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优劣度分值的计算与承包经营权互换*
——耕地集中连片经营的思考

2019-06-21 00:52毕如田刘慧芳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年5期
关键词:连片田块耕作

高 璇,毕如田,刘慧芳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晋中 030801)

0 引言

耕地作为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的场所,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资料[1]。当前,耕地细碎化已经成为主要的土地问题之一,按照成因可以将耕地细碎化分为自然细碎化和经营细碎化。自然细碎化是指耕地受地形地貌、道路、沟、渠等影响所形成的分散、不规则的现象[2]。承包经营细碎化是指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为了体现分配的公平性,村集体按照人口和劳力分配给农户耕地质量不一的耕地,在经营过程中受分户、流转等影响使得耕地更加分散、细碎的现象。学者围绕其内涵、成因、耕地细碎化程度评价、影响和解决措施展开了广泛的研究[3-6]。其中,对于耕地细碎化带来的影响,学术界有两种声音,即积极影响[7-8]和消极影响[9-12]。20世纪70年代,国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极大提升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对于增加农户收入,发展多元种植业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这一制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使得耕地细碎化更为严重,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降低这一弊端带来的影响,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该文尝试从农户角度出发,对耕地优劣度进行分值的计算,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对村内耕地经营权进行适当的调整,减少农户耕地经营分散程度,促进耕地集中连片经营。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耕地质量进行了研究,既有宏观性的综合阐述[13-15],也有微观性的具体研究。目前关于耕地质量研究主要围绕其内涵和概念、评价尺度、研究内容、评价指标和方法、监控等方面展开。关于耕地质量的内涵,目前国内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它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本质上来讲,耕地质量具有综合性,它是由影响耕地产出能力的众多因素包括地质要素、气候要素、工程要素和生态要素决定的[16]。研究内容方面包括农业生产能力评价[17]、耕地潜力评价[18]、适宜性评价[19]、可持续评价[20]、分等定级[21-22]、耕地利用集约度[23]等。在评价指标选择方面,多参考农用地定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指标,常用的评价指标有土壤肥力、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耕地规则度、耕地连片度、交通通达度、耕作距离和耕作便捷度[24-27]。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金晓斌学者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介绍了每个方法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其中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作为一套成熟的、经典的评价方法,应用较为广泛[28]。从评价尺度上来讲,最大的是国家层面,次之为区域层面,最小的评价尺度为田块。随着科技的发展,地理信息技术也更多地用于耕地质量评价中质量数据的获取和空间分析功能的实现,成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中的核心技术力量[29-30]。

众多学者对耕地质量进行了评价,并划分出了耕地的级别,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对耕地互换的研究涉及较少。文章提出了基于农户视角下的耕地优劣度概念,试图研究农户视角下影响耕地优劣度的因素及其权重的确定,在确定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时,以往的研究更多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出发,由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来确定,最常用的指标包括土壤肥力、坡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耕地规则度、耕地连片度、交通通达度、耕作距离和耕作便捷度。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主观赋值的方法,主要是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依靠的是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耕地经营主体农户的意见。在知识结构上,与农户相比,专家和学者有着更加丰富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其所选择的指标和权重更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地域上,指标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应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农户对此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农户的认知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当地影响耕地优劣度的因素及其重要程度。因此,该文在普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农户的想法,最终确定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对影响因素进行作用分赋值,通过加权得到耕地优劣度分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拥有相同或者相近耕地优劣度分值的耕地进行互换,以期望实现“多块变少块,少块变一块”的经营模式。为村内耕地互换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推动土地流转,实现耕地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1 研究区概况

1.1 数据来源和处理

考虑到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该文所用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壤数据和2018年太谷县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数据:(1)太谷县2015年1: 2000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获取灌溉条件、居民点和道路等信息;(2)太谷县2013年1: 2000的DEM数据,从中可以提取坡度数据; (3)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山西省土壤数据,获取相关的土壤养分数据; (4)2018年太谷县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数据,获取田块和权属信息。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通过参加土地确权工作,获得太谷县2018年农村承包土地确权数据,准确掌握耕地及权属信息。通过ArcGIS空间连接功能,与土壤数据进行连接,获取研究区每个田块的有机质、氮、磷、钾数据。通过山西省DEM数据提取到坡度数据,采用以表格显示分区统计功能直接获取每一个田块的坡度平均值。将田块面要素进行要素转点,通过ArcGIS分析工具得到居民点到田块的距离和田块到道路的距离。

