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现代风度”导写与示例

2019-06-21 02:15庄照岗
广东教育·高中 2019年6期

庄照岗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审题时,我们首先要有概括材料+回答问题的意识,即材料核心话题是什么,你怎么看?在本题中,我们发现整个材料是围绕“风度”展开的,并列举了各朝各代推崇的风度:君子风范、风骨、气象、风韵等,要我们回答“现代风度”是什么?我们可以从材料中选择,比如创新、竞争、休闲等,也可以另立炉灶,因为材料中有“……”,暗示着考生可以选择其他的关键词作为现代风度的代表,比如交融、自信等。

接下来考生要理解并阐释“风度”的内涵,将风度具体化为特定的气质。风度的本意是指人的举止姿态,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自然流露,也是一种魅力。 是指人的言谈、举止、神情、姿态等,多指美好的。它主要取决于人的气质、礼仪、口才、形象等,是人们最直观的素质。但在此处,风度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所追求或呈现出来的时代风尚,是现代国人共同表现出来的群体特征,是人格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是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融合后表现出来的整体风格与气韵。

我们可以选择创新,写现代中国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风尚。当创新的意识和风度融入国民的灵魂并成为共识,那么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个人的幸福将指日可待。

我们可以选择自信,写现代中国的昂扬与朝气,特别与国外的对比中,我们不再崇洋媚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我们对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对个体的幸福充满期待;科技领域我们奋力追赶,已经进入第一梯队;文化领域,孔子学院开遍全球,中国的文化享誉世界;基建领域,我们不断刷新世界的认知,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列车……

我们可以选择交融,这是一个交流融合的时代,没有哪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各领域交流融通。我们已经突破时空的界限、思想的壁垒,中外各领域交融、国内各领域各地区交融,带动了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的进步。

……

【佳作展示一】

孤芳不自赏,争春满园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三(1)班 陈丽蕾

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在我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从几十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中人们制骨针、穿兽皮到殷商祭祀、西周分封、魏晋、汉唐、明清再到现代,无一不是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无一不是风度与潮流的更替,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所谓风度,便是交融。

交融,顾名思义,便是交流与融合。交融之于二十一世纪,与汉唐时期的开放包容有所异同。其一,现代的交流范围比汉唐时期的中西交流更大,有着国际化、全球化的特征;其二,现代的融合程度比汉唐时期更深,它表现在思维的碰撞与科技的创新,其产生的影响更深刻。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市场便在不断形成,全球化也在不断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格局已经基本成形与稳定。在生活中,你可以足不出户就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小区闲逛,你或许会遇到外国邻居,友好地打声招呼;你或许有个相谈甚欢的外国朋友或是相识多年的外国亲戚……在二十一世纪,在科技与贸易的发展中,国与国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人们在交流中更愿意抛开繁杂的外部声音而去关注那同属于“人”的内心。

前段时间我偶然发现了一个乐队,他们的歌曲特色鲜明,中西结合,既有钢琴与琵琶的碰撞,又有吉他与古筝的共鸣,古今中外交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现代文化的融合,不仅仅体现在音乐上,也可以是在饮食、服饰等许多方面,一些曾经孤独或落后的东西,通过现代人智慧的挖掘或改造,能够如灰姑娘一般,摇身一变成光彩夺目的公主。

中国曾有过灿烂辉煌之时,后来她沉寂了,在近代的许多侮辱与践踏中,她元气大伤,奄奄一息,她曾经封闭,她曾经落后于世界,她曾经挨打。但经过无数中国人不懈的努力,在现代,中国又重新站起来了,她带着满腔的热情、满怀的爱意,积极地去拥抱这个世界,在时代的洪流中展示着交融的翩翩风度,散发着无尽的魅力。中国这朵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华夏之花在现代文化交融之风的吹拂下,终究能够不再孤芳自赏,而是争春满园。

点评:这是一篇出色的考场作文,首先,文章紧扣材料,开篇点题,亮出观点,即现代风度是交融。其次,围绕交融这个核心关键词进行概念阐释,将交融理解为交流融合,并和汉唐时的包容开放进行对比,指出现代的交融比古代范围更广,程度更深。第三,最亮丽的在于文章没有空谈概念,而是将交融具体化为可视可感的生活现象:足不出户就买到世界各地的产品;小区闲逛,遇到外国邻居,友好地打声招呼;有相谈甚欢的外国朋友或是相识多年的外国亲戚等。这样就让文章显得充实有内容。最后再次点出现代风度即是交融,交融让中国在时代的洪流中再次散发出无尽的魅力,不再孤芳自赏,而是争春满园。

【佳作展示二】

革新——现代风度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高二(3)班 李 钰

一个时代的风度是一个时代的写照,鲜明地映射出社会普遍的追求与价值取向。与其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不如称之为一个创新的时代;正因越来越多人前仆后继投身于创新的大军中,社会才向着革新的目标步步前行。

不同于近代中国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故步自封,现代中国凭借开放,包容的特性在推进全球化的浪潮中迎上时代的潮流,莘莘学子在见识广袤的世界后跃升为有识之士,秉承孔夫子千古之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引着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格局,深化改革,守望中国的革新与蜕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向外国吸收借鉴的浪潮没有消失,反而因社会进步广纳贤才,将革新的种子播撒到各行各业。

不管是奥运与世博的盛大光景,还是高铁步伐迈向世界,亦或量子通讯的重大突破……中国的革新之态势如破竹,风暴袭向各个领域。物联网智能家具的推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大门咫尺可达,生活方式由此革新;共享单车推行下普及的共享共建,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理念的冲击下,思想观念由此革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呼声此起彼伏,高校亦重视创新型人才,社会普遍追求和价值取向已然是革新;现代风度,如何不是革新?

现代社会,都市中,高楼林立,晶亮的玻璃外墙泛着点点鳞光,人行道上行人步履匆匆,穿梭在偌大的城市中;若时间回溯,谁能想到几十年前它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或泊船码头。人行道上,行人手中莫不是持着形色各异的智能手机,互联网中交织的庞大数据每分每秒都在刷新,呈现出纷纭复杂的大千世界;若时间回溯,谁能想到十几年前我们所有的不过是一个仅能接拨电话的座机。世界,每一刻都在刷新;国际局势中,也许上一刻风暴还在酝酿,下一秒便爆发了政权更迭;在这动荡与和平交织的年代里,也许上一刻,还在唱着和平的赞歌,下一刻却迎来炮火的轰鸣;战火会取代和平,总有一天,我们也能迎来圣光披露,满照人间——向来没有一成不变的世界。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瞬息万变的世界,不论物质亦或精神,都在经历剧变,与其称之其为变革,不如唤其为创新。历史的车辙从不会倒退,它只会一路前行,引领我们步上革新之路,挥洒出属于我们的现代风度!

点评:本文亮点有三:一是审题准,扣题紧,全文围绕“革新”这一现代风度展开分析,不蔓不枝,有序展开,条理清晰。二是材料丰富,论述具体。从奥运与世博的盛大光景,到高铁走向世界,从量子通讯的重大突破到共享单车的普及,中国的革新之态势如破竹,风暴袭向各个领域。又写到物联网智能家具的推行,人工智能的新時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等,革新的现代风度被阐释得淋漓尽致。视野广阔,现实感强,增加了说理的力度。三是语言简练优美。散文化的语言,整散结合,长短有致,特别是多个现象与事例的排比罗列,读起来有气势,有说服力,提升了文章的的品位。

责任编辑 廖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