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镇”点亮怀柔科学城

2019-06-17 01:26马文良
中关村 2019年6期
关键词:怀柔科学城中关村

马文良

伴随着“创新小镇”的精彩亮相,怀柔科学城也将集聚腾飞的力量,在建设“百年科学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5月26日,借助首届北京人才宣传周的契机,怀柔科学城举行发布会,正式推出“创新小镇”。这是怀柔为集中体现科学城的科学、活力与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打通从技术到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也是怀柔科学城集聚创新主体和创新要素的重要平台——通过打造一个融城市功能、创新功能、产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示范区,着力构建从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创新链。

“创新小镇”将以“规则共议、资源共享、氛围共创”的全新运营模式,建设创新中心、政务中心、众创街区、创新广场、创客公寓、科学公园六大功能区,紧紧围绕建设“百年科学城”的目标,加快推进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积极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提高科学城的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努力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伴随着“创新小镇”的精彩亮相,怀柔科学城也将集聚腾飞的力量,在建设“百年科学城”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科学城诞生新生态

怀柔科学城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承载着国家战略,肩负着国家使命。一直以来,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怀柔科学城建设,蔡奇书记多次强调,怀柔科学城肩负着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使命,在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地位特殊、不可替代。要紧紧抓在手上,保持历史耐心,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这三篇文章。怀柔科学城要着眼建设“百年科学城”,让怀柔更具科技范、国际范、文化范。

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定位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建设成为引领科学发展和国际重大前沿技术突破的新引擎,可谓发展前景广阔,使命责任重大。

如今的怀柔科学城,正在砥砺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高歌。这是一座科学之城,坚持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战略定位,瞄准绕空间、物质、地球系统、生命、人工智能五大科学方向,布局了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30个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这是一座活力之城,已经吸引一批领军科学家、青年人才、海外人才等高端人才资源入驻,成为科学城建设的中流砥柱;这是一座创新之城,聚集了中科院电子所、力学所、物理所、纳米能源与系统所、空间中心、北京大学等29家院所和高校,工信部在北京布局的两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均落户此地——科学城内创新主体集聚,创新动力蓄势待发。

最新亮相的“创新小镇”位于科学城核心区,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由创新中心、政务中心、众创街区、创新广场、创客公寓、科学公园六大功能区组成。其中,创新中心是整个小镇的动力源和发动机,这里集聚了一批专业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创新企业。众创街区、创客公寓等板块则是为创新中心提供配套服务的助推剂,让来到小镇的创业者专注创新、安心创业,共同实现“汇聚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条,激发创新活力”的目标。

“创新小镇”诞生之日,便承载了沉甸甸的使命——通过打通创新链、服务科学城,打造功能齐全、要素完备、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示范区。因此,“创新小镇”具备了整个创新链的全要素,离科研成果最近,具备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先发优势。

蓄势待发,怀柔科学城即将开启发展新篇章,“创新小镇”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被记录在册。

“四新”护航“创新小镇”

“创新小镇”即将创造未来——依托怀柔科学城聚核区这一战略区位优势,打通创新链、做精产业链、做优服务链,不断扩大服务半径,进一步汇聚创新主体,打通创新链条,激发创新活力。

为此,“创新小镇”围绕一条工作主线,出台两大专项政策、探索“三共”运营模式,搭建四大服务平台,建设六大功能区,打造具有“四新”特色的创新创业示范区。

首先是新业态。小镇现已搭建四大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集中发展科技服务业。其中,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将建立链接中关村与怀柔科学城企业成长的重要通道,海创产业研究院定位于海外高技术人才创新转化服务平台,国科大双创学院着力打造具有怀柔科学城特色的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优客工场致力于打造全要素、社区化的联合办公空间。

其次是新模式。各创新主体深度参与小镇的运营管理,探索建立“规则共议、管理共商、氛围共创”的新型管理运营模式,培育共生共荣、互联互通、共同成长的社区化创新生态。创新主体轮番作为轮值镇长统筹小镇的建设运营管理,轮值镇长在轮值期内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与各成员单位共同协商确立小镇活动准则、创新活动规范及产业准入标准,共议重大事项。小镇内的物理空间、服务机构、创业导师对各创新主体和创业团队开放共享,通过小镇创新券的形式进行资源互换。同时定期开展创新之星、服务之星等贡献突出团队或个人的评选工作,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业氛围。

