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2019-06-15 13:18邹雨洳
青年时代 2019年12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文化

邹雨洳

摘 要:在力争全面小康的今天,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坚定的政治信仰来进行全面小康的攻坚战,努力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信仰将会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防止政治信仰缺失,坚定政治信仰是中国现阶段的当务之急。信仰从何处来,作者认为,信仰从文化来,文化是信仰生长的沃土,作者以沙家浜精神为例,论述了如何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树立信仰。

关键词:政治信仰;文化;理想信念

一、政治信仰的重要性

信仰,是指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信仰来源于思想,终结于力量。而“政治信仰”则是个人或者集体对当前社会“政治模式”的理解,并从一阶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由于政治信仰的形成是受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的,一个人生活所接触到的社会又往往是固定的,所以,政治信仰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世界上的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的思想无比的相信,无数过去或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当做自己的行动指南和终身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脱胎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信仰信念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精神追求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标识。习近平同志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文明也要极大丰富。我们要继续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在推进新时代的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坚定的信仰就是我们立根固本的源泉。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支持。一旦信仰缺失,我们立身固本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精神上就会的“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摇摆,攻坚战也会软弱无力。

而政治信仰的缺失是个人或集体在价值判断和政治行为导向方面出现了偏差,从而对其信奉的政治系统产生认同危机。斯大林在《悼列宁》中说过共产党人是由“特殊材料”做成的,其“特殊”就在于共产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具有相当明确的政治信仰,有自己完整的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前苏联解体后,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开始产生质疑。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与共产主义宗旨相违背的生活方式开始悄悄出现。又由于政治信仰的稳定性特征,政治信仰的缺失也拥有自身的稳定性,这就使得人们很难从政治信仰缺失的泥潭中爬出,繼而陷入更深的泥潭。所以,政治信仰缺失一经形成就很难扭转。

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代,社会主流思想是积极的、健康的,绝大多数人对祖国近些年的蓬勃发展感到骄傲,并且对于祖国的将来充满信心。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也不能忽视各种声音的悄然出现,这些声音企图动摇我们的思想根基。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可是,信仰不会无缘由的来,所以,红色经典文化中的精神信仰将成为我们培养政治信仰的沃土之一,沙家浜精神就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来源。

二、沙家浜精神的基本内涵

沙家浜精神,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实践中产生的精神信念,是新四军东进抗日的思想基础的来源之一,是常熟人民寻求解放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的智慧结晶。沙家浜精神具有自身的独特内涵,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沙家浜精神中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依靠的就是深深根植于我们民族基因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十六名伤病员,在没有武装保护,甚至连衣食都没有保证的条件下,他们坚持斗争,粉碎了日伪的“扫荡”,还保存发展了革命武装。在沙家浜这块革命热土上,在寻求解放和抗御外侮的过程中,这三十六名伤病员诠释了对祖国深厚的爱,对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的浓浓的依恋之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阐释了“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这一句话的真正含义。

其次,沙家浜精神具有团结精神。所谓团结,就是“军民团结如一人”。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常熟,土地革命运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党团组织受到严重打击。1939年5月13日叶飞率领新四军六团从茅山地区一路东进,来到沙家浜地区,开展游击抗日斗争。“江抗”西移之后只留下一个流动的后方医院和三十六个伤病员,他们处于一个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只能完全依靠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掩护和支持,同时利用芦苇荡的有利地形,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与当地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军爱民,民拥军,这就是当时沙家浜地区的真实写照。在沙家浜的恶劣环境中,留下来的伤病员只能完全依靠地方党组织和无数个“阿庆嫂”、“沙奶奶”掩护,与伪军斗智斗勇,也正是靠着这种“军民合一”的团结精神,芦荡火种才能保持、延续,成为引发燎原之火的点点“星火”之一。

最后,沙家浜精神中有勇于担当的精神。敢于担当是一种素质,而乐于担当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能催人奋进、给人鼓舞。敢于担当,来自于一种极其强烈的责任心,担当者会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才会进而勇于奋斗,勇于攻坚,不怕困难,逆流直上。在白色年代,条件艰苦,人们常常要忍饥挨饿,在这种环境下,假如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精神,是不可能再花费精力去投身到革命中去的。在革命年代中,革命志士为了完成他们的革命事业,拒绝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体现了共产党员敢于担当的勇气。担当,就是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弘扬沙家浜精神,切实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信仰是内在的,是一种精神的方向,是为我们所仰望并且期待达到的;文化则是外在的,是通过我们的精神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信仰决定了文化的取向,文化则表现出信仰的可能。信仰决定文化,文化通过信仰表现出来。沙家浜文化中的理想信念之所以成为文化,就必有其产生的信仰根基。所以沙家浜文化与信仰只是表里的关系,两者本为一体。

借助沙家浜当地特色。沙家浜在江苏常熟,地处江南,当初那为三十六个伤病员提供了庇护的芦苇荡,在冬日里芦花飘扬,美不胜收。当地美食鸭血糯、大闸蟹也久有盛名,借由这些美食和美景,吸引游客,让他们在游玩的过程中,不仅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也得到文化上的感染,实地经历,体会当时新四军坚定的信念,从而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借助“互联网+”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将信仰与产品跨界融合,制作一些文化周边产品,在物质上吸引人的同时,给每个产品附上一个小故事,赋予它以文化的内涵,让人们了解这一段历史,从而体会到其中的精神力量,并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精神动力,即信仰。

借助多媒体作品的形式。京剧《沙家浜》在中老年人之间流传度颇高,但是年轻人却对其知之甚少,这并不是说京剧这一艺术形式已经过时,而是我们不能将文化的传播形式单一化,仅仅把传播沙家浜精神的方法局限于京剧这一传播形式,纪录片、小说、电影等等目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借鉴,甚至小朋友喜欢的动画片的形式也可以尝试。多种媒体,多种渠道,不忘历史,体味文化,形成信仰,这才是弘扬沙家浜精神的目的所在。

文化是信仰形成的沃土,信念将会给我们带来勇往直前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的追求永远不会过时,对美好生活的理想将会是推动人民努力奋斗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一个“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决胜阶段,坚定的信仰不可或缺。弘扬文化,坚定信仰建设全面小康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戴嘉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5.

[2]《信仰的力量》编写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講话——信仰的力量[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

[3]任仲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4]李维.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杨晓慧.信仰·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力量[J].东北师大学报,2018,(1):15-20.

[6]王康.论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大学信仰教育[J].教学与研究,2016,(9):90-95.

[7]李向平.“信仰缺失”,还是“社会缺席”?——兼论社会治理与信仰私人化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5,(5):107-222.

[8]戴建忠.精神信仰的逻辑图式及政治相关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4,(5):42-46.

[9]夏鑫,祁松.试析目前我国存在的政治信仰危机[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5):53-56.

[10]董康成,王健,王金生.西柏坡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09,(3):85-87.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文化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年味里的“虎文化”
论政治信仰在党的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新时代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坚定政治信仰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杭州市“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与分析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美育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的研究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