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脑梗死中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探究

2019-06-27 02:44朱艳彬牟晓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脑梗死病例血清

潘 燕,朱艳彬,牟晓梅

(1.北京市第二医院,北京100031;2.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132011)

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系由较多原因造成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致使脑组织缺血坏死,造成难为逆转的神经功能丧失,且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生存压力的增大及我国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发病呈增长趋势,近几年国内有研究报道[1]显示,脑梗死发病率约为1%-3%,致残率约为80%。虽然现代医学发展较快,但脑梗死的高致死率、致残率及对患者本身、家庭经济、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对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未有明显改观。有研究表明[2],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与机体发生炎症有关。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是能一种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多种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的测定较C反应蛋白更为敏感,且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人员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对照研究,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中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或急诊科转入神经内科的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根据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及CT、MRI影像结果共同诊断,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为51.3±4.9岁;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5月于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为47.7±4.1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在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该研究取得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

表1 脑梗死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一般情况

1.2 研究方法测定脑梗死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体检者血清hs-CRP水平。健康对照组体检者于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测定;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后第二天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后测定。两组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材料为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β2-微球蛋白检测试剂盒。其他常规指标采用常规方法测定。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研究对象所测得的血清hs-CRP水平对比分析,以及脑梗死患者组死亡病例与该组其余病例血清hs-CRP水平的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脑梗死患者组和健康体检对照组血清中hs-CRP水平对比分析 脑梗死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3.31±4.3)mg/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43±0.7)mg/d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脑梗死患者组和健康体检对照组血清中hs-CRP水平

2.2 脑梗死患者组死亡病例与其余病例血清hs-CRP水平对比分析脑梗死组患者有9例于6个月内死亡,其血清hs-CRP水平(9.61±6.57)mg/dl明显高于该组其余41例脑梗死患者(1.77±1.60)mg/d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脑梗死组死亡病例与该组其余病例血清hs-CRP水平

3 讨论

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是1930年由美国AVERY实验室发现的一种蛋白质,其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正常状态下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当体内酸碱环境发生改变、有炎症或者组织损伤时,在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肝脏合成C反应蛋白[3]。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机体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缔组织病活动期等疾病中,其水平会不同程度的增高,能较早反应机体炎症状态,对疾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病程预测、预后预测等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的测定方法较C反应蛋白更为敏感,较低浓度水平亦可反应机体状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对家庭、社会带来的负担巨大,是临床一直探索的难题,其发生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是脂质代谢障碍,该过程亦是慢性炎症的发生过程,与超敏C反应蛋白有很大相关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都是危险因素,且病程较长,不易被发觉,发病时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心脑血管早期或预防指标的探究意义重大。近年的研究表明[4],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且具有较大相关性。亦有不少研究表明[5],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梗死的发生、预后有较大相关性。本研究旨在探究超敏C反应蛋白在脑梗死发生时的诊断价值及发生后其水平对脑梗死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为临床今早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有效有力的指标。

本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t=4.6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脑梗死发生时,血清hs-CRP水平显著增高,对临床脑梗死的诊断具有较大临床价值。另外,本研究同时对脑梗死患者组6个月内的死亡的病例和该组其余病例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了统计学分析(t=6.9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相关,血清hs-CRP水平越高,脑梗死患者病情越危重,预后越不好,为临床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了较好的依据,亦是判断病情预后发展的有效指标。

综上所述,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且能为脑梗死的病情评估提供有效的临床参考数据,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继续探索。

猜你喜欢
脑梗死病例血清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病例”和“病历”
本土现有确诊病例降至10例以下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