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核桃林下栽培羊肚菌技术

2019-06-24 02:10孔宁忠尹继庭苏嗣杰冯丽娜
食用菌 2019年3期
关键词:厢面大理州羊肚

孔宁忠 尹继庭苏嗣杰 冯丽娜

(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0)

大理州93.4%的面积为山区和半山区,林地面积有203万公顷,占其土地面积的71.8%,林地资源十分丰富。核桃产业是大理州的重要经济林产业,是大理州山区林农增收的重要经济来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2018年底,大理州泡核桃总面积为67.7万公顷,产量34.03万吨,产值63.21亿元。近年来,大理州林业深入实践“生态优先”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林业发展思路,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做强做大核桃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创建生态林业。林下经济是现今大理州林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林-药、林-菜、林-茶模式居多,而林-菌模式,特别是核桃林下栽培羊肚菌鲜有报道。鉴于此,为了探索适合大理地区的核桃林下羊肚菌栽培技术,笔者连续三年开展核桃林下小拱棚栽培羊肚菌试验,现将三年间羊肚菌栽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应的解决办法及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供读者参考。

1 选地

一般选择8年生以上的核桃林,优选平地、台地或坡度小于15°的缓坡地。核桃树基本排列整齐,行间距以8 m或以上为最佳,不足8 m的也可,林地背风向阳,有水源保障、排水良好、土质疏松、无污染源,无蛞蝓等害虫[1]。

2 栽培季节与菌种选择

2.1 栽培季节

大理州栽培羊肚菌通常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

旬播种,到次年2-3月采收。也可早播,一般地表温度低于20℃即可播种。

2.2 菌种选择

菌种是决定羊肚菌栽培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保证栽培的羊肚菌丰产和优质,菌种一般可自备也可向质量有保证、有资质的菌种公司购买。菌种以菌丝浓密、生长旺盛、分布均匀、无杂菌感染,菌丝长满菌瓶(袋),并在菌瓶(袋)口处可见黄褐色菌核为佳。

3 搭荫棚

羊肚菌菌丝生长期间需避光,子实体萌发及菇体生长时需少量的散射光,因此在郁闭度过低或无遮光的地块需搭建荫棚。核桃为落叶乔木,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开始落叶,落叶后核桃树下光线过强,因此在种植前需搭建荫棚。荫棚的长宽取决于地块大小。为了便于管理,荫棚净高不低于1.8 m,以核桃树干为支撑杆,用钢管或直径为8 cm的木棍做横支架,一层6针遮阳网和一层3针遮阳网覆盖在搭好的支架上,四周沿遮阳网垂直落地处挖沟,让侧边遮阳网埋于沟内,再用石头将其压住,以防冬季大风吹开侧边遮阳网。羊肚菌生长期间如遮阳网有破损现象需及时修补。

4 整地(菇床准备)

根据地形按水势、风向、等高线整地。将石块、杂草、枯枝落叶等废弃物清理干净。用农用机或锄头翻耕土壤,曝晒一周左右。播种前用生石灰线画出厢面及作业道,厢面宽100 cm,长度视林地实际情况而定,日常管理作业道宽50 cm。播种覆土后厢面一般高于作业道15~20 cm。

5 播种覆土

图1 小拱棚及羊肚菌出菇情况

图2 小拱棚内滴灌设施

将菌种剥去袋后,捏碎至直径1.0~1.5 cm大小的菌种块,用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也可不用)将菌种拌匀,均匀地撒在厢面上,每粒菌种间距以2 cm为最佳。播种方式有撒播和条播。撒播是最为常用且高效的播种方式,菌种均匀地撒在厢面后覆土,厚约2~3 cm,菌种要完全被土覆盖,再用钉耙将厢面刮平。条播则需将100 cm宽的厢面提前做好,用锄头在厢面上开约4~5 cm深的播种沟,将菌种均匀地撒在沟内,覆细土,覆土厚2~3 cm,一般宽100 cm的厢面可播种3条。

6 营养料袋摆放和移走

6.1 营养料袋摆放

营养料袋是促进羊肚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基质料袋,为菌丝生长提供营养。在播种后大约1周左右,厢面看见“菌霜”,此时可摆放营养料袋,每个厢面摆放营养袋两排,每排袋与袋之间以40~50 cm的间距逐一排放,一般每667 m2(亩)可摆放1500~1800袋。营养料袋与土壤接触的一面需开口,开口方法是从营养料袋一侧面划一条宽1.5 cm,长约10 cm的长方形口,将开口处与地面贴合、压实,使菌丝直接与料袋中的培养料接触,菌丝将慢慢长进袋中并吸收营养,同时向土层内的菌丝传送营养[2]。

