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脚下功夫”

2019-06-14 06:13文/毕
中国记者 2019年5期
关键词:脚力护林员老伴儿

□ 文/毕 庆

内容提要 2018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要求,其中,脚力就被放在了“四力”的第一位,可见脚下功夫对新闻工作的重要性。本文侧重探讨新媒体时代记者的“脚下功夫”。

“脚底板出新闻”,做过传统媒体的新闻人对这句话应该都不陌生,这句至理名言曾经激励了几代新闻人奋力前行,也阐释了脚力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地位。14年前,当我刚迈入新闻行业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告诉我的第一个职业经验也是这句话。在这个新闻以光速传播的时代,更需要脚下功夫。

一、迈开脚深入一线才会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2019年的除夕下午4点多钟,记者来到了大连旅顺北路附近营城子街道的一处山林边上,开始跟随护林员巡山。当时很多朋友调侃我是“敬业的女汉子”,其实,在当天采访前,我还在纠结,要不要到实地采访?因为,我是一对双胞胎的妈妈,孩子只有3岁,正需要人带,平时也都是家里老人帮忙带,陪伴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原本指望春节这个假期能够多带带孩子,同时也让老人休息一下。但是,当“记录护林员的除夕夜”这个策划主题摆在我面前时,我的心痒痒了,说服家人,穿上最厚的棉衣,驱车出发。

当鞭炮声响起时,我看到一位60多岁的老护林员在山林边等候老伴儿,不一会儿,一位60岁左右的大妈骑着自行车赶来,她是来给老伴儿送饺子。这位老大妈说,她每年都会来给老伴儿送饺子,她慢慢打开包裹着毛巾的保温瓶,饺子装在这个保温瓶里。老大妈的细心瞬间让我很感动,我能感受到她对老伴儿的关爱,这份爱就像这饺子一样带着温度。吃着冒着热气的饺子,这位做了20多年护林员的老同志满脸幸福,他告诉我,自己就守护这几十亩山林,这些年,他每天都会巡山,除夕也不例外,而且也没有加班费,因为除夕的时候放鞭炮的人多,特别容易着火。他和老伴儿都很自豪,把这片林子看得很好,从来没有过山火。

这则新闻见报之后,护林员老夫妻山林边的那顿除夕饺子感动了很多人。大家感动之余,也了解了逢年过节时,工作在一线的护林员多么辛苦。回头想想,我很庆幸,自己除夕那天能够到一线实地采访,能够亲眼看见了老夫妻的尽职尽责。

二、好新闻的诞生需要脚下功夫

在“1·25”讲话中,习总书记希望广大新闻工作者能够发扬优良作风“沉得下去,扑下身子”。“沉得下去”,就是沉入群众中去;“扑下身子”,就是要扎扎实实地采访。沉入人民群众中去,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进行采访,确实能够采访出具有时代感的新闻作品。

2018年10月,我在大连市中山区海军广场街道一个社区采访中偶然发现一条新闻线索:一位老市民安邦才从几十年前开始将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记账。社区人的一句无意的话触动了我的新闻神经,我敏锐意识到,这或许是折射改革开放40年百姓生活沧桑巨变的好题材。记者立即辗转联系到老人,并量身打造、精心拟订了采访提纲。老人精神矍铄,但极其低调,一再拒访。记者锲而不舍,每次驱车20多公里,往返四次一再登门,终于打动老人受访。老人从1956年开始记生活账,从一人、到一家三人、再到祖孙三代坚持记账61年……我们敞开心扉深度交流,促膝披览一本又一本的4万份账单,一如披览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历史画卷。稿件见报后,立即在网络广泛传播,引发读者共鸣。

2019年2月,这篇新闻作品被报社推荐参加辽宁省新闻奖评选,在参评推荐表上,报社领导给出的推荐理由是:“选择61年4万多笔账单这个切入点,围绕老人极富思辨、分析色彩的回顾,把改革开放40周年人民家庭收入、支出结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一一全景展示出来,采访中还映射出记者愈挫愈勇、机智应变的宝贵职业品格。”新闻是时代的记录者,每一次脚踏实地的采访都会在作品中呈现,要是没有屡次登门的脚踏实的采访,很难呈现出如此鲜活的新闻作品。

