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最高的思想境界是“仁者”

2019-06-17 01:26萧惑之
中关村 2019年6期
关键词:冯仑仁者花钱

萧惑之

“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人民,还之于社会,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升华”。

“有钱的人要学会要脸,没钱的人要学会努力,分钱的人要讲究公平。社会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于是我们开始做公益。”我喜欢阅读冯仑的文字,他善于用“诙谐、幽默、感性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当今的企业家愿意做“公益”和“慈善”是一种崇高的“富者仁心”行为,迎来赞扬,博得草民点赞。

“公益”与“慈善”在本质上当是“同根生”,即彰显“利他”精神的光彩。主流媒体经常把“公益”和“慈善”捆在一起用,亦无可厚非。若严谨地区分,在方法上还是所有不同的。“公益”基于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慈善”往往出于同情感、怜悯心,帮助陷于困境的人们。前者是“授之以渔”,后者多“授之以鱼”。

冯仑先生对“公益”的认知得益于“洋人”的启发。当时地球上最有钱的两个人,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提出一个倡议,号召大家一定要捐出一半的财产!不过,具有“商界思想家”美誉的冯仑借鉴后,竟然联想开去,给予理想的升华。

“民营企业发展,的确要特别重视和帮着解决整个社会关切的一个问题,也就是财富的再分配问题,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的问题,或者说怎么经过财富创造的过程,从而让社会更和谐而不是更冲突的问题;不仅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民营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的问题。”

据悉,时下由民营企业发起和成立的公益基金会约有4500家之多,占全国公益基金会数量的三分之二 ;每年捐款和募款超过 1000 亿人民币,解决或者一点一点地改善了很多社会的、但政府没来得及管的,或者不该政府管的问题。今天迈开步子积极做公益的恰恰是企业家。诸如著名的爱佑华夏基金会,靠自己的努力,一年能解决 20000 例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儿童的治疗问题。就这一个公益基金,解决了中国 40% 的贫困儿童先天性心脏病问题,善莫大焉。白手起家的“西湖大学”是由企业家鼎力支持的,是通过民间力量汇集,用金钱和才智来支持的大学。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然募到60亿元。现在“壹基金”、“阿拉善 SEE”每年通过网络募集的公益资金都超过了1亿元,这些都是企业家想出来的办法。一个企业家来做公益的时候,他更有自己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最大效率创造结果的能力。

企业家在做公益的过程中,“取之于企业,用之于人民,还之于社会,是对自己价值观的升华”。用冯先生的话说,“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家用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用有限的资源,提升效率,解决某一个细分领域的问题,带来社会的点滴改进和文明的进步,这是企业家的公益身份最重要的含义。”

冯仑先生在“野蛮生长”的疯狂阶段,就对金钱有独到超脱的见解,美其名曰“花钱艺术”,“你花了钱能否增加自由,增加快乐,增加安全感,增加被尊重的感觉,增加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感觉。花钱与幸福之间要找到一个点,既把钱花出去了,又备受尊重,你就会很满足、有幸福感。盖茨应该说很懂得花钱的艺术,他把近百亿美元捐赠出去,在全世界花掉这笔钱,但他生活本身并不奢侈。”中国先富起来的许多企业家,诸如许家印、马化腾、曹德旺、马云……都懂得花钱的艺术,都是“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带头人。

在中国,若论“公益与慈善”的本源,当是“儒释道”之首儒家思想影响最大。年轻时候读《论语》——子曰“盍各言而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竟然影响了我今生今世的“金钱观”。后来在“文化大革命”的岁月里,因应“批林批孔”的政治需要,比较认真地读了“孔老二”的论述,才知道,“仁”是贯穿孔子思想的核心用字,有专家统计,一个“仁”字在《论语》中出现109次。至于“仁者”则是更高的境界,“爱之理,心之德也”;“立志行仁”,不仅有嘉言懿行,更有完美人格。在《论语》中被孔子视为“仁者”的也不过伯夷、叔齐等屈指可数的几个人。时代赋予“仁者”新语境,企业家已然用实业报国的实践充实丰富了其内涵。

“公益”和“慈善”事业是民营企业家攀登理想高峰的必然之道,为先富者攀登道德高峰开辟了阳光大道;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的一种形式。还是冯仑先生说得实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时代、社会、经济、体制的变化对民营企业家提出了挑战,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有志者事竟成,但愿中国企业家在“公益”事业中出现更多的“仁者”。

猜你喜欢
冯仑仁者花钱
仁者爱人
小小花钱看科举
『仁者爱之理』
点点读《论语》
冯仑:当医疗遇见房地产
冯仑装阔
冯仑装阔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