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的运用初探

2019-06-25 01:52黄其欣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黄其欣

摘 要: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培养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的意义就在于通过确凿的史料进行科学地分析、解读和推论,接近或还原历史真相。本文主要就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运用史料实证这一主题展开初浅的探析。

關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历史思维

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重要事件,会遗留下某些痕迹,人们为了铭记和便于传承,也会以史料的方式保存、记录下来。这些史料包括有实物、遗址、遗迹、图片、图表、影像、文献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多种呈现方式,这些史料实际就是历史的证据,是认识和研究历史、还原历史真相的基本依据。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历年高考也将史料解读和推论作为考查的重点,即史料实证素养所蕴含的关键能力。近年来各地的中考,在检测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的试题中,材料分析题的比重也在逐步加大。因此,为了践行历史新课程改革,为了适应中考的需要,将史料实证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与考试检测已势在必行。

那么,初中阶段如何运用史料实证进行教学呢?

一、平时要求学生注重对知识点的准确记忆、归纳和整理,弄清基本史实,增强知识积累

这是学习好历史和运用史料解读历史、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历史的学习和掌握在于对史实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和评价,而初中学生刚刚步入历史学科的殿堂,鉴于其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限制,需要从历史基础知识入手,弄清基本史实,增强知识积累,提高认识水平。如果不能准确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甚至于基本史实都混淆不清,张冠李戴,何谈尊重历史、追求历史的真相。

二、立足教材,针对教学重、难点,精选鲜明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历史情景辅助教学

新教材在设计和编写上,为了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往往在课文的导语、正文、“材料阅读”、“活动与探究”各部分,都附有历史传说、故事和相关史料,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历史真实感,同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增长知识与技能。教师首先要重视运用教材中出现的史料,但也不能局限于教材,还应该注意收集、精选与教学内容相关鲜明生动的、具有说服力的史料,合理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在课堂运用时注意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印象,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活跃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进行司马迁与《史记》教学时,当讲到司马迁立志著述,但因替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遭受残忍的宫刑时,就可以对学生设问,“当你们在身心都遭受如此严重摧残和凌辱的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做?“”引发学生体验、思考和议论。再投放司马迁《报任安书》中“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料摘句,让学生进行解读,以展示司马迁坚韧不屈、发愤著述的品质信念,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磨练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要求学生懂得论从史出,用证据说话,树立证据意识,培养逻辑推演能力

教材通常会就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给出一些结论性的评价,这些评价观点在史学界基本已有定论,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固然可按教材编排的“史料(证据)——结论”的逻辑顺序进行推理讲解,但也可以倒过来,采用“结论——史料(证据)” 的逆向推理,先给出观点结论,再提出“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的问题,从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寻找史料证据加以论证。如在关于鸦片战争结论的教学中,就可以先提出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南京条约》的主要条款,思考分析战争给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性质带来的几大变化,推断这些变化对我国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从而论证教材的观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演能力。

四、注重历史思维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把历史事物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定位思考,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事物需要用辩证的、历史的态度和方法进行认识、解读和评价。每个历史事件的产生都不能脱离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每个历史人物都要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带上时代的烙印。因此,历史背景就是历史事物得以产生的环境和土壤,我们在认识、解读和评价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时候,就必须把它放到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中去定位思考,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比如在进行戊戌变法评价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投放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顽固派和光绪帝、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的两组人物史料图片,引导学生作对比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绝对强大、掌握实权,而维新派力量羸弱、没有实权、又缺乏斗争经验。改革必然要触动当权者顽固派的利益,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然不能苛求维新派对中国社会做出一次性彻底的、成功的改革,但也不能因其改革失败而否认其变法图强、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推进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进步作用。接着投放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等刊物以及严复与《天演论》等史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教材结论的理解、认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对历史问题形成比较正确的客观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要紧扣教学内容,抓住重难点,还要结合学生实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把握好尺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史料实证的应用策略,逐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并培养学生“尊重历史,追求真实”的探索精神和求实态度。

参考文献:

[1]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年2期.

[2]张先明.浅谈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J].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史料实证初中历史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高中历史教学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