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安娜·卡列尼娜》揭露的矛盾

2019-06-14 08:57陈悦
牡丹 2019年12期
关键词:列文伦斯基上流社会

陈悦

《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对安娜爱情故事和列文生活历程这两条主要线索的描写,揭露了诸多矛盾。一方面,这些矛盾体现在身份多重性和情感复杂性之间;另一方面,这些矛盾还体现在表里不一的人性、婚姻与爱情、思想之伟大和行动之无助以及生与死之间。

一、安娜之死揭露的矛盾

与其说是卡列宁的无情、渥伦斯基的冷漠和社会的排斥造成了安娜之死,不如说是安娜身份转变带来的情感矛盾、梦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处社会环境前后强烈对比的矛盾造成了这一

悲剧。

在安娜与卡列宁婚姻的破裂和与渥伦斯基爱情的塑造这一过程中,安娜的前后身份是矛盾的。原有的妻子和母亲的身份与新的关系中情人的身份相冲突,而身份转变的矛盾也造成了情感的矛盾。即使安娜能逃离一段没有爱情的婚姻,却不能脱离这段婚姻的产物——儿子的存在而需承担的作为母亲的责任与爱。在追求爱情和放弃为人母的责任这一矛盾之下,安娜是自责、愧疚的,因而对于渥伦斯基所生育的女儿有种莫名的排斥。

渥伦斯基的冷漠让安娜深深感受到爱情梦想和毫无保留付出之后却一无所有之间的矛盾。安娜为追求爱情付出了一切,放弃了原有家庭、在上流社会的地位,因而对与渥伦斯基之间的爱情有极高期望。但一旦付出所有,安娜在爱情中就变得非常脆弱和敏感,当她感受到渥伦斯基的冷漠,自然万念俱灰。

安娜前后分别受到的上流社会的尊重和排斥也构成了巨大的矛盾,点燃了她无路可走而寻求死亡的导火索。安娜被上流社会排斥的原因不在于婚外情,而在于她光明正大地宣告追求爱情的决心并付诸行动,这实际上是将当时上流社会人们普遍但却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婚外情之类的事情放到了阳光之下,这让上流社会怎能不迫不及待地排斥她?安娜勇敢并坦诚地面对身份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矛盾,她无疑是一个战士,但终究熬不过这些矛盾对她的摧毁。

二、卡列宁体现的人性矛盾

卡列宁是上流社会的模范和传统观念的代表,他表面上维护着上流社会所推崇的模范形象,践行着宗教的道德标准,内心却有许多矛盾与背离。这也就体现着其“伪君子”形象和内心复杂、险恶的真正人性之间的矛盾。

面临妻子的婚外情,作为丈夫的卡列宁没有对爱情消逝感到痛苦并进行反思,他的一切处理措施都只是为了维护自身在上流社会的模范形象。当他考虑如何处理妻子出轨这件事情的时候,竟然首先是要杜绝舆论,保持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良好形象,其次是让妻子断绝和情人的关系并得到一点报应,还想让自己帮助妻子改过自新从而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内心深处处于对表面所奉行的宗教道德标准严重背离的矛盾中的卡列宁,又怎会真心想要救赎安娜,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罢了。当妻子产褥热面临死亡的时候,卡列宁有一瞬间发现自己竟然盼望安娜死。这些一闪而过的念头,往往是卡列宁内心深处最真切的观念的折射。

三、婚姻与爱情的矛盾

安娜与渥伦斯基之间充分体现出了爱情与婚姻的巨大矛盾。毋庸置疑,渥伦斯基和安娜之间曾有过真正的爱情,这种爱情不仅在肉欲层面,更在精神上的相互理解依靠。但在与安娜结合成家庭后,真正的爱情逐渐消融在生活琐事、外界舆论、安娜极高的爱情期望与要求之中。

庄园主列文终于梦寐以求地与凯蒂成婚之后,亦深深感受到当爱情化为血浓于水的亲情之后所呈现的婚姻和爱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很敬爱地看到她——那个充满诗情画意、迷人可爱的凯蒂——在新婚的头几周甚至头几天,就开始考虑、惦记和操心桌布、加剧、床垫之类的事情。”“列文结婚三个月了,他很幸福,但与他想象的完全不同。列文很幸福,但过上家庭生活以后,他时时发现事情根本不是他所预期的那样。”

四、思想的伟大和行动的无助之间的矛盾

列文的矛盾集中体现为思想之伟大和行动之无助之间的分裂。列文对乡间生活、对农民有刻骨的热爱,当他与农民在一起劳动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心灵的宁静,感到生命的充实和价值,“所有这一切都淹没在欢乐的集体劳动的海洋里,上帝赐予他们白昼与力量,他们就把白昼与力量奉献给了劳动,而劳动本身就是酬劳,他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要把他这种乏味、懒散、虚伪的个人生活变成纯洁、快乐、勤劳的集体生活”。但他所做的使农民受益之事并未得到农民的支持与真心相待,最终也难以摆脱地主的身份。这也是托尔斯泰想要改变俄国社会现状这一伟大想法和处处碰壁的事实之间矛盾的真切写照。

真实的生活亦是如此,处处充满着思想与行动之间的矛盾,这正是托尔斯泰向读者揭示的人生无奈和深邃之处。

五、生与死的矛盾

死亡的过程,是一个让人在恐惧和解脱快感之间的矛盾中徘徊的过程。其间生死抉择的困难,实则体现着拒绝死亡的理性和走向死亡的必然性之间的矛盾。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提到“在托尔斯泰那里,小说探寻在人做出的决定和人的行为中,非理性如何起作用”。在面临死亡的一瞬间,安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非理性的,她想要终止这种行为,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即使来得及,安娜也找不到比死亡更好的结局了,死亡于安娜而言似乎是必然的。

尽管拒绝死亡时理性的缺失结束了安娜的生命,但人们应该思考:如何在非理性驱使下对必然死亡的“向往”中找到生存的意义。而这一点,托尔斯泰似乎给出了思考方向。

在对哥哥尼古拉的死亡感到恐惧和迷惑之时,列文也深深感受到相比于死亡,能让人活下去的是爱。“虽然面对着哥哥的死,他还是觉得自己必须活下去,必须爱。他觉得爱把他从绝望中救出来,在绝望的威胁下,这种爱就显得更加强烈,更纯洁。在他的眼前,不可思议的死的谜还没有解开,另一个同样不可思议的谜——号召人們去爱和生活的谜,又出现了。”即使对死亡存在许多疑惑,也要有面对生死矛盾的勇气。

与安娜的死亡结局相反的是,曾有自杀念头的列文最终在思想上通过信仰的升华对生死问题有所领悟,明确了生活具有的明确的善的含义,在思想上得到了解脱。

六、结语

《安娜·卡列尼娜》中展现出的多重矛盾,都是人生最真实的状态和必须思考的问题。托尔斯泰在这部小说里向读者揭示了这些矛盾,揭示了最复杂的人性,展示了最真实的生活。

(华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列文伦斯基上流社会
以色列剧作家汉诺赫·列文经典作品《安魂曲》中文版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渥伦斯基性格的两面性对安娜命运的影响
乌克兰喜剧演员竞选人气盖过总统
磨了22年的镜片
磨了22年的镜片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四核苷酸假说与费伯斯·列文的核酸化学研究
Constance Jablonski 康士坦茨·雅布伦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