1.2 确定研究区和评价单元

该文选择山西省太谷县范村镇闫村作为研究区,闫村位于太谷县县城东北25km,范村镇西边1km处,北与范村和象谷村交界,南与小白乡相接,西邻冀村,东接范村。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太长高速太谷东出口在闫村,南北方向有闫王公路,多班城乡和长途车通过本村,交通极为发达。

闫村地域面积461.55hm2,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每个小组100户左右,共509户2 202口人。全村有耕地面积244.154hm2,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温室大棚主要种植番茄、黄瓜等蔬菜。

选择闫村的原因一是因为该村承包地经营状况与二轮分地时相比,变化较小,基本保持原状; 二是该村规模大,耕田块数较多且基本都是平地,容易进行耕地互换,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可行性高。闫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每组大概100户左右,拥有耕地3 313块244.154hm2,在进行户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计算中,为了减少工作的冗余程度,选择闫村第一村民小组作为样本进行具体计算。第一小组有86户农户375口人,耕地606块,面积48.8hm2。

1.3 研究区耕地经营分散程度

受自然因素地形以及社会经济因素家庭承包责任制和交通条件的影响,农户耕作土地基本上呈现四处分散、无序的状态,这种分散的分布使农户耕作耗时耗力,耕作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益低下。在当前的研究中,在表达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指标选择中,斑块面积指数、斑块形状指数和斑块分布指数这3个指标应用最为广泛。针对这种分散无序的状态,通过每户农户耕地的数量、耕作距离与田块间距离之和来表示,见图1。这两个指标值越大,表明该村农户经营的耕地数量多且耕地分布较为分散。

通过图1a可以看到,承包经营1~3块耕地的农户共有13户,占到总农户的15.12%, 4~6块耕地的农户共有12户,占到总农户的13.95%, 7~9块耕地的农户共有55户,占到总农户的63.96%, 10~12块耕地的农户共有5户,占到总农户的5.81%,经营13块耕地的农户有1户,占到总农户的1.16%,其中经营7~9块耕地的农户最多,共有55户,经营超过6块耕地的农户共61户,占到总农户的70.93%,这充分表明了闫村一组耕地分割较为细碎。

在图1b中可以看到,农户距离耕地较远且耕地分布较分散,耕地间距离较远,当农户拥有的耕地数量较少时,总距离值越小。在图1b中,总距离范围是1.25~17.80km,总距离在10.9km之上的农户有66户,占到总农户的76.75%,这充分表明闫村一组耕地经营分散度较高,农户经营土地分布较分散。

图1 耕地经营分散程度

1.4 权重的确定和作用分值的计算

1.4.1 权重的确定

耕地优劣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影响耕地优劣的因素众多,包括土壤自身条件,如土质、土壤养分等,还有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良好的区位条件会大大提升耕地优劣度分值。在确定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时,以往的研究更多是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出发,忽略了耕地经营主体农户的意见。为了使指标更加科学,权重更加合理,该文在专家角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农户的想法,最终确定了影响耕地优劣度的因素及其权重。研究从农户角度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实地走访了范村镇13个村落,包括规模较大的冀村、闫村和范村,中等规模的南田受、北田受、东曲河、西曲河和上安,小规模的下安、西仉、东仉、枣涧和王公村,由近到远,由内到外进行了实地调研,共获得有效问卷270份,通过整理得到农户视角下影响耕地优劣度的因素有灌溉条件、土壤肥沃度、坡度、田块大小、田块连片度、田块规则度、耕作距离和耕作便捷度, 65.19%的农户认为灌溉条件最为重要,重要程度为1, 47.78%的农户认为土壤肥沃度为第2重要, 46.67%的农户认为坡度为第3重要, 31.85%的农户认为田块大小为第4重要, 29.63%的农户认为田块连片度为第5重要, 24.07%的农户认为田块规则度和耕作距离同等重要,重要程度为6, 17.04%的农户认为耕作便利度为第7重要,最终得到指标重要程度依次为灌溉条件>土壤肥沃度>坡度>田块大小>田块连片度>田块规则度=耕作距离>耕作便捷度。根据调查问卷整理得到,农户视角下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及相应的户数,根据户数多少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各评价指标权重

