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法用笔”的古今运用

2019-06-18 04:20朴龙玺
活力 2019年5期
关键词:线条中国画

朴龙玺

[摘要]谢赫曾在著作《画品》一书中提及“六法”,其中骨法用笔是中国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画中的“骨”,体现贯穿画面的作用。中国有传统绘画以来,最早的国画是在绢帛上描绘的,全幅以线条勾勒,体现笔力的力量美。唐朝时期则以画于墙壁上的壁画作为主要的绘画表现,如吴道子的壁画作品,线条勾勒清晰。到了宋以后,绘画逐渐以小尺幅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宋以小巧精致著称,绘画亦作为装饰、收藏之用,所以小尺幅作品在宋朝更为盛行。

[关键词]骨法;中国画;线条

中国绘画博大精深,亘古流长,在古在今亦是精华表露,既体现了绘画艺术的精髓魅力,又反映国人艺术素养之高深。谢赫曾在著作《画品》一书中提及“六法”,其中骨法用笔是中国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画中的“骨”,体现贯穿画面的作用。中国有传统绘画以来,最早的国画是在绢帛上描绘的,全幅以线条勾勒,体现笔力的力量美。唐朝时期则以画于墙壁上的壁画作为主要的绘画表现,如吴道子的壁画作品,线条勾勒清晰。到了宋以后,绘画逐渐以小尺幅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宋以小巧精致著称,绘画亦作为装饰、收藏之用,所以小尺幅作品在宋朝更为盛行。清末以后进入近代,一直到现代社会,中国画逐渐发展、演变,在继承古人绘画的基础上,进行更加深入的解读、剖析,了解到绘画中线条的设计与运用。本文主要简明扼要地叙述线条在中国画中从古到今的发展趋势和巨大潜力,以从中国绘画中了解到国人的优秀艺术特性和展示历代人们的艺术情感。

一、古为精华,经典犹存

我国现存最早的国画是战国时期在绢帛上描绘的绘画,因古时,绢帛贵重,多用于王公贵族,所以流传较少。《人物御龙帛画》与《人物龙凤帛画》似异曲同工,均是表现生者向往着逝世的人能够获得永生的美好祝愿。两幅帛画均是用线条表现,施以淡墨。“线”是整个画面的主要元素,龙、风、人物的线条均有组织有结构地展现出来,整幅画面一气呵成,完美无瑕。到了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作品有了一些淡彩渲染的部分,他将风景与人物结合起来,但仍保持了线条为主要元素的稳定性。如《洛神赋图》这幅作品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画,依然体现了诗中所表达的爱恋情感。这一时期又出现了白描手法中的“高古游丝描、铁线描”。唐吴道子的绘画是以游刃有余、遒劲有力的“莼菜条线描”为主,壁画的大型作品本就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再加上吴氏的“莼菜条兰叶描”,如迎风飞舞,画中人物似有仙风道骨般飘然物外。唐中后期仕女画家张萱周防,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了“琴弦描”,如张萱《捣练图》周防《挥扇仕女图》,其中衣紋裙带的线条正是“琴弦描”的典范。宋时期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是根据壁画《朝元图》所绘的副本小样,其中线描特点无一不表现用笔凝重,钢筋简放,是典型的“钉头鼠尾描”。北宋时期的李公麟将白描的特点一一概括总结,创造了《五马图》以线条勾勒造型绘出整篇作品,将人物衣纹、皮肤,马的跑动,骨肉表现的完美无瑕。线,不仅仅体现在工笔重彩画中,也存在于写意之中,如梁凯的《李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图》是用典型的减笔描所绘,几笔墨线勾勒的人物性格鲜明,神完气足。从最早的绘画开始,古人就将线条的美感传承并发扬,将线演绎得淋漓尽致。

二、今为发展,传承我法

我们现如今所能接触到的中国画作品大多是纸质或者绢本所绘,但不乏线条的运用以及情感的表露。如齐白石老人的作品,虽写意居多,但线条运用如鱼得水,手法酣畅淋漓。擅画花鸟虫鱼的他,将笔力运用的浑厚滋润,造型简练生动,他的《墨虾》中线条的总结与归纳,将虾的忍性和坚毅表现的恰到好处。再如任伯年,其作品成就主要归于人物画和花鸟画方面,往往作品中寥寥数笔,着墨不多却意境深远,线条沉着有力,人物往往细线勾勒,神态从容,优雅淡定。

20世纪20年代之后的绘画多以大型展览为主,一些艺术家将水墨、工笔重彩划分的较为明显,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寻找出传承的痕迹,如同何家英作品《舞之憩》画中表现青春少女的朝气蓬勃又反映艺术本为一家,无绘画舞蹈之分。人物线条包括发丝都勾勒的精致细腻,人物面部线条柔和有弹性,衣纹细劲而又不乏柔软,柔中有刚,刚中带柔,美不胜收。再如画美人更美的罗阿姨罗寒蕾,她的作品多表现自己内心情感,和女儿一起的两口之家中,没有过多的烦恼可言,那么她的作品更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柔软。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人的影子,比如头发的勾勒处理,更像是古画中水的表现形式,那么从这点上看,罗阿姨的传承更与时俱进,既取其精华,又有时代气息,又融合自身绘画的独特风格。

艺术总是不断发展的,无论是古时或是现今,它的存在既有道理,线条的运用便是中国画最大的特点,画中除体现人文情感,便是“骨”在画面中的表现形式。谢赫的“六法”也将“骨法用笔”列为六法中的第二位,那么“气韵生动”便是情感的传达,正如中国国人表现情感都是含蓄内敛的,就如同绘画一样,是承载着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媒介。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简史(新修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齐白石.齐白石画集[M].抚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3.

[4]何家英.画境·典雅—何家英工笔人物画探微[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5]罗寒蕾.画境—罗寒蕾工笔人物画探微[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线条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空中翱翔
精致线条
线条历险记
线条国趣事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
中国画名家作品适时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