6.2 营养料袋移除

营养料袋一般在原基发生时撤去。此时菌丝已长满营养料袋,袋内的营养逐渐通过菌丝转移至土壤中的菌丝,用手捏营养料袋,有疏松感时移走料袋。如营养料袋无污染也可保留至采收第一潮羊肚菌。

7 覆膜及注意事项

羊肚菌覆膜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羊肚菌栽培技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熟知和掌握。大理州的冬季干燥、风大、降雨量少,在厢面上方,遮阳网下方搭建小拱棚不仅有利于保持相对湿度,还有挡雨的效果,且易操作。一般在营养料袋摆放后即可搭小拱棚:选用竹子作为拱棚的骨架,将竹子修成两头略尖、宽约2 cm、长200 cm的竹条,将每根竹条插入厢面与作业道的连接处,每根竹条间距1.5~2 m,骨架搭好后即可覆膜。覆膜采用普通农用白色地膜,一般选用厚度为0.008~0.01 mm,宽200 cm的薄膜,边覆薄膜边将两侧压实(图1)。

注意事项:(1)通风措施。覆膜给菇床创造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当土壤含水量偏高或播种后遇连续阴雨天气,会造成菌床湿度偏高,导致菌丝发菌差、不生长或菌丝纤细等[3],因此需要及时通风,可在拱棚的顶端扎孔通风。通风孔呈带状分布,孔的直径约为5 cm,孔间距约1 m。如出现小拱棚内温度过高或湿度太高时,除日常通风外,还需打开拱棚一侧覆膜通风,待温度恢复正常后再盖好膜。出菇期间,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需维持在75%~80%。

(2)揭膜时间。出菇后,在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标、温度不高、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可在采收时才揭去薄膜,采后再覆盖膜。

8 水分管理

羊肚菌从播种到采收的田间管理主要围绕水分展开,水分管理是关键。核桃树多数分布在山地,水相对紧缺,大理州核桃林下羊肚菌小拱棚栽培采用滴灌补水。首次安装滴灌带可在播种覆土完成后,一般100 cm宽的厢面装2条滴灌带,间距约50 cm(图2)。水分管理分3个重要时段。

8.1 播种前后水分管理

经曝晒的地块在撒种前需浇一次水,使土壤耕层15~20 cm保持湿润,土壤含水量约为20%,即手攥一把土既可成团,松手后又能散开。播种1 d后,再浇水一次,土壤耕层25 cm以上要浇透,土壤含水量25%,略高于播种前,用手攥一把土既可成团,松手落地可散开,且无多余水分溢出,保证为羊肚菌菌丝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

8.2 菌丝生长期水分管理

播种后,羊肚菌菌丝体在土层中生长,根据天气变化及拱棚内土壤蒸发量补水。时值冬季,拱棚内土壤蒸发量极低,根据菇床表面变化,见干滴水,并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及滴水期间土壤吸收水分的情况决定滴水时长,仍以手攥土的方法来判定是否补水。

8.3 出菇期水分管理

出菇一般在立春前后,此时温度开始回升,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且棚内昼夜温差大,较大的温差可刺激菌丝体分化,促使羊肚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开始形成原基,此时土壤含水量仍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0%。土壤水分含量仍以手攥土壤的方法来判定是否适宜。这期间注意通风,适当的通风和适宜空气相对湿度有利于羊肚菌幼菇生长,同时避免水分过多造成高温、高湿引发病虫害。

9 采收

羊肚菌的采收标准为菌盖直径3.5~6 cm,菌柄长2~4 cm。采收时,用利刀在土壤表面切断菌柄,基部尽量不带泥,以菌柄基部有少量空隙为佳,有利于子实体烘干后保持原有形状。

羊肚菌栽培过程中不可控因素较多,如温度、湿度、菌种等,但菌种和后期管理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好菌种选择关和温度、水分管理关才能收获理想产量。小拱棚栽培模式和滴灌给水方式有效降低了羊肚菌栽培过程中的管理难度,解决了山区缺水的难题,是较理想的栽培羊肚菌方式。

猜你喜欢
厢面大理州羊肚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栽培羊肚菌土壤及其消毒方式比较试验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不同覆膜栽培羊肚菌比较试验初报
油菜机械直播作业厢面地表粗糙度测量与分析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大理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监管平台建设研究
羊肚菌补肾壮阳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