行业产业链进行学科设置,兴办了一批服务于重点行业的特色高校。行业高校重在强调面向行业内的社会服务,特色型重在强调高校学科分布特点的独特之处。行业特色型高校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检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办学方向,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追根溯源,我国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发展历程大体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院系调整时期的单科性院校,第二个阶段是进入高校合并时期的综合院校,第三个阶段是高校转型时期的特色院校的塑造阶段[1]。世纪之交,国家确立了由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办学、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行业特色型高校划归地方,由地方政府负责管理[2]。行业特色型高校划归地方政府管理后,在原有特色学科发展基础上又拓展了一些新的学科增长点,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功能,学科的优势和特色被逐渐弱化。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双一流”建设的统筹推进,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当主动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流,依托行业背景,凝练学科方向,在借鉴国外高校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学科,彰显行业学科特色。

二、行业特色型高校的特征

长期和密切的行业领域产学研合作的历史, 使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其他综合型大学难以比拟的比较优势。

1.显著的行业背景。行业特色型高校通过政府主

导、学校自主、行业支持、社会推动,形成多元融合建设的局面,其特色和优势得到社会认可,形成国家政策与社会舆论导向支持的合力[3],具有鲜明、稳定的办学方向与学科特色。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紧密的行业合作关系。

2.相对集中的学科分布。行业特色型高校拥有强的行业背景、相对集中的学科优势,许多特色学科在国内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依托优势特色学科,整合校内外资源,学科布局得到不断优化,学科之间不断交叉渗透与融合,形成了相辅共生的良好机制及学科整体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4]。有与行业科技发展密切相關的高水平科研平台支撑,有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围绕行业产业链,具有完善的学科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通过不断优化,建立起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科技创新范式,形成了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格局。

3.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行业特色型高校长期服务于行业企业的发展,熟悉行业国内外发展现状、企业的发展历程、行业产业技术发展瓶颈问题和亟待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有雄厚的行业产业技术储备。行业特色型高校在基础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突破、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与行业企业建立起良好的深度合作关系。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具有强烈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长期专注于行业的技术发展,将理论知识用于行业的技术实践,努力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并将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为行业培养出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领导者[5]。

4.文化融合度高。行业特色型高校有为行业培养精英型人才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大学文化,非常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在行业内发展[6],成为行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和精英领袖,为行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与行业发展始终血脉相连,文化互动融合度高,这种文化既源于行业的优良传统,又因高校的传承创新,成为校企产学协同创新的文化基础。

三、行业特色型高校发展面临的困境

行业特色型高校具有显著行业办学特色,有相对集中的优势特色学科,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阻滞因素。

一是优势特色学科群数量相对较少。行业特色型高校划归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的新体制后,依托自身特点,对学科布局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拓宽出新的学科增长点,对行业特色型高校适应地方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新建的学科很难在短时间内积聚优势资源和办出特色。原有优势特色学科的覆盖面比较窄,而且大多为工程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学科群尚未形成,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偏少。

猜你喜欢
工程实践协同创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