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体现

2019-06-17 01:43吴浩然
艺术评鉴 2019年9期
关键词:刀法吴昌硕篆刻

吴浩然

摘要:吴昌硕是近代书法篆刻大师,他的“诗书画印”四绝中成就最高的就是篆刻。而其篆刻理念贯彻“印从书出”,以刀法表现笔意为指归,因此在他的篆刻作品中多有书法用笔的意趣。吴昌硕篆刻作品中丰富多变的笔意表现将其篆刻作品的精神和意韵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当代诸多印人效仿临摹的对象。本文为探寻和分析吴昌硕篆刻中究竟有哪些笔意以及如何表现笔意进行研究。

关键词:吴昌硕   篆刻   刀法   笔意   冲切结合   刀笔相融

中图分类号:J2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8-02

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以篆刻的艺术成就为最高。吴昌硕的篆刻以“印从书出”的理念为本,用刀法传递笔法。他的“诗、书、画、印”四绝相辅相成。他结合自身的这种艺术特点在篆刻作品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铁笔之下尽现其书中之笔意,可谓将“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

那么吴昌硕的篆刻中有哪些笔意的表现呢?他又是如何通过刀法来表现笔意的呢?在下文中笔者将从吴昌硕的篆刻刀法、吴昌硕的书法笔意及其吴昌硕篆刻作品中的笔意表现和刀法特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吴昌硕篆刻刀法特征概述

吴昌硕的艺术生涯中,可能最早接触的就要算篆刻了。而他多年钻研的篆刻也使他声名远播,名扬海外。他的篆刻艺术成就在于源于古法的传承性以及前无古人的创新性相结合。本着“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将笔法融入刀法,将笔意融入金石,形成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的篆刻艺术风貌。以其刀法而言,吴昌硕并不限于浙派的切刀,或皖派的冲刀,而是根据表现印文对象的效果与意境,而自如运用,有时会随机应变而产生新的刀法。

(一)刀法特点——冲切多变,动静相宜

吴昌硕篆刻的刀法是其篆刻艺术成就如此之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从不拘泥于单一的刀法运用,也不规划刻什么样的印就要用什么样的刀法,他的刀法多变性使得它的篆刻作品没有单一的死板或灵动,而是在动静共存中各具特色。

1.印面刀法

吴昌硕刻印中使用的刀法:有切刀法、有“拟切玉印法”①(吴俊卿印款)的冲刀两大类。

吴昌硕在刀法的运用上,在印面上他使用最多的还是冲刀和切刀两大种,也可以说他是以冲刀为主刻白文,再辅以其他刀法;朱文则多以切刀为主再参以其他方法以成之。

吴昌硕在继承前人冲刀和切刀的优秀成果基础上,融合诸家之长处,将冲刀法和切刀法两种刀法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冲切结合的刀法。

2.边款刀法

吴昌硕的边款作品,大多是以单刀刻成的阴文。单刀的用刀法,大致有钉、切、拉、划、削、剜等。或以复刀,或以一刀去一刀来而成一線之法。但吴昌硕不论用单刀或双刀,都绝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其字的用笔需要而机动灵活地使用。

(二)做印特点——残而生灵,残可增韵

吴昌硕认为做印而产生的残破残损效果是刀法的一种表现技法,是为表现篆刻美的一种辅助手段,是多种表现技巧融合的全新表现。因此我们在吴昌硕的篆刻作品中不难看出其篆刻作品中的残损断缺现象并不孤立,而是作为一件篆刻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全无亦不可多有,恰到好处并各具特色。真正将做印的残缺刀法运用得充满生机,增添了篆刻作品的韵意。

1.对印的观点

篆刻作品中的残损即做印现象,是早已存在的。因残损与之篆刻,可使之具有古意。但明清以来的诸多印人皆因不得其法而被批评。笔者认为这是明清以来印人对印面之残损只求表象而未深求其现,故欲求古而不古的结果。吴昌硕刻印却与之不同,他在印面施以残损之法使之破损,不单单是为了表象的古意,更是透过残损之表深求一方作品的意境,并使整个印面每一处残损皆置于一印整体布局之中,如同印面中的一点一画。

二、吴昌硕书法作品中的笔意特征探析

吴昌硕四绝中长于书法,书法中又以篆书最为擅长,而篆书中又以石鼓文的造诣最为精湛。他临习石鼓近六十年,已得神形兼备之化境,不但格调高古而且又极具个人特色。吴昌硕除了擅长篆书外,尚工楷书。他的隶书则受到邓石如的影响,他的行草书受米芾、欧阳询的影响颇深,但主要影响其风格形式的还是明末清初以王铎为代表的一代书风。

(一)沉静肃穆——吴昌硕书法笔意中的静态表现

吴昌硕早年学习书法时,无论楷书还是篆书都是字字工整,端庄静穆。而对于篆书,钱君匋先生认为:“吴昌硕先生五十岁前临石鼓文,谨守古貌,一点一画,无不毕肖,个人特色,并不显著。”②可见其早期作品多为平正端庄的特点。

