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课程教育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2019-06-15 13:18杨丽芳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传承

杨丽芳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丰富化,不止有传统的学科知识教学,还要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学习。礼仪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的一门课程,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课程形式还有待提升。文章以高职院校学生礼仪课程教育的开展为研究目标,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关键词:礼仪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传承;融合

一、引言

礼仪最早产生于人与人的交往中,礼立于敬而源于祭,后逐步扩展到敬人,《周礼》《礼仪》《礼记》称为古代三礼,是关于各种礼制的百科全书,是“礼”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优秀文化的历史文脉中,西周的礼制社会、孔子儒学的历史贡献。法家、墨家等优秀的百家思想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思想宝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 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礼仪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地扬弃和完善,形成了鲜明的特征,它作为一种历史发展的产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既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把它融入到历史的长河中,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的创造性与发展。

礼仪课程是近年来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的一门课程,笔者以礼仪课程的开展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文章主线,培养学生知礼、懂礼、明礼、用礼,从而使学生具有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出专业知识过硬、职业素养过关的综合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礼仪课程开展的要求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开展礼仪教育是其自然要求,也是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基础性任务和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要环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礼仪课程的开设强调了礼仪课程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奠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礼仪课程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具备学习动力,还能引导学生更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从而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一)课程形式的统一

礼仪课程具备一定的实用性,虽然礼仪课程在高校学习课程中所占学分比例不是很重,但是也引起了教师以及学生们的重视。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并没有开设单独的課程,而礼仪课程对塑造学生的社交形象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与礼仪课程教育结合起来,是势在必行的一项措施。作为中华儿女,不仅要有好的社交形象,还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自己的社交形象中,而作为社交礼仪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促进社交礼仪课程的进行。

(二)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

礼仪课程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果礼仪课程完全西化,按照西方社交礼仪方针进行开课,那我国人才培养的目标便会没有那么明显,也会丧失我国的文化特性。所以,我国的礼仪课程教育必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礼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还融合高职学院德育课程,从专业知识、社交礼仪知识以及德育水平这三个维度来教育学生,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培养出综合型人才。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得剖析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才能够奠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地位,才能为礼仪课程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一定的贡献。

(三)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

人们的生活因为“4G”时代的来临已经得到了满足性的变化,但是科技从未停止发展,“5G”时代即将来临,现在已经选取了一些城市作为试点。礼仪课程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之一,当然应该是与时俱进的,教师的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建立本专业本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满足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随时、随地共享资源,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而使教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例如,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可以联合打造题库,模拟的社交课程,打破资源壁垒,促进学生充分地学习;教师们还可以自发的组织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进行录播在线上进行传播。利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的形式还有很多,时教学资源得到共享应该是这个网络时代最容易达到的高度,将线上教学利用起来,也更加利于知识的传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中融合与实践的路径

(一)提升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一直贯穿于我们所有的学习过程,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在教育中得到效果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整个民族的精华文化,自然具备一定的育人功能。礼仪课程是提升学生社交形象的主要课程之一,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主动性比较强。所以,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与社交礼仪课程有机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健康、上进的思想作为课程的主要目标,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二)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一直非常重要,虽然在高职院校中没有得到普遍推广,但是我国的有关教育部门也有选择性的在进行试点教学。各类文化选修课、易经选修课、社交礼仪课程都是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形式。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科学,但它又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以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深度在礼仪课程中还有待提升,教师们应该深度解读社交礼仪课程的内涵,从多个维度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习。从而培养教师的教学发散性思维,还要拓宽中华传统文化在社交礼仪课程教育中的践行路径。

(三)联合企业文化,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

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是值得所有中国人都骄傲的身份,这也是一枚有特色的身份。上文已经提到,礼仪课程的展开,最终的教学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培养我国企业的战斗力、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能力。人才的培养是强国之战略。基于这一背景,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可以充分地联合企业文化进行教育,从而遴选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且推动教育。有针对性地教育能够充分地发挥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这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四)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礼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评价及督导

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学习是体现在内涵中的,考核具有一定的难度,虽然,目前各大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都已经较为完善,但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评价之上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只能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监督力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性学习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礼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礼仪课程教学中去,形成了“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齐培养,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深人心”的育人效果。以期笔者的研究为引玉之砖,希望不止相关的教育者,还请各个企业、社会都能够重视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为民族的崛起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荫.重视高校礼仪课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全国流通经济,2010.

[2]余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J].学园:教育科研,2011(8).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教育传承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