重要程度评价指标户数权重1灌溉条件1760.2282土壤肥沃度1290.1673坡度1260.1634田块大小(hm2)860.1115田块连片度800.1036田块规则度650.0846耕作距离(km)650.0847耕作便捷度(km)460.060总和7731

其中, 1为最重要, 7为最不重要, 1~7重要程度依次降低。

1.4.2 作用分值的计算

(1)灌溉条件:灌溉条件对于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影响耕地优劣度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灌溉可以有利于实现作物增产、农户增收。尤其是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量少,耕地多为旱地,且灌溉条件差,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因此,在北方地区,灌溉条件对耕地优劣度至关重要。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闫村地势平坦,耕地基本都是平地,坡地较少,象峪河流经闫村,流量较大,基本所有的耕地都可以得到灌溉,灌溉条件较好。灌溉作用分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计算,耕地距离河流越近,作用分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Ai=100×(ai-amax)/(amin-amax)

(1)

式(1)中,Ai为第i个田块的灌溉条件作用分值;ai为第i个田块的灌溉距离值;amax为所有田块灌溉距离最大值;amin为所有田块灌溉距离最小值。

(2)土壤肥沃程度:土壤肥沃程度是影响耕地优劣度的最基础的因素,对于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土壤养分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在该文中,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4个指标来表示土壤肥沃度。依据山西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划分级别,邀请土壤学专家确定权重并进行作用分赋值,作用分依次为100、90、80、70、60、50(表2),最后通过加权求和方式得到土壤肥沃度分值。

表2 山西省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指标层指标分级标准权重IⅡⅢⅣⅤⅥ有机质含量(g/kg)>2520.01~25.0015.01~20.0010.01~15.005.01~10.00≤5.000.40全氮(g/kg)>1.51.201~1.501.001~1.200.701~1.000.501~0.700≤0.500.30速效磷(mg/kg)>2520.01~25.0015.1~20.010.1~15.05.1~10.0≤5.000.20速效钾(mg/kg)>250201~250151~200101~15051~100≤500.10

(3)坡度:地形坡度是影响耕地耕作的重要指标,坡度越平缓,耕作越便利。参照耕地坡度标准,坡度大于25°的耕地,便不再适合耕作。坡度较陡的耕地,水土流失较严重,在水土流失过程中,土壤养分丧失,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坡度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计算其作用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Bi=100×(bi-bmax)/(bmin-bmax)

(2)

式(2)中,Bi为第i个田块的坡度作用分值;bi为第i个田块的坡度值;bmax为所有田块的坡度最大值;bmin为所有田块的坡度最小值。

(4)田块特征:田块大小:田块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器械化作业,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产量越高。根据确权的目的和意义,在该文中,田块大小用实测面积来表示。田块面积作用分值通过最大最小值法来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Ci=100×(ci-cmin)/(cmax-cmin)

(3)

式(3)中,Ci为第i个田块大小作用分;ci为第i个田块大小的值;cmax为所有田块大小的最大值;cmin为所有田块大小的最小值。

田块连片度:参考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确定阈值为3m(缓冲半径1.5m)进行缓冲,对缓冲区田块进行融合。最后根据融合的最终结果,计算耕地连片度。参考公式如下:

P=(lnsi-lnsmin)/(lnsmax-lnsmin)

(4)

式(4)中,P为耕地连片度;si为连片面积现状值;smax为连片面积最大值;smin为连片面积最小值。P的范围[0, 1],P值越大,田块越集中连片。

通过连片性分析,闫村田块为3 313块,融合后45块,其中最大连片斑块面积为46.70hm2,最小连片斑块面积为0.15hm2。单独分布的田块为0。耕地连片度作用分的计算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耕地越集中连片,作用分值越高,参考公式如下:

Di=100×(di-dmin)/(dmax-dmin)