(二)纵逸放达——吴昌硕书法笔意中的动态表现

到了中期,吴昌硕的书法风格开始产生变化,不再拘泥于形似,而开始追求神态。正如钱君匋先生所说的:“六十前后,遗貌取神。”③吴昌硕这时的书风开始变得肆意放达起来,一如沙孟海先生评其行草书曰:“行草书纯任自然,一无做作,下笔迅疾,虽尺幅小品,便自有排山倒海之势。”④

(三)动静相宜——吴昌硕书法笔意中动静态兼备的表现

到了晚期,吴昌硕的书风偏向老辣纵横之势,这一时期的书法作品中无论动态静态的笔意都有体现并交织和谐,丰富多彩。亦是书法作品中运用毛涩而产生的墨色枯浓变化从而达到动静兼备的笔意效果。这种毛涩的运用在吴昌硕的书法作品中也有体现。

三、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及其刀法表现特征

吴昌硕遵循“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其篆刻中必有书法的笔意表现。其篆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而吴昌硕边款中的笔意更是有明显的表现,吴昌硕的边款篆刻也更贴近他的书法作品,并在形神相似中表现其书法笔意。

(一)动若游云——吴昌硕篆刻中的动态笔意特征及其刀法表现

吴昌硕篆刻中动态的笔意很多,多以钝刀进行爽利的冲刀而成,往往使得线条边缘产生崩裂,以营造出苍茫老辣的气息。

吴昌硕篆刻中动态笔意的体现手法总结如下:

1.多是以冲刀成一线条以成爽利质感;2.结字多斜侧而增灵动;3.布白不均匀,常有疏密对比而成空间上的动态;4.章法错落,字与字之间多有顾盼呼应之势;5.残损刀法使用频繁,使印面多有“毛涩”感从而增强笔意的动态。

(二)不动如山——吴昌硕篆刻中的静态笔意特征及其刀法表现

吴昌硕的篆书石鼓文线条浑厚有力,结字长稳,其篆刻作品中也多有以静为主的一笔表现。而静态的笔意多是用切刀而成的平稳线条,或是冲刀后小心收拾细节的结果。

吴昌硕篆刻中静态笔意的体现手法总结如下:

1.刀法多以切刀和双刀为主,切刀可成静穆,双刀可出圆浑;2.结字多为端正,成稳重之势;3.章法上多用边栏界格,使每个字处于相近的空间里,且上下左右基本平齐,更添稳重;4.结字上少用残损,做印亦不开张,保证了印面的整洁。

(三)动静自如——吴昌硕篆刻中动静结合的笔意特征及其刀法表现

吴昌硕篆刻中的笔意表现并不单一,多是以浑朴灵动、豪放静穆相融相生。其动静结合的笔意特点也是用刀多变所致。而此类笔意的表现多以冲切结合,单双刀结合,并施以残缺刀法(做印)使印面的表现生动丰富。

吴昌硕篆刻中动静结合笔意的体现手法总结如下:

1.刀法上冲刀单双刀结合使用,切刀或碎切或连切,使印面线条浑厚与放纵兼备;2.结字有平正亦有斜侧,互相对比而又统一存在;3.章法疏密得当,字与字间既有错落也有对齐;4.残损刀法的运用是关键,残损是为表现一印之中或动或静而运用,方能使印面中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四、结语

“印从书出”的篆刻刀法观念,是明清篆刻刀法观念之核心,即以刀法来表达笔意为指归。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篆刻艺术借鉴和吸收了书法艺术的理论成果和创作经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明清篆刻流派的辉煌。

吴昌硕篆刻刀法与其表现的笔意之间的关系分为以下几点:1.冲刀易出气势;2.切刀易成韵致;3.冲切结合助雄浑;4.单刀易出奇险;5.双刀可成稳健;6.单雙刀结合收劲趣;7.残刀可增团结与灵动。当然,每方印章根据其所要表达的笔意而使用不同的刀法以及不同的结字和章法才是吴昌硕篆刻成就之高的原因。

他的篆刻秉承“印从书出”的理念,打破前人固有的刀法,创造出冲切多变的刀法,在篆刻中体现书法的用笔和章法布白,其做印讲究,能将印面的残破融入篆刻内容,笔意盎然,浑然一体。成为篆刻技法集大成者,为当代篆刻技法的传承与学习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注释:

①吴昌硕,“吴俊卿”印款。

②③钱君匋:《略论吴昌硕》,《上海科学院学术季刊》,1985年第3期。

④李从新:《吴昌硕书法艺术赏析》,《检察风云》,2010年第18期。

参考文献:

[1]路敬元,刘亚斌,王谦.浅谈吴昌硕篆刻艺术中的书法情怀[J].大家,2011,(11).

[2]刘江.吴昌硕印论图释[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4.

[3]刘江.吴昌硕篆刻及其刀法[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刀法吴昌硕篆刻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刀法
武师授徒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