三、脱离“脚底板”的采访容易造成失实

在这个网络普及的年代,各种资讯的流传速度和事件发酵速度极快,在工作中经常见到,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图便利、省事,通过电话和网络进行采访和跟踪进展,这样的工作风格其实埋下了极大隐患,脱离“脚底板”的新闻特别容易失实。就在前不久,我也曾经因为脱离了“脚底板”的扎实采访,差点儿刊发出失实的新闻。

2018年12月底,一张“大连市海域出现罕见极地景色”的照片在网络上热转,照片拍摄的是大连市一个海域海浪被冰冻住之后,出现的类似极地的景色。作为跑海洋战线的记者,我也认为这是一条极好的新闻线索。我开始根据网络上的这张照片采写新闻。按照以往的采访经验,12月末的大连,周边海域确实已经进入冰封的季节。看到这张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都转发了的照片,再加上往年的经验,我想当然地认为这就是那时那刻大连海面冰封的现状。我电话采访了海冰监测部门,得到的答复也确实是我市海域已经开始冰封。在得到这些相关信息之后,我开始着手写稿子,主题就是“我市海域出现罕见极地景色”。当稿子写完并提交给领导之后,我就心安理得地做其他事情去了。

□ 2019年元宵节(2月19日)中午,市民陈先生带着困扰一家人很久的噪音污染问题来到报社求助,记者毕庆(右一)放弃午休时间热情接待了他,并在第二天帮助他协调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天晚上,编辑在排版时,有人对这条新闻产生了质疑,表示大连现在的海面还没有结冰到这种程度,这张照片可能不是当时拍摄的。接到编辑的电话后,我赶紧联系照片的拍摄者,由于网络已经热转很多轮了,照片的拍摄者一直联系不上。这种情况下,这则新闻被暂缓刊发。第二天,我驾车来到照片拍摄的海边核实情况,到了海边才发现,海面的情况跟照片完全不相符,尽管海面上已经开始结冰,但是还没有达到“极地”的状况,原来由于这个冬天大连气温比较高,所以,海面结冰程度没有往年同时期强。辗转联系上照片拍摄者得知,这张照片是上一个冬天这个时候在这里拍摄的,并非2018年12月末拍摄。我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次“脱离了脚底板”的采访差点儿制造出一个失实新闻。这件事让我再次认识到了脚下功夫对新闻工作者的重要。

四、“脚下功夫”不能丢

2019年春节前夕,中国记协向全国新闻工作者发出倡议,呼吁新闻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事、过硬风格,书写新时期的出色答卷。为落实习总书记“1·25”讲话精神,贯彻记协的倡议,全国各地新闻工作者纷纷用“新春走基层”践行“四力”。“新春走基层”活动的胜利就是对“脚底板出新闻”的诠 释。

作为一线记者,每年都采写上百件新闻作品,获得省市以及国家级奖项的新闻作品也有十几件,这些获奖新闻作品中都有一个共性,就是浸透着“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过去这几年的春节,每年春节假期前我都会带着“新春走基层”的选题开启假期,在假期中沉入节庆中的基层,更能采写出沾着露珠的新闻。采写的《正月里捏属相灯的手艺人》《正月里秧歌扭起来》等鲜活的作品受到读者和大连市相关部门的关注,这些来自于“脚下功夫”的新闻一次次印证了“脚下功夫”在新闻工作中的重要,也一次次提醒我“脚下功夫”不能丢。

猜你喜欢
脚力护林员老伴儿
地市党报金融报道“专”“活”兼具的优化路径
第三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光影视界
第二届甘肃最美护林员(草管员)
提升“四力”,让舆论监督更有力
如何发挥脚力做好深度报道——以衢州日报“乡村调查”为例
平凉市出台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科技报道工作水平——人民日报如何做好科技报道
小孙和小于
如此“老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