(5)

式(5)中,Di为第i个田块的连片度作用分值;di为第i个田块的连片度值;dmax为所有田块连片度的最大值;dmin为所有田块连片度的最小值。

田块规则度:在机耕作业的条件下,田块越规则,越有利于机器耕作。田块的规则度用形状指数K来表示,参考公式如下:

(6)

式(6)中,sa为田块面积;L为田块周长;K为斑块的形状指数,K越小表示田块越规则,越大,则表示田块越复杂。

田块规则度作用分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进行计算,田块越规则,作用分越高,反之,则作用分越低,参考公式如下:

Ei=100×(ei-emax)/(emin-emax)

(7)

式(7)中,Ei为第i个田块的规则度作用分;ei为第i个田块的规则度;emax为所有田块规则度的最大值;emin为所有田块规则度的最小值。

(5)耕作便利条件

耕作距离:它是指居民点到田块的距离,在此采用ArcGIS的欧式距离分析求出居民点到每一个田块几何中心的距离。耕作距离作用分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进行计算,随着田块到居民点距离的增加,作用分值逐渐降低,计算公式[31]如下:

Fi=100×(fi-fmax)/(fmin-fmax)

(8)

式(8)中,Fi为第i个田块的耕作距离作用分值;fi为第i个田块的耕作距离值;fmax为所有田块耕作距离的最大值;fmin为所有田块耕作距离的最小值。

耕作便捷度:它是指田块到道路的距离,距离越近,则耕作越便利。在ArcGIS中,采用分析功能得到每个田块到最近道路的距离。耕作便捷度采用最大最小值法进行计算,田块到道路的距离越近,作用分越高,计算公式[31]如下:

Gi=100×(gi-gmax)/(gmin-gmax)

(9)

式(9)中,Gi为第i个田块的耕作便捷度作用分值;gi为第i个田块的耕作便捷度值;gmax为所有田块耕作便捷度的最大值;gmin为所有田块耕作便捷度的最小值。

1.4.3 耕地优劣度分值的计算

耕地优劣度分值采用各个指标的权重乘以相对应的作用分值求和的方法得到,分值越高,则代表耕地越优,反之,则耕地越劣。计算公式如下:

(10)

式(10)中,S为耕地优劣度分值;n为评价指标的数量;w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指标的权重;fij为第i个评价单元第j个评价指标的作用分值。

2 耕地优劣度

2.1 耕地优劣度分值计算

在农村土地承包分配过程中,由于土地质量存在差异,为了减少土地差异带来的影响,实现分地的公平性,村集体结合耕地肥瘦情况,按照人口均分土地,农户既有肥田,也有瘦地,但在总体上,每户人均得到的耕地质量是大致均衡的,农户对这样的分地结果持认可态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假设每一块耕地都有分值,分值越高,代表耕地越优。在分地“公平”的背景下,每户每人得到的耕地优劣度分值是较为接近甚至是相同的。

图2 耕地优劣度分值

通过公式(10)得到闫村每一个田块的耕地优劣度分值,分值越高,则代表耕地越优,反之,则耕地越劣。结果表明,闫村耕地优劣度总分值在32~93之间,均值为65.39分,按照分值大小将其划分为四类,耕地优劣度分值介于32~48分之间的为劣地, 49~65分的为较劣地, 66~82分之间的为较优等地, 83分以上为优等地。低于48分的有112块,占比为3.38%, 49~65分的有1 395块,占比为42.11%, 66~82分之间的有1 804块,占比为54.45%, 83分以上的耕地只有2块,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较优地和较劣地最多,表明闫村耕地优劣度较优。较优等耕地和优等地集中分布在河渠两边,因为灌溉条件优越,且耕地连片度高,田块规则,因此耕地优劣度分值较高。劣等地分布在距离河流最远的地区,且连片度低,因此耕地优劣度分值较低。为了更加直观地看到每一块耕地的优劣度分值,将其划分为10组,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图3 户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