再次是新形象。按照“科技范、文化范、国际范”的标准,小镇打造集科技体验、中外美食、创业咖啡为一体的众创街区,集40家行政审批单位的36个办事窗口、1032项审批服务于一体的政务中心,集项目路演、展示交流为一体的创新广场,集住宿、简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创客公寓,集无线互联、智慧应用于一体的科学公园,为创业者提供全新的服务体验。

最后是新政策。怀柔区政府、科学城管委会分别发布《怀柔区高层次人才聚集行动计划》、《怀柔科学城产业聚集专项政策》,支持全球顶尖人才、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到科学城落地发展,推行“雁栖人才卡”制度、设立“就医绿色通道”、提供“创新服务券”;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北京市科委从2018年起每年设立1亿元的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落地。

“创新小镇”即将成为一颗耀眼的创新之星,在怀柔科学城中冉冉升起。

“创新中心”的动力源泉

目前,“创新小镇”已成功吸引中关村信息谷、海创产研院、国科大双创学院、优客工场等一大批创新主体入驻运营,一批具有高成长项目也在此落地生根——作为小镇的动力源和发动机,“创新中心”同步揭牌运营。

创新中心运营主体中关村信息谷公司是中关村管委会和中关村发展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中关村在全国的创新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指示精神而成立的区域合作平台公司。通过四年布局,信息谷公司已在全国服务22个城市和区域,落地企业1800家,服务企业6000余家,运营载体超过102万平方米,合作土地60平方公里,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

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全国布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集聚合作城市的高端创新资源,更好地助力北京科創中心建设。怀柔科学城创新中心也正是信息谷回到北京后,高标准打造的第一个创新示范高地,按照“引高端、搭平台、促转化、聚产业、建氛围”的运营思路,信息谷公司打通创新链关键节点,做优高质量创新服务,力争把创新中心建成怀柔科学城创新创业的示范高地。通过在二层设立雨林空间孵化器,打通国内、国际创新资源汇聚怀柔科学城的重要通道,导入京外创新资源。围绕信息技术和生命健康两个产业方向,重点吸引包含中科院等一流科研院所的高精尖成果转化项目,国科大、清华、北大等一流高校创业项目和京外龙头企业京内设立企业研发中心项目三类主体,目前已经聚集了40家创新型企业,其中信息技术企业22家,生命健康企业7家,初步形成微集群。

未来,中关村信息谷将联合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知名传媒、专业组织等平台资源,打造“雁栖汇”活动品牌,营造科学城“双创”氛围,目前已开展了中关村金种子企业项目路演等四次创新活动。同时,搭建产业组织、人才服务、投融资对接、企业培育、国际交流和技术服务等六大平台,引进10家科技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

海创产研院在三层发挥海外归国创新创业人才主体力量,打造的新型研发机构及产业化转化机构。目前已在高端半导体、癌症靶向新药研发、智能云端人形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宽带接入芯片及集成电路等方面储备近10个极具前景的产业化项目。

国科大双创学院在创新中心一层西侧依托国科大科研和师生资源优势,设立怀柔科学城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打造集“创业就业知识教育、创业就业思想集聚、创业就业实践、创业项目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综合科技服务、创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创新创业平台,推动怀柔科学城创新集群发展。

优客工场设立在五层,致力于打造全要素、社区化的联合办公空间,为入驻企业提供企业发展全周期、多层次的生态服务。此外,创新中心在一层东侧建立展示中心,集中展示科学城发展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精尖产业创新成果。

正如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常卫所言:“我们一定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创新小镇,切实为突破怀柔科学城注入强大活力、提供坚实保障,共同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进程中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创新小镇”的亮相,为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追求实现科技强国的伟大理想增添了一抹靓丽色彩——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即将谱写壮丽的诗篇,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怀柔科学城中关村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效能 助力怀柔展翅腾飞
北京怀柔:工会工会动员干部职工参与消费扶贫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衡山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开工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