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2019-06-26 11:48林绍立陈曲敏洪甲庚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单肺双腔胸外科

林绍立,陈曲敏,洪甲庚(通信作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 (福建厦门 361003)

单肺通气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胸外科手术中,不仅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还能有效防止患侧血性溢出物、肺脓流向健侧,且在肺发生顺应性变化时能够提供充足的气体交换[1-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单肺通气方法有支气管封堵器法和双腔支气管导管法,以往胸外科手术中多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法。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气管封堵器由于其生理损伤小、肺隔离完善、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单肺通气麻醉中广泛应用[3-4]。本研究探讨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效果及其对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11月在我院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26~68岁,平均(46.91±5.29)岁;体重55~79 kg,平均(65.72±6.85)kg。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8~79岁,平均(47.74±5.89)岁;体重57~77 kg,平均(66.84±7.1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自愿接受胸外科手术;(2)肺功能正常或者伴有轻度的通气功能障碍;(3)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常规建立左上肢静脉通道、监测血氧饱和度、连接心电图,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左桡动脉穿刺置管以检测患者的动脉压。依次静脉注射0.05~0.07 mg/kg咪达唑仑、4 μg/kg芬太尼、2 mg/kg丙泊酚、0.2 mg/kg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并于2 min后行气管插管。

对照组插入39F或37F双腔支气管导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

试验组插入ID 8.0 mm或7.5 mm单腔气管导管,然后在纤维支气管镜的引导下将支气管封堵器置于需要封堵的主支气管;麻醉维持采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0.1~0.5 μg/(kg·min)、丙泊酚2~4 mg/(kg·h),并间断静脉推注顺式阿曲库铵;在患者摆好体位后再次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定位,然后进行单肺通气,呼吸比为1:2,潮气量为6~8 ml/kg,术中纯氧流量为2 L/min,手术时间控制在2~4 h;手术完成后,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且潮气量满意,能够按照指令进行活动后拔除气管导管,送麻醉恢复室。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单肺通气前后气道压(PAW)、单肺通气时间、术中肺萎陷、定位时间、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以及胸膜打开后20 min血气分析结果。术中肺萎陷评价标准:需萎陷侧肺完全萎陷,术野暴露良好为优;需萎陷侧肺基本萎陷,肺内有残存气体,但无明显肺通气,术野暴露较好为良;需萎陷侧肺未萎陷或仅少量萎陷,术野暴露差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单肺通气前后PAW及单肺通气时间比较

两组单肺通气前PAW及单肺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后,两组PAW均高于同组通气前,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单肺通气前后PAW及单肺通气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术中肺萎陷、定位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比较

两组术中肺萎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定位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肺萎陷、定位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比较

两组胸膜打开20 min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胸膜打开后20 min动脉血气比较(mmHg,x-±s)

3 讨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具有肺隔离良好、安全、易固定等优点,但是其管径较大、形状特殊、质地较硬、不易操作,且在插管与拔管时对机体的刺激较大,极易损伤气道,容易导致气道压升高、定位时间延长等情况,不利于胸外科手术的平稳进行[5-7]。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支气管封堵器的优点在于:(1)管径较小,不用进入左右支气管,利于主动脉窗和左侧喉返神经进行淋巴结清扫;(2)易于操作,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用于气管较细、体质量指数较低及双腔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3)手术完成后不需要更换气管导管,能够减轻对气道的损伤;(4)能够选择性地对支气管进行阻塞,适用于肺功能较差的患者[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气后两组PAW均较通气前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双腔支气管的管腔壁较厚,单肺通气后仅通过一个管腔进行通气,气道半径的4次方与气道阻力成反比,导致气道阻力显著增加,使气道压力进一步升高。同时,试验组定位时间及术后声嘶咽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是因为支气管封堵器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因此定位时间缩短。而双腔支气管导管管径较粗,插管较困难,在气管插管时会因为放置和牵拉时间较长而对呼吸道造成损伤,增加了术后声嘶咽痛的发生率。两组开胸20 min后PaCO2、PaO2无明显差异,说明两者对动脉血气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这与文献[2]报道不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本研究中研究对象例数较少造成的,因此还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增加样本例数,进行更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支气管封堵器应用于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单肺通气效果好,对患者咽喉损伤小 。

猜你喜欢
单肺双腔胸外科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比较瑞芬太尼预处理不同麻醉方式下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和镇痛效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空气系统双腔模型的压力动态特性分析
耐高压双腔P1CC导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