通过计算得到闫村所有耕地优劣度总分为21.663 1万分,耕田块数为3 313块,平均每块耕地优劣度为65.39分,分地人口1 684人,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为129。闫村一组耕地优劣度分值3.932 2万,分地人口有290人,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136。闫村一组户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范围为111~178,将其等间距划分为6类,户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在111~122之间的农户有16户,在123~134之间的农户有39户,在135~146之间的农户有13户,在147~158之间的农户有7户, 159~170之间的农户有5户, 171~178之间的农户有6户,其中与村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129分相差10分的有51户,占到一组农户的59.30%,与村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129分相差超过30分的有11户,整体来看,闫村一组户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与村人均耕地度分值较为接近。这充分说明了虽然耕地优劣度有差异,但在各种影响耕地优劣度因子的综合考虑下,基本实现了人均耕地优劣度的相对均衡。

2.2 土地经营权互换

2.2.1 概念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制度,三权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土地承包权是指农户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为基础,以承包集体所有土地的同一地块为内容的综合性权利。土地经营权是指土地经营权人对其依合同取得的耕地,在一定期限内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利[32]。其特点:从主体看,土地经营的主体既有可能是“土地承包人”,也有可能是土地流转的“受让人”; 从客体看,土地经营权的客体是用于耕作的农村土地。

2.2.2 耕地互换

耕地互换作为土地流转重要的形式之一,对于降低耕地细碎化,促进耕地集中规模经营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闫村土地流转行为较少,仅有82户农户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方式主要为转让。造成土地流转较少的主要原因有:(1)该村地势平坦,耕地基本为平地,有象峪河流经,灌溉条件好,且交通便利,农业收入较为可观; (2)很多农户都属于兼农户,其收入来源既有农业,也有其他非农收入,同时耕作亩数较少,可以同时兼顾; (3)很多农民认为土地是其依靠,是其生活的保障,失去土地,自己无事可做,因此不愿进行土地流转; (4)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不规范的土地流转会带来很多的后遗症,造成土地纠纷问题。

该文在得到耕地优劣度分值的基础上,以闫村一组为例,探讨耕地互换。闫村一组共86户承包经营的耕田块数为606块,平均每户承包经营7块耕地。在假设耕地可以实现充分互换的前提下,对耕地互换进行探讨。在自愿的前提下,对于相同或者相近优劣度分值的耕地,农户可以进行互换,并签订互换协议,实现耕地经营的相对集中。样本区共86户农户,承包经营耕地606块,户均承包经营耕地7块,只有4户农户承包经营1块耕地,有50户农户拥有7块及7块以上的耕地,且耕地分布较分散,耕作耗时耗力,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通过互换,使农户承包地由“多块变少块,少块变一块”,减少因离家较远而造成的撂荒现象。通过互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耕地集中经营,方便机械化作业,同时降低交通运输成本,降低大量的劳动和时力的消耗。耕地互换作为土地流转的形式之一,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农户耕地数量,降低耕地分散程度,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耕地互换和其他土地流转方式相结合,可以更加高效的实现耕地的集中连片经营,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

3 结论与讨论

(1)通过实地调研得到农户视角下影响耕地优劣度的8个指标,影响大小依次为灌溉条件>土壤肥沃程度>坡度>田块大小>田块连片度>田块规则度=耕作距离>耕作便捷度。

(2)研究区3 313块耕地优劣度总分值为21.663 1万,人均耕地优劣度分值为129,农户可以参照给出的耕地优劣度分值,在自愿的条件下,对拥有相同或者相近优劣度分值的耕地进行互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耕地集中连片经营。

当前耕地整合作为一个降低耕地细碎化程度的有效措施已经在陕西、安徽、广东等省份率先开始试点,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耕地整合即“一户一田”,它是指在农户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村集体统一进行整合,实现农户承包地由“小块变大块,少块变一块”的土地调整制度。耕地整合需要在农户自愿参加、不改变农田总面积、小范围内调整的前提下去实现。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将农户承包土地全部收归村集体所有,参考耕地优劣度分值和农户人口重新分配土地,实现“一户一田”的承包经营方式。

猜你喜欢
连片田块耕作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6~23月龄婴幼儿贫血及生长发育现状研究
保护性耕作试验监测数据分析
耕作与施肥方式对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岳阳县某连片池塘养殖尾水冬季处理效果评价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6—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