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研究

2019-06-19 11:06郭禹含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传统文化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大学人群,新时期所面临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需要不断创新。本文主要根据新时代在校大学生的特点,针对当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分析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现状和弊端,探索新型的教育路径。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06-02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作为高等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和探索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改进和创新。

受娱乐文化环境的影响,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追求文化的娱乐性、趣味性和快餐性,对含有爱国之“根”的传统爱国主义文化置之不理,人文精神构建性不断弱化。同时,笔者也对一些大学生就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做过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思政课堂及其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兴趣索然。学生反映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爱国主义精神,而他们对此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因此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传统爱国教育实施情况分析

(一)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外部环境分析

1.大学生的自身特点

目前在校大学生基本是一九九五年以后出生,直至今年,新入校的大学生大批已为“零零后”。他们是伴随着科技迅速发展而诞生的一代。这些也就决定了他们富有个性的性格特点和更敏锐思维特点。他们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但也容易遇到不同文化碰撞所造成的价值观念冲突;他们具有偶像崇拜所导致的“追星”心理,因此要给他们树立具有正确价值观的偶像;多元化、碎片化的信息有时也会干扰他们的决定,因此要教会他们去伪存真的鉴别能力[1]。

2.外在环境影响

(1)学校教育

高校内部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相对较少,活动的吸引力和特性不足,这就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需要不断转型和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2)互联网等外部环境的影响

发达国家利用“信息强势”和“网络霸主”地位,以互联网为媒介和渠道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推销自己的精神法则。当前网络环境良莠不齐,大学生在接收这些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只有具有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立场,才能甄别是非,不被西方国家的意识所蒙蔽。

(二)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

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教授,如传统的培养形式是大学生入校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团课和党课的面授。这种教授模式大都以教师在讲台讲授的单项式输入,学生普遍反映该形式过于枯燥,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2]。这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难免会落入应试教育的窠臼。如学生上课听讲困乏,陈旧的理论讲解方式不受欢迎。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对思政教育考试或是在团课考试、党课考试到来前生搬硬套地集中背诵,普遍影响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因子的挖掘

传统文化中有着大量的爱国主义因子,无论是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或是慷慨激昂的现代爱国主义精神,还是新时代下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情感,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

(一)古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灿烂丰富。而这些古代文化中孕育着大量的爱国主义因子。从孔子的治国理念到屈子的抱憾投江,从司马迁的家国情怀到林则徐的岿然身影。五千年的古代文化长河中有太多动人的爱国情操在书写,在流淌。当今爱国主义思想要有寻根意识,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根,也是中国人精神力量的源泉。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的精神因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提炼出来,并与时代精神和新的表达形式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精髓[3]。

(二)现代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经历了屈辱的近代史,中国破旧古老的大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五四愛国救亡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精神沉睡的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而催化这场永载史册的运动就是在人民觉醒、爱国主义思潮的推动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五四时期的文化发展又呈现出了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文人墨客们用笔、用文字、用先进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人民。这时期的文化蕴含着最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

新时代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在时代发展中彰显爱国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要把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具体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作为新一代大学生,应将爱国品质融入到专业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以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洪潮中。

新时代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只有拥有强力的责任心,对待人生、积极奋发、不消极颓废、不满无目标、不得过且过。在责任中实现对自己的担当、对社会的担当、对国家的担当。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五、爱国主义创新型教育实现途径

(一)开展灵活多样、趣味能动的思政课堂教育模式

思政课堂教育模式的创新是高校思政工作迫切要解决的问题。面对“零零后”学生的特点,思政课堂教育模式需要进一步转换。灵活多样、趣味能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主题创新的基础上翻转课堂。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需要,将一部分课堂的主动权放到学生手里,拟定翻转课堂的主题,进行有效引导,而大量知识性的工作则是由学生积累材料,展开演讲、辩论、探讨等活动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加入理论的探讨之中,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感[4]。

(二)创建具有品牌效应的爱国主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

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吸引力较大,也是高校学生参与性较强的活动。品牌活动必须要有特点、有质量,同时也要有较好的反馈。建设具有品牌效应的爱国主义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各高校、各院系需要结合高校特点和专业特点,打造能产生共同情感和参与感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理科专业就可以引用那些为国奋斗的,尤其是专业相关的科学家、学者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事迹,用新颖的形式,做特色品牌

活动。

(三)设计参与感强的实践活动

理论活动的学习最终是要用于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加强实践教育的部分。参观大型博物馆,以物件的历史,追溯祖国灿烂文明的辉煌,获得自信;走访革命根据地,以真实的场景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获得感动;参加“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走进农村,走入基层,帮助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尽快走出物质困境,获得收获。只有实践,才能将爱国主义的内涵与情感落到实处,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家的不断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爱国主义路径和方式积极有效的探索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对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此次课题研究的创新也是思政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獻】

[1]王定华.试论新形势下学校文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2(1).

[2]徐以师.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4]傅显捷.解读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大学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动[J].河南社会科学,2005(5).

【作者简介】

郭禹含(1988~),女,陕西延安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传统文化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